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均為開國皇帝的兩兄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個王朝?有多少位皇帝?又有多少位開國皇帝?答案因統計口徑和角度的不同,認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約略地說有83個王朝;559位帝王(一說494位),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開國皇帝有80餘位。
而在這80餘位開國皇帝中竟有一對親兄弟!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以"漢"命名的王朝?有7個,分別是:西漢、東漢、蜀漢、成漢、後漢、北漢和南漢。
要是算上由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後來改稱趙的「漢」,則有8個。
其中後漢和北漢的開國皇帝便是這一對親兄弟。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對均是開國皇帝的親兄弟就是:後漢高祖劉知遠和北漢世祖劉崇。
劉氏兄弟雖有漢姓、漢名,卻非漢族人,而是沙陀人。
這就不得不先簡單說一下沙陀人。
沙陀,中國古代部族名。
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是突厥別部,即突厥沙陀。
隋唐時期遊牧於今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南一帶,隸屬輪台,因其地有大沙丘而得名。
曾依附大唐,因功被賜姓"李"。
此後,一直到五代時,許多出身沙陀族的武將大多都改隨漢姓。
如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等。
劉知遠(895—948年),五代十國時,五代中的第四代"後漢"的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劉暠(hao)。
國都汴京(今開封),享國4年,歷兩帝。
是五代中最短的一個朝代。
劉知遠早年追隨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作戰勇猛,曾兩次救過石敬瑭的命,深受石敬瑭的信任和護愛。
公元936年,劉知遠協助石敬瑭謀劃,並借契丹軍的力量,滅了後唐。
石敬瑭建立後晉之後,著力提拔既有軍政才能,又有佐命之功的劉知遠。
至後晉末年,劉知遠已被擢升為顯貴而又有軍政實權的河東節度使。
然而,劉知遠雖然對後晉忠心耿耿,但在對待契丹的態度上卻與石敬瑭有些相左。
他不反對對契丹稱臣,但卻反對石敬瑭為報答契丹的幫助而割讓幽雲十六州,更反對石敬瑭稱比其小11歲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好在石敬瑭只做了七年的兒皇帝,便於公元942年駕崩。
新繼位的石重貴不滿其養父(叔父)對契丹的奴顏婢膝,連"臣"都不想稱!這下惹惱了契丹。
公元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劉知遠奉命抗擊契丹軍。
但此時的劉知遠已著眼於保存實力,以河東為根據地成就王業,故對朝廷的詔命多半陽奉陰違,從而得以保全軍力和河東地盤。
公元947年,契丹軍攻占汴京,俘獲石重貴,後晉滅亡。
躊躇滿志的耶律德光改契丹為"遼",在汴京城登殿接受群臣朝拜,大赦天下。
劉知遠遣牙將王峻向遼奉表投降,得到遼太宗的褒獎。
彼時的契丹遼有能力打下中原,但卻沒有做好充分地準備去管理和統治中原!僅僅一兩個月的時間,耶律德光就被中原地區此起彼伏的抗遼活動搞得焦頭爛額,朝政也一片混亂。
無奈之下,"不服水土"的遼太宗率軍退出中原,退回草原!這一刻,中原無主,權力出現了絕對的真空。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劉知遠不失時機地抓住了這個機遇!公元947年2月,劉知遠在河東太原稱帝,6月率軍進入汴京,改名為暠,改國號為漢,改元乾佑,蠲免稅賦,大赦天下。
這就是史家所稱的"後漢"。
劉知遠開國建立"後漢",未動用一兵一卒,未血染一刀一槍,是撿了一個天大的"漏"!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劉崇(896--954年),五代十國時,十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北漢"的開國皇帝,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親弟弟。
後漢高祖皇帝劉知遠駕崩後,其子劉承佑繼位,即後漢隱帝。
隱帝生性猜疑,濫殺大臣。
尤其對於後漢樞密使,留守鄴都的郭威更是猜忌。
950年,隱帝一方面派遣使者詔殺郭威,一方面迫不及待地殺害了郭威留在汴京的妻小。
郭威一怒之下,率軍殺回京城,誅殺隱帝劉承佑,滅掉了存續僅四年的後漢王朝,建立"周",史稱"後周"。
在郭威發動兵變的時候,身為河東節度使的劉崇原想率兵南下平叛,但聽聞郭威要立自己的兒子劉贇(yun)為帝,遂作罷。
郭威稱帝後,殺死劉贇。
劉崇聞知,幻想破滅,遂於951年在太原稱帝,仍沿用後漢的"漢"國號和年號,史稱"北漢"。
北漢地小民貧,與後漢不可同日而語,又夾在北部契丹,南部後周兩大強邦之間,更要命的是與後周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只有投靠北方的遼國,做了契丹遼的附庸。
儘管有遼的援助,但在與後周的爭戰中仍是勝少敗多。
954年,劉崇趁郭威駕崩之際,南攻後周,但在高平被後周世宗擊敗。
劉崇歷經艱辛,九死一生,方才逃回太原。
隨後,又被柴榮圍困在城中兩個月,就此憂憤成疾,不久便駕崩辭世。
廟號世祖。
北漢歷經四帝,延續二十九年,最終被宋太宗趙光義所滅。
縱觀劉氏兄弟,雖非漢族人,但卻仰慕大漢王朝。
在晉踞高位,手握軍政大權之後,利用有利時機,抓住機遇,先後開國建漢,成就王業!在五代十國及宋遼那個亂如麻,碎如渣的歷史混亂時期,留下了濃重多彩的一筆!
有趣的是:在山東濟南市的東郊,有一個劉知遠村,一座劉知遠廟和一條劉知遠路。
後改為"劉智遠"至今。
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
究竟為何這般紀念?傳說是劉知遠出生於此,幼年喪父,後隨母改嫁到河北。
長大後重返故里,以種瓜為生。
後來朱溫篡唐建立"梁",天下大亂,劉知遠加入石敬瑭的部隊,從此發跡。
華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之十四:五代十國期間炳炳三晉 英雄薈萃
9月13日起,今日頭條號:精彩山西聯合網易號:文人墨客等媒體平台將推出近50篇篇幅抒寫山西在各個朝代的歷史、貢獻及燦爛文化,為展現華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助力。山西,華夏之源。在這片古老土地上,二...
「五代十國」五代為什麼多數都是「河東節度使」反叛當皇帝?
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是李唐王朝藩鎮割據的延續和擴大,自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至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黃巢之亂平復的一百多年間,李唐王朝為剿滅叛亂急於求成,以節度攻節度、以藩...
唐朝之後,陸續更替了五個朝代,其中一開國皇帝喊契丹人「爸爸」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最鼎盛的一個王朝,但是再興盛的王朝,也難逃歷史的宿命;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自唐高祖李淵開始,至唐景宗李柷而亡,李柷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終年17歲。...
北伐北漢(一)北漢的前世今生
乾隆六年(公元968年),曾經幫李筠攻打大宋的北漢皇帝劉鈞死了。 古代就是這樣,每當出現皇位繼承,權力處於短暫的真空狀態時,就是整個國家最混亂的時期,中外概莫如此。 雖然已經擬定了戰略計劃(...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
閒敘歷史之—「周世宗斥馮道」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布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搜集整理:涼州賢孝博覽館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公元907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正式宣告滅亡。朱全...
產皇帝最多的藩鎮:五代十國的四個開國皇帝曾任其節度使
藩鎮的設立從唐玄宗時期開始,本是朝廷設置的用來拱衛朝廷安定的軍鎮,最高長官叫節度使。隨著時代的發展,節度使從最初只掌握兵權發展到掌控藩鎮中的軍事、政治、財政等各項大權,逐漸擺脫了中央政府的控制,...
父親當「侄皇帝」,兒子當「兒皇帝」,這爺倆輩分咋論?
五代十國時期,道德滑坡,倫理喪失,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忠義廉恥幾乎完全被踐踏,形形色色的皇帝紛紛登場,活躍在這個被稱作「第五季」的黑暗政治舞台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兒皇帝」石敬瑭出於此,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