「聽歷史·游南京」孫權待武將如同親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播音:南京廣播電台 吳迪珺

《聽歷史·游南京》第九期

作為一個擁有龐大資產的CEO,與對手競爭不是憑匹夫之勇,靠的是手下大量人才。

那麼不僅要看他的個人素質,還要看他挖掘優秀員工的能力。

孫策臨死前把江東交給了孫權,並不是倉促做出的決定,他當眾對著孫權留下了一段非常有名的遺言:「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策分析了兩人各自的優缺點,類似於老蔣說的一句話: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不行,長江防線就交給各位了。

這句遺言可以說是對孫權一生的高度概括:親臨前線不一定是他的強項,但是挖掘人才、用好人才是他的拿手絕活。

東吳人才如雲,基本可以與曹操手下抗衡,比如周瑜、魯肅、呂蒙、程普、陸遜、甘寧、潘璋、朱武等等,一部分是父親和哥哥留給他的,很多是他挖掘出來的。

孫權怎樣發現他們的呢?可以舉兩個例子,一個是陸績,一個是陸遜。

這兩個人都是陸家人,陸家是江東的大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孫家和陸家是世仇。

孫策當年跟隨袁術的時候,袁術讓孫策去攻打廬江,太守叫陸康。

孫策攻了兩年打了下來。

陸康因為德高望重,孫策沒有殺他,但不久陸康就氣死了。

家族也遭到大難,本來有上百人,在這次戰爭以及事後牽連中死了一半。

陸績就是陸康的小兒子,很有才華,6歲就成名了。

他在九江拜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他,陸績偷偷藏起來三個。

沒想到臨走的時候,橘子從懷裡掉了出來。

袁術開玩笑地問他:我是拿橘子招待你的,你為什麼要私自藏起來呢?

陸績一點都不緊張,跪下回答:橘子很甜,我想拿回家給母親吃。

袁術對他的從容非常驚訝,說:陸郎很小就有孝心,長大後一定有作為。

從此經常提起這件事,這就是「陸績懷橘」成語的由來。

陸績長大以後,博學多才,遠近聞名。

但因為孫家當權,陸家肯定是受到排擠的,家族也漸漸衰落。

孫權想他既然是一個人才,何必再去糾纏過去的恩恩怨怨呢?就請他出來做官,職位也比較高,叫奏曹掾,就是有一批專門提建議的官吏,他擔任主管人。

陸績對孫權的坦誠相待非常感激,後來對孫家一直忠心耿耿。

可惜的是,陸績死得太早,只活了32歲。

再說陸遜。

他10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一直跟著從祖父陸康生活,年齡要比陸績大四五歲,但輩分要晚一輩。

陸康死後,因為陸績還小,陸遜就承擔起支撐陸家門戶的重任,那年他12歲,由於陸家的衰敗,他是嘗盡了世態炎涼,但他一直勤奮學習,長大後溫文爾雅。

他21歲的時候,孫權把他召進幕府,後來也放出去做官,職位不高。

但他有幾件事情引起了孫權的注意。

第一件事:陸遜當時任海昌(今浙江海寧)縣令,那個地方遭旱災,他不僅開倉賑濟貧民,又組織大生產運動自救,災情得到很大的緩解,老百姓都稱頌他;

第二件事:整個東南山越人非常多,據險割據,和政府作對。

陸遜主張先除內患再向西開疆拓土,孫權採納了他的建議。

一個叫費棧的人被曹操策反,煽動山越起事,孫權試著讓他帶兵去平叛。

費棧人多勢眾,遠超陸遜士兵。

陸遜就偷偷進軍,在山上插滿旗幟,到了晚上潛入山谷擊鼓,山賊大驚,一看到處是火把,滿山旌旗,以為有千軍萬馬,嚇得落荒而逃,很快被陸遜擊敗。

第三件事:陸遜後來強征這些山越人當兵,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告他違法徵用民眾,陸遜被召回建業後,他反而為淳于式說好話。

孫權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淳于式是從老百姓的角度考慮,我不能再詆毀他。

像他這樣的胸懷,有幾個人能有呢?所以他步步高升,絕不是因為孫權要還孫家上一代欠他們的債,而是完全憑他自己的軍功。

後來,由孫權做媒,把孫策的女兒嫁給了他。

許多地方名士看到孫權連仇家的人都敢用,那還有什麼顧忌呢?所以不斷地有人來投靠孫氏。

蜀漢後期,幾乎已是人才匱乏。

比如在夷陵大戰中,劉備為什麼慘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手下居然找不到一個名將,帶來的問題是什麼呢?首先是沒有威望能服眾;其次在關鍵時刻不可能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只能機械執行命令,還不一定執行得好,東吳的將士一聽到劉備帶的那些沒名氣的將領,信心大增。

再看東吳,陸遜手下有朱然、潘璋、韓當、徐盛等,鎮守建康大本營的是呂范,防守北方蜀兵的是周泰,在公安做接應的是諸葛瑾等,都是身經百戰的猛將,許多老資格的對陸遜還都不服氣,可見夷陵大戰東吳的實力多強。

三國的時候最需要武將,但立功的是他們,不聽話的也是他們,或者造反或者叛逃。

縱觀孫權一生,無論多麼出色的將領都無人能翻得出孫權的五指山,那麼孫權有哪些高明的手腕呢?

第一,親臨一線。

大的戰役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他是坐鎮指揮,但主導大權還在他手裡。

其他戰事,孫權大多是親自挂帥,所以他也有差一點被張遼活捉的經歷。

另舉一個例子:在247年,孫權派諸葛壹假裝叛逃到魏國,以引誘魏的大將上當,魏的大將率領了一萬人迎接。

但就要進入孫權伏擊圈的時候,突然感到殺氣森森,急忙撤兵。

孫權就在伏擊圈的第一線,大臣和太子都提心弔膽,勸他回來,在後方聽聽消息就行了,前方太不安全。

但孫權固執不同意。

這一年,他已經66歲了。

正因為他始終堅持在一線,不僅和將領們生死與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將領對他也又敬又畏。

第二,制度上馭將。

一個大領導光靠個人實際行動還不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東吳的地方負責人是由軍政一把抓,因為戰爭年代,叛亂不斷,軍隊去鎮壓,就需要有糧草,有地方政權配合。

這種制度好處是:能迅速地大規模作戰,沒有領導人之間的相互扯皮。

但帶來一個弊端,就是尾大不掉,容易造成地方割據。

孫權又實施了另一套辦法。

封了很多將軍,讓人看了眼花繚亂,但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之間沒有上下級的關係,他們只認一個領導:孫權,任何一場戰役直接向孫權匯報。

同時,軍政一把手隨時調動,所以沒有一個地方長官能形成割據勢力。

和蜀漢相比,劉備完全信任諸葛亮,這樣的弊端就是,其他人才很難湧現出來。

所以諸葛亮一死,蜀國就失去了方向,出現人才庫的斷層。

孫權不會只信任某一個將領。

然而一旦發生大戰,孫權任命主帥,往往又能給予他們實權,絕不在旁邊指手畫腳。

由於這些一把手都是臨時到崗的,怎麼樣把所有的將領團結一心就是個巨大的難題。

但從結果來看,這個將領不僅能打仗,也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高手。

這需要孫權非凡的眼光。

赤壁之戰時,周瑜是一把手,將領中程普年齡最大,人們稱呼他「程公」。

程普是個樂觀派,對朋友也是相當大方,大家都願意和他相處,軍隊中鐵哥們很多。

但他就是看不慣周瑜,多次在公眾場合嘲笑侮辱周瑜。

周瑜對他始終很尊敬,不和他計較。

程普後來被他的人格魅力折服,對周瑜非常敬佩,還對人說:與周公瑾相處,就像喝了一杯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

夷陵大戰時,蜀軍屢次挑戰,東吳大將都想出去迎戰,但陸遜堅守不出,他知道蜀軍來勢洶洶,要等他疲憊後再出擊。

大將們則認為陸遜膽子太小,而且這一等,就等了半年左右,老將們和貴族出身的將領很不服氣,甚至大罵陸遜,但陸遜不為所動。

吳軍大勝後,諸將才完全對陸遜轉變了態度。

孫權問陸遜:當時很多人不聽你的話,你怎麼不告訴我呢?

陸遜說:這些人都是有功之臣,我應該依靠他們成就大業。

我雖然笨,但心中暗慕藺相如那種謙虛居下的風格,願意大家團結和睦。

孫權聽極其讚賞。

第三、禮節上尊重將領。

對於戰功卓著的將領,孫權不僅封地賞錢,更重視給予政治禮遇。

赤壁之戰後,魯肅歸來,孫權率領大家出去迎接,親自下馬接待。

呂蒙平定荊州,孫權大會群臣,當眾贈給他步兵鼓吹。

陸遜擊退曹休後,孫權親自執鞭相迎。

所以部下每打一次勝仗,心理上都能得到無比的滿足。

第四、感情上馭將。

孫權對武將親如骨肉,從他一系列表現來看,可能部分是出於做秀,但更多是發自內心,是一種戰友之間的真情。

和曹操合肥大戰中,凌統為了保護他,受了重傷。

孫權親自為他擦眼淚,並給他塗藥,凌統才得以不死。

陳武在這次戰鬥中死亡,孫權非常悲傷,親自為他送葬,免除了他家門客200多家的賦稅和徭役。

公元213年,曹操從濡須口退兵後,孫權指派留守的一把手是周泰,手下的朱然、徐盛等人不服氣。

孫權親自到前線請所有的人吃飯,端酒到周泰跟前時,讓他解開衣服。

他身上傷痕累累,孫權指著周泰每處傷痕,就問這傷怎麼來的,周泰一一說出。

孫權痛哭說:你為了我出生入死,不顧自己的生命,我怎麼能不把你當作我的骨肉呢?我一定和你榮辱與共。

其他的將領才服從周泰。

孫權他對周泰傷痕的來歷應當是大致清楚的,他目的是為了穩固周泰的地位,但流淚也絕不完全是演戲。

奪取荊州後,孫權在公安,最悲痛的事莫過於呂蒙死了。

當時戰爭還沒有結束,孫權就加封了呂蒙和陸遜,就是因為呂蒙的病情不穩定。

後來孫權又請了很多名醫來治他的病,稱能治好他的病的,賞千金。

而且他自己守護在呂蒙的身邊,看他病情加重,就傷心不已,有點好轉,則面露喜色。

到最後呂蒙的病越來越重,孫權又請了道士為他作法。

但終究沒有能夠救得了他的命。

最後呂蒙死於孫權的內殿,只有42歲。

遺囑中有將所有賞賜給他的錢全部奉獻給國家,孫權聽了更加悲痛,因傷心過度,自己健康也大受影響。

對高級將領的後代相當照顧。

張昭、顧雍、步騭、周瑜、魯肅、呂蒙的子女們都受到重用。

凌統死後,留下了兩個孤兒,孫權養在宮中,待之如親子,每宴賓客,孫權叫他們來會客,都誇獎說,「此吾虎子也」。

又請老師叫他們修文習武,長大後統領其父兵。

總體,孫權對武將恩威並重,待人真情,東吳的將領都願意為他效命,為他出生入死。

那麼他的手腕又是什麼呢?敬請關注南京市旅遊委公眾號-「南京旅遊」每周「聽歷史、游南京」說書節目首播推送,或下載「在南京」APP紫金FM版塊收聽重播。

(文稿:揚子晚報 楊民仆)

往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陸遜和周瑜,誰更厲害?

陸遜,本名陸儀,字伯言,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出生於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世代為江東望族。在吳蜀爭奪荊州的時候脫穎而出,成為吳國傑出的後起之秀。在赤壁之戰後,關羽欲功襄樊,而當時劉備拒不還所借荊...

那些不弱於五虎上將五子良將的東吳猛將

三國時期,因為《三國演義》,蜀國五虎上將的名字眾所周知。而近些年,由於知識文化的普及,同樣曹魏的五子良將被人們所熟知。那麼三國三國,為什麼吳國就沒有相關的稱號呢?有人說吳國有四大都督,但是相對來...

孫權的心腹,陸遜是怎麼死的

在史冊三國志中,有一位名將被認為擁有與諸葛孔明一樣的政治地位,陳壽也只單獨為他倆立傳,然而這個人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他起於豪門,卻遭遇家族巨大變故,為恢復家族榮耀,他在仇人的朝廷里做官,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