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說諸葛亮不是軍事人才?!是這樣麼?我們切看一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個很優秀的政治家,治國很有一套。
然而在軍事上可圈可點的並不多,並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用兵如神,可能有些看官看到此處便覺得我貶低諸葛亮了。
然而演義是小說,不是史書,記載三國時期歷史的史書《三國志》算比較貼近歷史的。
近代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就批判國《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評語。
我們再來看看毛主席對諸葛亮又是怎麼樣說的呢?
毛主席對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融合等歷史功績還是相當肯定的,但是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基本是否定的,為什麼呢?
第一,選錯將帥,即關羽、馬謖。
一個導致根據地喪失,一個導致首次北伐失利,幾乎讓諸葛亮險些回不了成都。
關羽傲慢,劉備調諸葛亮入川,而諸葛亮卻用了驕傲且不執行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才有大意失荊州,才有了孫劉反目,才有了夷陵之戰,才有了白帝城託孤,才有了蜀漢實力大損,才有了諸葛亮成權臣。
馬謖之敗是敗給了自己,書多了,都糊塗了。
曰:置之死地而後生,曰:憑高視下,勢如破竹。
熟知坐論則是,起行則非,讀書雖多,致用則誤,善用人者不以言,善用兵者不在書。
第二,關鍵時刻主帥應親臨戰地調度以策應戰事。
一個優秀的指戰員要隨時把敵我強弱的形勢變化,選擇有利時機,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克敵制勝,首次北伐是一個天賜良機,本可一舉直取長安平定關中。
諸葛亮後來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以以後每次北伐都在軍中。
自街亭敗後,每出,亮必在軍。
諸葛亮初戰失利的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他在戰略指導思想上的失誤,過於強調戰爭手段,主動進攻,窮兵黷武,缺乏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作用的認識。
這一深層的原因不僅決定了諸葛亮初次北伐的失敗,也決定了他整個北伐戰爭的失敗。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說,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驚人的發現!他們居然都是穿越者!
小編在刷知乎的時候,居然發現了還有如此大的腦洞可以玩,在頭條給大家看看~劉備看出來了,馬謖是穿越者。馬謖是穿越者這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最重要的線索,就埋藏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
三國志真能代表正史?陳壽為啥專黑諸葛亮等?有內幕!不服來辯!
小編特別喜歡三國的歷史,經常把三國志、後漢書對比、當然也少不了看三國演義,還花重金買了古代漢語詞典。在發文中,一般都會指明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或者後漢書之類的。生怕自己才疏學淺,耽誤看官的時間...
趙子龍如何從歷史走向文學
123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曹麗芳 常山趙子龍在我國民間可謂家喻戶曉。他不僅勇冠三軍、忠心護主,而且英武瀟洒,冷靜沉著,是劉備集團不可多得的常勝將軍。人們這些印象的來源,除了少量的民間傳說...
劉備集團中相貌奇特卻極有謀略之人,若非早逝街亭未必失守
劉備立足荊襄之後,網羅了大量的荊襄藉人才,武將諸如黃忠、魏延,文官則如龐統、伊籍、蔣琬、向朗、馬良。馬良在諸多文官之中尤其值得一提,小說《三國演義》里,馬良一出場就為劉備謀劃了奪取荊州南部的零陵...
諸葛亮沒那麼厲害,好多事跟他沒關係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湧現出無數軍事人才,其中影響最大的、被民間廣泛稱為用兵如神的,則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人們提起諸葛亮都知道他是我國古歷代將帥中知名度最高,最為令人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智...
歷史上的趙雲到底如何?看看《三國志》的評價吧
提起趙雲,我們首先會想起《三國演義》中的形象,銀槍白馬的少年將軍,救公孫瓚於危難之中,後結識劉備,更有單騎救主,北伐力戰四將的故事,可這畢竟都是演義,並不是正史當中的趙雲的真實形象,也正是這種特...
用兵如神?神機妙算?毛主席搖搖頭,諸葛亮最厲害的不是軍事
以前看老版《三國演義》,最喜歡看的就是唐國強老師主演的諸葛亮的內容了。每一次諸葛亮的出現,都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羽扇綸巾下似乎有用不完的文韜武略、奇謀妙計。曹操敗北,周瑜不敵,民間也就對諸葛亮...
都說《三國演義》是小說,那麼《三國志》難道就真的是正史嗎?
最近小編在寫關於三國方面的歷史,發現評論中有很多的朋友都在說《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做正史來看,要想真正了解三國的歷史,應該去看陳壽的《三國志》,言辭之間多有些鄙視看演義小說的朋友。其實在小編...
三國時期5個歷史冷知識,我以前還是年輕了,會信了《三國演義》
三國是不少人都非常喜歡的一段歷史,因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流行,不少的人都是三國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三顧茅廬、六出岐山等故事耳熟能詳,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也使得不少人對三國的歷史產生了誤解...
三國歷史和英雄人物都是後人胡編亂造的?真相令人震驚!
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演義》,小說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盪氣迴腸的經典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基本因子。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知道:記載「三國」真實歷史的書籍其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