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諸葛嚇走活仲達,歷史上真有那麼神乎?

文章推薦指數: 72 %
投票人數:11人

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第104回當中,講述了蜀漢丞相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最後一次交鋒。

眾所周知,諸葛亮與司馬懿是老對手了,諸葛亮幾次北伐,負責「招呼」他的幾乎都是司馬懿。

而司馬懿幾次在諸葛亮面前吃了虧,兩個人的最後一次交手,活的司馬懿也沒在已經死了的諸葛亮身上占到便宜,於是,民間就有了「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的說法。

《三國演義》原文:懿自引軍當先,追到山腳下,望見蜀兵不遠,乃奮力追趕。

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聲大震,只見蜀兵俱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曰:「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

懿大驚失色。

定睛看時,只見中軍數十員上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鶴氅皂絛。

懿大驚曰:「孔明尚在!吾輕入重地,墮其計矣!」急勒回馬便走。

背後姜維大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也!」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司馬懿奔走了五十餘里,背後兩員魏將趕上,扯住馬嚼環叫曰:「都督勿驚。

」懿用手摸頭曰:「我有頭否?」二將曰:「都督休怕,蜀兵去遠了。

」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睜目視之,乃夏侯霸、夏侯惠也;乃徐徐按轡,與二將尋小路奔歸本寨,使眾將引兵四散哨探。

過了兩日,鄉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維引一千兵斷後。

前日車上之孔明,乃木人也。

」懿嘆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諺曰:「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後人有詩嘆曰:

長星半夜落天樞,奔走還疑亮未殂。

關外至今人冷笑,頭顱猶問有和無!

司馬懿知孔明死信已確,乃復引兵追趕。

行到赤岸坡,見蜀兵已去遠,乃引還,顧謂眾將曰:「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無憂矣!」遂班師回。

一路上見孔明安營下寨之處,前後左右,整整有法,懿嘆曰:「此天下奇才也!」於是引兵回長安,分調眾將,各守隘口。

懿自回洛陽面君去了。

死了的諸葛亮在演義中,真的嚇走了活著的司馬懿,當然羅貫中有點誇張了。

不過歷史上真有「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這個諺語,此諺語典故出自《晉書·宣帝紀》: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

』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晉宣帝就是司馬懿,歷史真有這事,不過不是木雕諸葛亮嚇走了司馬懿,應該是諸葛亮的智謀。

這件事在《晉書·宣帝紀》中有詳細的描述,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了一百多天,適逢諸葛亮生病去世,諸將焚燒營壘悄悄逃走,百姓奔走相告,司馬懿出兵追擊。

姜維令楊儀反轉軍旗鳴鼓進軍,好像是要迎戰司馬懿的樣子。

司馬懿認為窮寇不宜追,於是楊儀結陣而去。

過了幾天司馬懿來到諸葛亮的營壘,察看他們遣下的東西,繳獲了很多書籍、糧草。

司馬懿確定諸葛亮死了,說:「真是天下的奇才。

」辛毗認為還不能確定。

司馬懿說:「軍家所重視的,是軍事文書和機密、兵馬糧草,現在都丟棄了,難道有丟棄了自己的五臟還能活著的人嗎?應該馬上追擊。

關中多蒺藜,司馬懿命二千軍士穿著軟底平跟的木屐前進,蒺藜全扎在木屐上,然後騎兵步兵一起進發。

追到赤岸,知道了諸葛亮去世的確實消息。

當時百姓對此事編了諺語說:「死諸葛亮嚇跑活司馬仲達。

」 宣帝聽後笑著說:「因為我善於料知其生,不善於料知其死之故。

」這是《晉書 宣帝紀》中的真實記載,應該不會假,當然司馬懿最後還是贏了諸葛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成語故事:死諸葛走生仲達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是司馬懿。原文如下:

閒話三國演義——司馬懿在哭泣!

在曹操為司空時期,強征司馬懿為文學掾(負責教育工作)。在曹操征張魯時,仲達、劉曄都分別建議過南取蜀國,仲達持的理由是「劉備以詐虜為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略了上下文)--〔晉書...

所謂的死諸葛嚇跑活仲達

在三國的歷史當中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一直以來就是彼此之間最大的對手,但也是知音。一位是在危難之中拯救蜀漢的丞相,一位卻是時時刻刻想要竊國的貌似忠臣。曹操在世時,司馬懿一直被曹操所完全壓制,根本就...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真相是這樣!

三國是一個激盪的年代,在小時候我們都聽過或者看過三國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七擒孟獲之類的故事;在那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其中有一個人我們至今提起來很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