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強聯手為何仍難敵司馬氏:壽春之戰(百戰之TOP9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爭:壽春之戰(第92位)
戰爭概述: 公元257年,曹魏大將諸葛誕起兵反司馬昭,擁兵十五萬據守壽春(今安徽壽縣),並與東吳達成聯盟。
東吳派大將全懌、全端等將,先後出兵八萬增援壽春。
司馬昭率兵二十六萬東下圍攻諸葛誕,花了九個月的時間攻破諸葛誕與吳軍共同堅守的壽春,平滅了曹魏國內反司馬勢力軍事武裝,為後來司馬氏滅蜀代魏吞吳打下堅實基礎。
壽春之戰三方共投入四十九萬兵力,是三國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將帥星數:★ ★ ★ 司馬昭 王基 諸葛誕 朱異
圖:司馬昭
圖:諸葛誕
圖:王基
圖:朱異
精彩星數: ★ ★ ★
政治影響星數: ★ ★ ★ ★
綜合星數: 3.5
★ ★ ★ ☆
戰爭類型: 圍戰——司馬昭除了讓世人知道什麼叫「圍師必闕(缺) 」,還讓吳國人知道什麼叫圍城打援。
戰爭解析:
曹操的崛起,兩股力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一股是曹操自家的嫡系家族勢力,當初隨他一起起兵打天下的曹氏夏侯氏宗族子弟,包括夏侯驚、夏侯淵、曹真、曹仁、曹洪等,通常人們稱之為「譙沛武將集團」;
另一股是曹操後來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兗州後,前來投奔的士人集團,如鍾繇、荀攸、杜襲、趙儼、陳群等(這群人因為穎川籍貫比較多,人們又稱之為「穎川士人集團」)。
一文一武兩大集團,是曹魏勢力的政治基石。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曹操時代,前者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緊密聯繫,猜忌防範之心並不大;而對後者,則是利用與防範相結合。
曹氏在當時並非袁氏那樣的名族旺門,通常被當時的大族望門視為下里巴人式的濁流,投奔曹操和其合作,其心並不甘。
對後者,曹操要用,要防,還要打(殺孔融、逼迫荀彧自殺是為例)。
到了曹丕時代,兩大集團的勢力對比發生了顯著變化,夏侯惇曹仁等曹操朝代的宗族骨幹大將相繼逝世,而新的曹氏宗族勢力代表人物卻因為對曹丕存在著王權威脅而被遏制未浮出水面(如曹丕本人的幾個親兄,曹彰暴斃疑為曹丕所殺,曹植則多次被貶),曹丕更為倚重和依賴士人集團。
公元 220年,在篡漢稱帝前,曹丕特別出台了影響了中國之後幾百年歷史的九品中正制,從制度上肯定了世族門閥特殊的政治權利。
司馬懿就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中脫穎而出。
司馬懿是河內溫縣人,他身後所代表的河內司馬氏是東漢中晚期有名的大族名門,其祖上連續幾代都是東漢朝中重臣要員。
和當時的很多士人一樣,當初他並不想效忠曹操,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聽聞司馬氏的名聲,想請他到自己府中任職,司馬懿裝病(這是司馬懿的強項)不去,後來看到北方為曹操所統一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才在曹操的再一次敦請下勉強就職任文學掾(負責教育文化事務方面的官職)。
對司馬懿,曹操很是忌憚,多次對曹丕說司馬懿不能用,不是能輕鬆駕馭的臣子。
但司馬懿的韜光養晦之術確實厲害,在曹操眼皮底下很老實,不像其他世族士子一樣在曹操代漢的問題上死磕,消除了曹操的不少戒心,慢慢得到重用。
魏文帝曹丕上台後,憑藉著與曹丕良好的關係(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並稱為曹丕太子時期的「四友」),司馬懿開始走向魏國政治場的中央舞台。
不僅如此,在軍事上,曹仁等大將逝世後,司馬懿也成為了曹魏方最具軍事才能的大將,在對孫吳和蜀漢政權的軍事行動中發揮最至關重要的作用(與蜀相諸葛亮在祁山的對決更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於公元 226年逝世了,司氏懿成了四位顧命大臣之一,而且其他三位顧命大臣曹真、曹休、陳群在十年間相繼逝世,司馬氏開始獨掌曹魏軍政大權。
曹氏王族當然不甘心於權利旁落於司馬氏。
魏明帝死後,其養子曹芳成為曹魏第三任皇帝,與司馬懿一起被任為輔命大臣的大將軍曹爽(曹真之子)開始企圖將司馬懿獨攬已久的大權奪回。
司馬氏勢力在曹魏帝國已根深蒂固,而司馬懿本人在政壇上也已是老辣成精,採取了先退後進的戰略,先辭官在家,趁曹爽不防再發動兵變,很輕易地就解決掉曹氏宗族在朝中最大的一股勢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曹氏宗族是武將集團為主,在軍隊上的勢力仍然不小,特別在淮南一帶,軍隊將領基本都是擁曹派。
司馬氏和曹氏的翻臉,必然引起該地區局勢的動盪。
在曹爽被誅後,都督揚州諸軍事的大將王凌就密謀與其外甥兗州刺史令孤愚擁立曹操子曹彪為帝,與司馬懿對抗。
司馬懿先下手為強,率大軍秘密逼近百尺(今河南沈丘),逼迫王凌投降後自殺,凡與此事有牽連者,司馬懿皆誅三族。
圖:司馬懿輕鬆解決曹爽
殘酷的鎮壓沒有撲滅淮南反叛司馬氏的烈火,不過司馬懿本人已經管不了這麼多了,他於公元 251年逝世,終年七十二歲。
司馬懿死後,接班人司馬師繼續清理朝中異己,他殺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並廢少帝曹芳。
此舉又引起了淮南軍方的不滿,鎮東將軍都督揚州毌丘儉聯合揚州刺史文欽率六萬兵聯合起事討伐司馬師,司馬師率十萬人馬急伐毌丘、文部,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平息了毌丘、文部的反叛行動。
毌丘儉被射殺,文欽投降了東吳。
諸葛誕是琅邪陽都人,諸葛亮族弟,毌丘、文二人叛亂時他任鎮南將軍。
諸葛誕與曹氏宗族派重要人物夏侯玄、鄧颺等人是至親,嚴格上講算是擁曹派。
所以毌丘二人起事時曾找他聯絡,希望共同反司馬,諸葛誕卻反常地成了司馬氏的堅定擁護者,不僅斬殺了二人派來的使者,還帶兵第一個攻入了壽春,成為司馬師平定毌丘、文二部的最大功臣。
諸葛誕的假動作騙過了朋友也騙過了敵人,司馬師沒有對他防範,將他提升為征東大將軍,儀同三公,都督揚州軍事。
司馬師的大軍走後,諸葛誕才發現其實他和夏候玄鄧颺毌丘儉等人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前者都被司馬氏解決,估計也快輪到他。
所以他要反,他散盡壽春府中的錢財,收撫軍心,開始為起事作準備。
司馬師在平定毌丘、文叛亂後回師途中病死,他的弟弟司馬昭接過司馬氏代言人的位置。
司馬昭對諸葛誕有所防範,想把他調回京師委以司空虛職,解除其兵權。
諸葛誕當然不干,公元 257年五月,他召集曹魏在淮南淮北的十五萬兵力,調集了足夠供養十五萬人馬一年有餘的軍糧,殺揚州刺史樂後,據壽春公開反叛司馬昭。
反叛後的諸葛誕第一件事是尋求東吳的援助,他派長史吳綱帶著自己的小兒子諸葛靚到吳國稱臣求救。
吳魏之間在淮南一帶拉鋸多年。
上次毌丘、文之亂,吳國沒來得及作響應,此次諸葛誕再度起事,機會難得。
吳國沒有猶豫,立即派大將全懌、全端、唐咨等派三萬軍,連同之前的降將文欽一起增援壽春。
司馬昭高度重視,如果讓叛軍與吳國聯合,占據淮南地區,那後果不堪設想。
他迅速召集了青、徐、荊、豫四州兵馬共二十六萬,以王基為鎮東將軍,帶上魏帝與太后,前往壽春鎮壓。
與此同時,蜀漢方面姜維聽聞諸葛誕在壽春起事,知道司馬昭必然會派重兵鎮壓。
這位奉行了諸葛亮積極北上戰略的主戰派又一次率數萬兵大出秦川駱丘,進至芒水,向駐守長城的魏軍司馬望、鄧艾部發動攻擊。
是否能平定壽春的叛亂,對魏、蜀、吳三國的政治格局和走向都至關重要。
司馬大軍到達壽春時,吳國的三萬援軍已經抵達壽春。
王基等將建議立即攻城,司馬昭卻認為對方有十八萬兵力,城堅糧足,攻城難度和損失必定會很大。
他下令圍困壽春,圍而不打,等待攻擊吳國的援軍。
圍城打援。
果然,當年七月,掌握吳國政權的大將軍孫琳親領大軍,率朱異、丁奉、黎斐等吳國大將趕赴壽春戰場。
孫任命朱異、丁奉、黎斐為前鋒,率軍五萬,解壽春之圍,在進至壽春城南黎漿時與魏軍石苞、州泰遭遇,被魏軍打敗,又被魏將胡烈率五千奇兵襲擊屯糧基地都陸。
朱異企圖率殘部向孫靠攏,孫琳卻命朱異繼續死戰,朱異以士兵無糧為由,
不從。
孫琳大怒,殺朱異。
朱異是朱恆之子,父子皆為東吳大將,孫琳殺朱異後,全軍上下軍心動亂,
無人願戰,孫琳無奈,只得於當年九月率部返回建業。
解決掉東吳援軍後,司馬昭可以將精力全部放在對付壽春的叛軍身上。
此時壽春城內卻有了不同意見。
文欽等人認為應該再堅守一年,以觀變。
而蔣班、焦彝等人則認為應集中兵力突圍,雙方發生內訌。
諸葛誕企圖殺蔣班等人,蔣班、焦彝於十一月率部投降了司馬昭。
圖:壽春城內產生內訌
司馬昭繼續使計,向壽春城裡散布吳國孫要殺第一批增援壽春的吳將全懌等將家屬,全懌等將恐慌,於十二月投降司馬昭。
隨後諸葛誕和文欽又發生了分歧。
文欽認為應趁蔣、全等人投降之際,司馬昭必定放鬆警惕,應出城襲擊魏軍。
文欽出兵襲擊司馬部,司馬昭早有準備,文欽大敗。
回壽春後,雙方矛盾加劇。
文欽認為應把北人全驅逐出城,以節約糧食,諸葛誕不肯,雙方矛盾升級。
諸葛誕殺文欽。
文欽二子文鴦、文虎投降司馬昭。
司馬昭沒費多大力氣,就把叛軍搞得支離破碎。
這時他才發力,全力圍攻壽春。
公元 258年二月,司馬昭攻克壽春,平息了這場叛亂。
另一邊戰場上,姜維得知諸葛誕兵敗被殺的消息後,也只得引兵西返。
之後,魏國再無反叛司馬氏的軍事勢力。
代魏自立,對於司馬氏來說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三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叛亂:淮南叛亂 諸葛亮族弟發動,司馬昭平定
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司馬氏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漸有篡逆之意,這自然引起了親魏派的不滿,而接近東吳的淮南地區,士馬強盛,邊境多務,也就成了反叛的多發地帶,在短短几年內,這裡便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反...
誰是真武神:三國時代規模最大的戰爭,述諸葛亮他弟諸葛誕之死
作者簡介:楊益老師出版作品有《賊三國》《魏延之死》《那些三國的女人們》《諸葛亮全傳》《燕鳴鮮卑:慕容家族傳》《兩晉天下:司馬家族傳》等作品。題記:本文為 曹操留下的最後一位忠臣,諸葛亮他弟諸葛誕...
淮南三叛,曹魏最後翻盤的希望之火,卻被司馬家輕易熄滅
三國後期,曹氏衰敗。曹魏重臣司馬懿大權獨攬,他的後繼者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與之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同時代的三國末期,東吳名將丁奉幫助吳國幼主孫休除掉了權臣孫綝。而曹髦的反抗卻被司馬家無情鎮...
歷史軼聞:魏國為什麼會出現淮南三叛
曹魏末期,在淮南地區連續發生了三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歷史上發生軍人想奪取政權的叛亂並不奇怪,可在一個地區連續發生叛亂,這就有點兒不太尋常了。從王凌、毌丘儉到諸葛誕,魏國淮南地區三次叛亂前後...
保衛曹魏最後的掙扎-為啥魏末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都失敗了
我一直搞不明白,魏武帝時期,追隨他打江山的文臣武將有很多,但是為啥司馬氏那麼容易就取得了政權呢?司馬氏取得政權時,明明曹魏政權正春秋鼎盛。我也很少看到過相關的資料(可能是我讀的史書少),唯一的...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那些猛人,你都熟悉嗎?
在司馬氏控制天下以後,諸葛亮的後輩中出現了一位猛人,叫做諸葛靚。諸葛靚是諸葛誕的兒子,其父諸葛誕是魏國的尚書、揚州的剌史,後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殺害,所以諸葛靚逃往吳國,後官至大司馬,吳國被滅後,隱...
曹魏重將諸葛誕為何起兵反叛?是為了盡忠曹魏嗎?
一、諸葛誕生平諸葛誕是三國曹魏重將,東吳諸葛瑾和蜀漢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在擔任尚書郎期間,和杜畿一起在新造好的戰船上試水,戰船被風浪掀翻,軍士劃小舟來救援,諸葛誕讓軍士先救年邁的上司杜畿,自己幾...
面對危局,司馬昭應對得法,首先滅了諸葛家一個支脈
司馬師征討淮南之前做了一個重要的安排,把自己的親弟弟司馬昭安排在洛陽做留守,其實就是監視朝中的反對力量。但是司馬師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在征討淮南的過程中病情加重,留給司馬昭一個危局。在知道司馬師病...
閒來無事,不如滅個國—為什麼司馬昭可稱帝?
司馬氏一族中誰最有名,估計很多人都會說是司馬懿,但是,你可能忘了一個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憑這一句話,司馬昭在知名度排行上就簡簡單單的超過了司馬懿。司馬昭是司馬師的弟弟,本來,朝廷大...
反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為何迅速失敗?
曹魏嘉平三年,太尉王凌打算另立皇帝曹彪,被司馬懿平定;二年後的正元二年,毌丘儉及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結果因反被襲擊根據地壽春而失敗;三年後的甘露二年,諸葛誕、文欽及唐咨聯絡東吳而叛變,後來被司馬...
諸葛誕: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
諸葛誕是三國時期魏國將領,也是蜀國赫赫有名的丞相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確實是個很勇猛的人。諸葛誕在魏國做官,步步升遷,一直做到尚書,當時魏國的實際權力已經掌握在司馬氏的手中了。平定王凌叛亂後,諸葛...
此人《虎嘯龍吟》中沒露過面,卻與司馬昭打了一場決定天下的大戰
人們常常把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都看作反對司馬氏的曹魏忠臣,並為他們沒有團結起來對抗司馬氏感到惋惜。其實這幾位完全不是一路人,王凌想的是另立中央,取司馬氏而代之。毌丘儉一半是出於自保,一半是...
諸葛誕:為什麼超過500人,心甘情願為狗去死······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曹魏一地方連續發生3次叛亂,司馬氏借平叛之機徹底掌握曹魏權力
也不知道淮南這個地方在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是不是受過詛咒,雖然富庶,卻自帶反叛基因。東漢末年雖然大大小小的諸侯有數十家,但至少明面上還是以東漢皇室為尊,否則也不會有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袁紹的「...
司馬氏最後的勁敵——諸葛誕的故事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諸葛家族龍、虎、狗。這裡的狗並非貶義,而是用來稱讚殺敵立功的人,典出「功狗」。同樣的例子還有北洋三傑中的馮國璋,就被稱為北洋之狗。諸葛誕名聲不大,卻有好幾個很有名的親...
司馬懿父子果然厲害,「淮南三叛」改變不了大魏帝國覆亡的命運
在司馬氏蠶食曹氏政權的過程中,支持曹魏的力量曾在淮南發起過三次大規模的武裝抵抗,這就是所謂「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均以失敗而告終,曹魏再也阻擋不了司馬氏篡國的步伐。透過司馬氏父子在這三次「平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