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不殺2:三國最牛謀士之一,為孫權解危,卻被主公罵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討厭的人有兩個,都是東吳的,一是呂蒙,偷襲荊州,害關羽敗走麥城。
二是陸遜,火燒連營,蜀國兵敗如山倒,劉備白帝城託孤,桃園結義的三人至此都命喪黃泉。
讀到這裡,真有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之感。
彼時年幼覺得天下無非黑和白,不是皇叔旗下的都非正統,現在自然明白,不過各為其主,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一齣悲劇,而火燒連營的陸遜難道就讓自己的人生圓滿了嗎?
在江東,陸遜和孫權擁有兩種不同的背景。
孫權雖然是富春人,根基卻並不穩固,他的哥哥孫策曾為了繼承父親孫堅的遺志,去找袁術索要孫堅舊部,為了獲得創業的資本,無可奈何之下曾屈從於他,然而孫策的這種選擇並不為江東世家大族肯定,他們因此瞧不起孫策,也不支持他的創業,孫策無可奈何只能依靠淮泗集團和江北文士。
而作為江東大族的陸家和孫策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家仇,陸遜年幼喪父,全靠堂祖父陸康扶持照顧,然而就在孫策依附袁術的這段時間,陸康和孫策狹路相逢,兵敗而亡,原本興盛的江東陸家由此衰落,家中事務全靠陸遜支撐。
可以想見,世家大族的陸家是絕對不願意跟江東寒門出身的孫家並肩作戰的。
然而孫策雄姿英發,即便武只能靠淮泗集團,文只能靠張昭為代表的江北文士,他也絕不向反抗自己的江東世族妥協,反而痛下殺手,在這樣的情況下,陸家人自然備受打壓。
陸遜的堂叔陸績便因為老說孫權壞話,被貶為鬱林太守。
做人要有氣節,可做人也要看清形勢,雖是家族的晚輩,其實陸遜的年紀比陸績還要大,家中門戶全靠他辛苦支撐。
在經歷了孫策、孫權權力交接的動盪期過後,孫權在江東的勢力日益鞏固,旗下更是聚集了周瑜、魯肅、呂蒙、諸葛瑾這些一流人才,效忠孫家是振興家業最好的出路。
陸遜出仕讓孫權爭取到了更多江東儒學大族的支持,而他給呂蒙獻計,智取荊州,火燒連營,直接打擊了蜀國勢力,但並不趁勝追擊,保存實力,讓曹丕趁機攻打東吳的打算落了個空。
陸遜這下子一鳴驚人,備受孫權信任,兩人進入蜜月期,這段時間,陸遜大破曹魏軍隊,震懾住了氣焰囂張的魏國,而孫權對陸遜放權,他和蜀國修和的來往書信全由陸遜過目,修辭也全按照陸遜的修改意見來。
吳蜀本是小國,能對抗住強大的曹魏,按照賈詡的說法:「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遜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
」
可是為吳國立下累累戰功的陸遜並沒有得到一個好下場。
歸根結底還是在他們倆的身份。
孫權是東吳君主,陸家是江東大族,君臣共治的局面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吳王孫權希望自己的權力不受威脅,就必然會制衡江東大族、淮泗集團的勢力,然而如果他倚重江東大族,這些大族勢力茁壯,兼并土地,漸漸坐大,必然要威脅到他的權力。
聰慧的陸遜並未意識到自己和孫權存在的這種本質衝突,他以臣子的身份要求自己,盡心盡力培養孫權的繼承人,嚴格教育各位王子。
建昌候孫慮在堂前圍了個鬥鴨欄,被他批評了一頓。
太子孫登更是被他培養成一個仁德的繼承人,但不幸去世。
孫登、孫和都亡故了,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然而孫權卻並不中意群臣支持的這個太子,他覺得這個兒子身上的儒家氣息太重,不太適合在亂世中守衛住孫家的基業,心中更偏向魯王霸。
陸遜此時位高權重,他極力勸諫孫權要克制自己對魯王霸的偏愛,明確太子的特殊地位,維持政壇穩定。
這本是一番懇切之言,可是孫權勃然大怒,下令逮捕陸遜的朋友們,殺的殺,流放的流放,又多次讓人去罵陸遜,就這樣陸遜在憤懣、委屈中含恨而死。
爺爺慘遭孫策毒手,他卻被孫權重用,乾死關羽劉備後又被孫權氣死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80】脫離袁術、南下江東、渡江創業,是小霸王孫策成就霸業的戰略性抉擇。但確定了正確的戰略方向,並不意味著戰術上就一帆風順。事實上,孫策在征討江東的時候,打得很不順手。
《二十四孝》里的《陸績懷橘》,主人公改變三國,但結局悲慘!
《陸績懷橘》這個小故事,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陸績的父陸康,任廬江太守,跟袁術關係很好。陸績六歲時拜見袁術,袁術拿出很多橘子給陸績吃。陸績偷偷拿了三個,裝在袖子裡。走的時候,向袁術拜謝,袁術...
孫權手下曾打敗關羽、劉備的一流名將是誰?
陸遜,字伯言。東吳名將,曾經是東吳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在奇襲荊州白衣渡江之時頗用奇謀,在火燒連營、大戰夷陵時頗用其智。那時的孫權曾依仗他為江東的肱骨之臣。不過在此以前,陸遜曾經很低調。陸遜...
孫權善於用人,連仇人的後代都敢用(長江岸邊說六朝27)
作為一個擁有龐大資產的CEO,與對手競爭不是憑匹夫之勇,靠的是手下大量人才。那麼不僅要看他的個人素質,還要看他挖掘優秀員工的能力。孫策臨死前把江東交給了孫權,並不是倉促做出的決定,他當眾對著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