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誕:為什麼超過500人,心甘情願為狗去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
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四月二十七日,閬中,瓦口關。
員外搖一搖團扇,「秀才,今天該說說淮南三叛最後一件了吧?」
書生輕輕點一點頭,「不錯,司馬昭繼承哥哥司馬師的政治遺產後,前兩年主要就幹了一件事,逼反諸葛誕。
」
道士伸長了脖子:「諸葛誕是什麼人?司馬昭為什麼要逼反他?」
書生摺扇輕搖:「諸葛誕是諸葛豐的後人,諸葛亮的堂弟,比諸葛亮小十幾歲,後來做了司馬懿的兒女親家,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是他的曾外孫。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諸葛家族龍、虎、狗。
巧合的是,司馬懿耗死了諸葛亮,司馬師大敗諸葛恪,導致諸葛瑾家族被滅,司馬昭又夷滅諸葛誕三族。
司馬家族和諸葛家族真是冤家路窄,天生的對頭。
說諸葛誕是狗並非貶義,而是用來稱讚他殺敵立功,諸葛誕對得起這個稱號,他是了不起的俗人!
諸葛誕的父親沒有做過官,也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相對於那兩位官二代出身的堂兄,諸葛誕只是一個草根兒。
草根兒出身的諸葛誕,不投親、不靠友,完全憑藉自己的實力在三國亂世的腥風血雨中摸爬滾打,在夾縫中求生存。
而且由於諸葛瑾和諸葛亮在吳蜀兩國都身居高位,諸葛誕在魏國長年遭受壓制,直到兩位堂兄謝世才得到重用,一路做到了征東大將軍、司空的高官。
諸葛誕從縣令做起,後來調到中央做尚書郎,有一次尚書僕射杜畿帶著他,一起去試剛造好的船,遇到大風浪。
這船還真是禁不住試,直接翻了,兩人都掉進河裡。
虎賁劃著小船來救,首先遇到諸葛誕,在這種緊要關頭,諸葛誕卻大無畏地喊道:別管我,先救領導!這幾個虎賁也真是實在人,真就撇下他不管去救領導了。
杜畿當時已經六十二歲,儘管被撈了上來,但還是淹死了,諸葛誕則是漂到岸邊昏死過去,被人救活。
」
道士鼓掌稱讚:「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尊老愛幼,好人吶!」
員外支棱著下巴:「就算諸葛誕玩命巴結領導,至少也說明他是一個不怕死,捨得下血本的人。
這樣的人,總會有人欣賞。
」
書生點了點頭:「憑著在危險關頭捨生忘死感動魏國的優異表現,諸葛誕被破格提拔為御史中丞兼任尚書。
做了高官的諸葛誕和高幹子弟、皇親國戚夏侯玄很對脾氣,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鐵哥們。
後來,魏明帝曹叡給夏侯玄扣上沽名釣譽的罪名,諸葛誕因為和夏侯玄走的太近,也被免職。
等到魏明帝駕崩,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夏侯玄做了曹爽集團二把手,諸葛誕也跟著官復原職,不過他不能算曹爽的黨羽,因為他和司馬懿還是兒女親家。
當時,西線軍隊實力最強,掌握在司馬懿心腹征西將軍郭淮的手中。
東線則是曹魏第二大集團軍,誰掌握了東線,誰就有了與司馬氏抗衡的本錢。
曹爽與司馬懿兩派爭論了整整一年,最終互相妥協,將長期在東南戰線工作,與兩派都不遠不近、已經六十七歲的王凌提拔為東線一號首長,征東將軍。
東線三號首長,廬江太守則由曹爽的親信,猛將文欽出任。
而諸葛誕,他既是曹爽集團頭號骨幹夏侯玄的鐵哥們,又是司馬懿的兒女親家,而且他和王凌也是兒女親家,成了三方都易於接受的不二人選,於是諸葛誕投筆從戎,作了揚州刺史、昭武將軍,也就是東線戰區的二號首長。
」
員外露出讚賞的眼光:「諸葛誕倒是會做人,也是個八面玲瓏的角色。
」
書生左手打了個響指:「評價諸葛誕,就不能脫離評價淮南三叛。
公元251年四月,征東將軍王凌,派外甥豫州刺史令狐愚聯絡楚王曹彪,打算另立中央,與司馬懿一決雌雄。
王凌的底氣在哪兒呢?論出身,他是以離間計誅殺董卓的司徒王允的侄子,家族威望遠在河內司馬氏之上。
論年齡,他比司馬懿歲數還大,當時已經快八十歲了,別人見了司馬懿要叫一生老太傅,可在他這不過是司馬懿那小子!
老頭子王凌對司馬懿獨霸朝綱很不服氣,拿雞蛋碰石頭,司馬懿不敢大意,不惜以年老多病之身,親率大軍南下。
諸葛誕、文欽也統統站到司馬懿一邊,王凌眾叛親離,內外夾攻,只好束手投降,被逼自殺。
淮南一叛虎頭蛇尾,諸葛誕接替王凌出任東線戰區最高長官、文欽則接替了二號首長的職務,雙雙加官進爵,成為人生贏家。
司馬師將東、南兩大戰區的一號首長
諸葛誕、毌丘儉職務對調
,這個失誤促成了淮南二叛的禍事。為什麼呢?諸葛誕與文欽兩人的關係非常糟糕,只要他倆在一起就是互相掣肘,這次職務對調後,兩人都自在了。
新來東線戰區的毌丘儉,更是個狠角色,曾經領導過中國古代史上對東北方向最遠的遠征,從朝鮮半島攻下一大片地區劃入魏國疆域,把不可一世的高句麗王國打得險遭滅頂之災。
毌丘儉一直感激魏明帝曹睿的知遇之恩,對司馬氏專權深感不滿,到了淮南後,他放下身段,一個勁兒給文欽送禮。
文欽本就是是曹爽的心腹,早就想給消滅司馬氏曹爽報仇,一邊假意順從司馬氏一邊等待合適的機會。
毌丘儉和文欽一拍即合,謊稱得到了太后的手詔,於公元255年,在東南第一重鎮壽春舉兵,討伐司馬師。
毌丘儉起兵之前,曾派人聯絡諸葛誕一起打倒司馬師,諸葛誕連眼都不眨就把使者給殺了,還向司馬師告密。
司馬師率軍平叛,毌丘儉英雄末路,被一名農民射殺,文欽則逃入吳國,被吳國當做了淮南活地圖。
司馬師也驚嚇過度,眼睛震出眼眶,沒多久就活活疼死了。
諸葛誕卻贏了個大滿貫,他比司馬師還要積極踴躍,不僅第一個告密,而且第一個領兵攻入壽春,就這樣再次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淮南,鎮守東線戰區。
」
員外流露出疑惑的神色:「諸葛誕為什麼後來也造反了?他和司馬懿是兒女親家,實在親戚,又兩次幫著司馬氏平叛,實實在在出了一把氣力。
」
書生輕搖摺扇:「其實就一個字:怕!諸葛誕準備造反,僅僅是因為不安。
他感到不安,主要是因為放眼這時的魏國,能對司馬氏構成威脅的就剩下他一個人了。
諸葛誕為了找到安全感,不惜血本,收買人心,麾下聚集了數千名死士。
諸葛誕手下本就有十萬人馬,還要求再增兵十萬以抵禦吳國,就算司馬昭本來沒怎麼懷疑他,這下也非得懷疑他不可了。
公元257年,朝廷下詔升諸葛誕為司空併入朝赴職,司馬昭也知道諸葛誕不大可能乖乖奉召,但這樣做相對於直接征討,更加占理,讓大家覺得不是我司馬昭無故屠戮功臣,而是他諸葛誕不識抬舉。
賈充對司馬昭的建議很有道理:徵召他,他一定抗命不來,造反。
這可以說是小禍。
不徵召他,將來他還是要造反,那就成為大禍了。
因為,再給他幾年時間,他的準備就更加充足了。
顯然,逼諸葛誕提前造反是司馬昭的更優選擇。
這時的諸葛誕,要麼主動交出兵權求一個平安,要麼豁出全部身家去拼一把。
諸葛誕決定放手一搏,殺死揚州刺史,收編了五萬降兵,把兒子送到吳國做人質請求支援。
吳國大喜,敵國這麼高級別的將軍帶人馬、帶城池來投靠誰不高興啊?當即派三萬大軍前來接應,當然也少不了淮南二叛時的主角之一、剛剛來到吳國沒多久的淮南活地圖文欽。
諸葛誕所領導的淮南三叛,充分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做了充分的準備。
淮南一叛時,王凌領導下的東線戰區矛盾叢生,諸葛誕領導下的東線戰區可是鐵板一塊。
淮南二叛時,毌丘儉、文欽只有五六萬人馬,還要防著吳國來偷襲,既要防守,又要進攻,左右支絀,捉襟見肘。
現在諸葛誕手上有十八萬大軍,吳國對他也是鼎力支持,戰略上諸葛誕更是力求穩妥,絕不出擊,以逸待勞,倚仗堅城壽春打防守反擊。
司馬昭也不含糊,調動了二十六萬大軍,在兵力上占有優勢,後勤補給上更是以全國敵一隅。
此外,還把皇帝和太后一塊兒帶了上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太后、皇帝一起御駕親征出征的場面。
辦法雖巧,風險也很大,萬一有個閃失,太后、皇帝被俘,那就等於把自己最大的本錢,號令天下的資本都輸光了。
這是司馬家族與諸葛家族賭上全部資本的最後一戰,也是決定三國歷史走向的關鍵一戰。
司馬昭並不急於攻城,圍而不攻,把戰略重點放在阻止吳國後續援軍上,以確保自己敵軍數量不要再增加。
這次老天爺也幫了司馬昭的大忙:諸葛誕在壽春打防守反擊,可不只是因為壽春城堅固那麼簡單。
壽春一帶每年都會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漲水,一直淹到壽春城下。
所以諸葛誕看見司馬昭在城下紮營,非常高興,得意地說道:這下我不用動手敵人就玩兒完嘍。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從司馬昭紮營開始,就一滴雨都沒下,是少有的大旱。
壽春城中存儲的是足夠十萬大軍吃一年的糧食,可現在城中有十八萬人,吳國看來也使不上什麼勁兒了,天公又不作美。
從公元257年五月圍到258年二月,城中糧盡,有些軍官出來投降,諸葛誕與文欽發生內訌,殺了文欽,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報仇不成,也出城投降。
魏軍得知城中有變,又見文家兄弟前來投降,喜出望外。
文家與司馬昭有殺兄之仇,司馬昭卻給這哥倆加官進爵,並且不用他們上陣廝殺,只要他們騎著馬繞著壽春城做廣告:都來看啊,文欽的兒子投降了都沒事兒啊!你們還怕什麼啊?
一開始,文鴦和文虎一接近城下,城裡守軍就放箭,不讓他們順利開展反動宣傳。
可到了後來,隨他們在城下怎麼喊,城裡也沒人放箭了。
這可能是宣傳起了作用,守軍已經動搖了,更可能是餓的。
司馬昭見狀,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下令攻城,城中士兵餓的一動不動,眼睛間或一輪。
頗為諷刺的是,司馬昭大軍剛剛攻入城中,就下起了暴雨,壽春城外一片汪洋。
諸葛誕想帶著他的死士們突圍,可城外全都淹了,往哪裡跑啊?就這樣死於亂軍之中。
他的親信幾百人被活捉,魏軍一個一個的問:投不投降?只要不投降,立刻斬殺。
就這樣從頭問到尾,幾百人無一人投降,都說:能為諸葛公而死,沒有什麼遺憾的。
」
道士讚嘆一聲:「諸葛誕這批人,可與田橫五百士相比了。
既然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都反對司馬氏,為什麼他們沒有團結起來呢?」
書生搖了搖頭:「他們不可能團結起來。
這幾位完全不是一路人:王凌想的是另立中央,取司馬氏而代之;毌丘儉一半是出於自保,一半是想報答曹家的恩情;文欽想的是給曹爽報仇;而諸葛誕,他只是想自保而已。
司馬昭平定諸葛誕的善後處理很有水平:對於投降的吳國援軍,許多人建議活埋,司馬昭下令將他們送回吳國以彰顯大國的氣度。
回京後,為籠絡人心,給所有高幹子弟升官。
公元259年,司馬昭將對吳國作戰的大軍區分解成小軍區,此舉解除了對中央的威脅,同時也減少了對吳國的威脅。
自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為消滅曹魏內部反對勢力,父子三人接力,平定淮南三叛,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東線。
而司馬懿積累原始資本,起家立業的西線戰場,因暫時無暇顧及,幾乎全數託付給了一位司馬懿提拔於寒微的心腹將領:鄧艾。
」
員外收起團扇,「那好,明天就說說這位口吃將軍吧······」
——————————————————
您喜歡我們欄目推出的哪位英雄人物呢?
或者您希望我們為你帶來與哪位英雄人物的精彩對話呢?
關注我們並且在下方給我們留言,我們將仔細聆聽您的聲音。
反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為何迅速失敗?
曹魏嘉平三年,太尉王凌打算另立皇帝曹彪,被司馬懿平定;二年後的正元二年,毌丘儉及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結果因反被襲擊根據地壽春而失敗;三年後的甘露二年,諸葛誕、文欽及唐咨聯絡東吳而叛變,後來被司馬...
他是三國諸葛家族的一條「狗」,毛宗崗說他是忠臣,但有人不同意
了解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是個很厲害的家族,兄弟三人分別在三個國家當了高官。這三人分別是:蜀漢的諸葛亮、東吳的諸葛瑾,還有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魏國的諸葛誕。
軍事聯盟下半部比上半部更好看!劇照流出!|文史宴
文/吾乃昊天《軍師聯盟》上半部已經播完,該劇雖然存在各種問題,但可以說部分的符合當時的歷史精神,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良心古裝劇。下半部在明年年初開播,主要會有哪些內容和看點?我們來為大家預告一下。
一代梟雄曹操處處算計別人,建立曹魏為何被司馬家族輕鬆奪權?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
司馬氏奪權後發生淮南三叛,最終卻還是掃滅三國建立晉朝
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在洛陽去世,同年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建立大魏,歷經400多年的大漢就這樣滅亡。曹丕史稱魏文帝,在位時因過渡放縱在公元226年傳位給長子曹睿。同時曹丕又任命陳群、...
保衛曹魏最後的掙扎-為啥魏末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都失敗了
我一直搞不明白,魏武帝時期,追隨他打江山的文臣武將有很多,但是為啥司馬氏那麼容易就取得了政權呢?司馬氏取得政權時,明明曹魏政權正春秋鼎盛。我也很少看到過相關的資料(可能是我讀的史書少),唯一的...
司馬氏在奪權過程中鎮壓了哪些反抗勢力
司馬懿殺曹爽之後,魏中央軍政大權全歸其掌握。可是,反對司馬氏的活動還不斷發生。主要有如下幾件事。王淩圖謀廢立事件王淩是王允之侄。正始初,官至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後遷車騎將軍、司空。司馬...
此人《虎嘯龍吟》中沒露過面,卻與司馬昭打了一場決定天下的大戰
人們常常把王凌、毌丘儉、文欽、諸葛誕都看作反對司馬氏的曹魏忠臣,並為他們沒有團結起來對抗司馬氏感到惋惜。其實這幾位完全不是一路人,王凌想的是另立中央,取司馬氏而代之。毌丘儉一半是出於自保,一半是...
歷史軼聞:魏國為什麼會出現淮南三叛
曹魏末期,在淮南地區連續發生了三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歷史上發生軍人想奪取政權的叛亂並不奇怪,可在一個地區連續發生叛亂,這就有點兒不太尋常了。從王凌、毌丘儉到諸葛誕,魏國淮南地區三次叛亂前後...
司馬懿父子果然厲害,「淮南三叛」改變不了大魏帝國覆亡的命運
在司馬氏蠶食曹氏政權的過程中,支持曹魏的力量曾在淮南發起過三次大規模的武裝抵抗,這就是所謂「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均以失敗而告終,曹魏再也阻擋不了司馬氏篡國的步伐。透過司馬氏父子在這三次「平叛」過...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那些猛人,你都熟悉嗎?
在司馬氏控制天下以後,諸葛亮的後輩中出現了一位猛人,叫做諸葛靚。諸葛靚是諸葛誕的兒子,其父諸葛誕是魏國的尚書、揚州的剌史,後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殺害,所以諸葛靚逃往吳國,後官至大司馬,吳國被滅後,隱...
司馬師:一千八百年前的殺妻狂魔······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司馬氏最後的勁敵——諸葛誕的故事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諸葛家族龍、虎、狗。這裡的狗並非貶義,而是用來稱讚殺敵立功的人,典出「功狗」。同樣的例子還有北洋三傑中的馮國璋,就被稱為北洋之狗。諸葛誕名聲不大,卻有好幾個很有名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