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賊不兩立與王業不偏安,曹丕劉備和孫權的稱帝理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丕在曹操死後先是繼位為魏王,之後又迅速迫使漢獻帝,通過禪讓程序,禪位給他,以魏代漢。
在這個過程中,群臣最主要的說辭是引用讖緯和天象,也就是當時的太史令許芝及一大群以通春秋著稱的宿儒名臣為主的大臣。
實際上,早在曹操生前,就已經開始進行以魏代漢的準備了。
先是進封魏公,然後又進封魏王,受九錫,建宗廟,夫人稱王后,世子稱魏王太子。
按照一般的封爵做法,封公爵也就是一個郡的封地,但曹操讓漢獻帝的朝廷給魏郡大量增加屬縣,作為自己的封地。
凡此種種,都是在為代漢做準備。
打個比方說,就好比父親栽樹,澆水,施肥,等到秋天果實快成熟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兒子繼位,於是不費什麼力氣,就輕而易舉的獲得豐收的果實。
曹丕就是這個摘果子的兒子,曹操已經把什麼都做好了,他只要水到渠成、順水推舟就可以完成這個過程。
這也就是王司徒和諸葛丞相陣前嬉戲時所說的,「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更是審時度勢、順天應人「法堯禪舜」的盛事。
所以,從曹丕一方的角度看,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不存在篡位的問題。
但是從劉備一方的角度說,就不是這樣了,這就是赤裸裸的篡位。
為什麼呢?漢為君,魏為臣,曹操挾持漢獻帝多年,壓根不把天子放在眼裡,早就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君臣名分大義所在,是不能亂的。
而且,一開始還有傳言說,曹丕篡位後鳩殺了漢獻帝,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因此,在曹丕篡漢的消息傳到益州之後,在劉備一方的角度看,曹丕是篡位逆賊,是肯定不能承認其合法性的。
而漢獻帝又沒有進一步的準確消息,所以,就成了諸葛亮等人勸進時所說的「無君」的狀態。
進而言之,就是所謂的「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漢室的法統不能斷絕,必須繼承。
劉備是漢室宗親,雖然從血緣關係上說,離劉秀的東漢帝系血脈已經比較疏遠了,但畢竟還是漢室皇家血脈。
而這時候漢室宗親中,剩下的還有實力繼承漢朝大統的,也就只有劉備了。
所以,劉備有這個權利也有這個義務來繼承皇位,延續漢祚。
劉備繼位以後,就是漢朝正統傳人自居的。
這也是諸葛亮在《出師表》里說「北伐中原,還於舊都」的意思,漢朝的舊都指的就是長安和洛陽,意思就是要消滅篡漢的曹魏,復興漢室。
為什麼呢?因為,漢朝的宗廟陵寢都在長安和洛陽,這才是都城,現在的成都只是臨時都城,是作為北伐中原、復興漢室的根據地的蜀漢的臨時首都,並不是永久性的。
所以,蜀漢存在的理由就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是必須要北伐的。
孫權稱帝則是另一個邏輯。
孫堅是以漢室忠臣自居的,在董卓之亂時,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真正比較積極的實際上只有孫堅。
擊敗華雄和呂布的,都是孫堅。
而且,在迫使董卓遷都長安之後,孫堅曾經短期占領洛陽,他進城後的一件事就是修復漢朝歷代皇帝的宗廟和陵寢,以表示自己是為了復興漢室,而不是軍閥。
孫策渡江平定江東的時候,實際上是以袁術部下的名義出兵的,他所進攻的王朗、華歆、劉繇等人反而是由漢朝任命的刺史、太守,是天子命官。
這也是孫策進攻會稽時,王朗不肯不戰而降的理由:我是天子命官,你一個軍閥部將,我不能向你投降,不然丟的是皇帝的臉。
但孫策在平定江東後,尤其是在袁術稱帝而亡之後,就立刻表奏天子,貢獻方物,表示自己仍然是漢朝的臣子。
在袁術稱帝的時候,孫策也曾和曹操結盟,表示要討伐叛逆。
也就是說,直到已經完全占領了江東,成為一方霸主,孫策仍然以漢朝臣子自居。
孫權繼位後,仍然以漢室臣子自居,而且在聯合劉備共抗曹操的時候,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曹操挾持天子,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我們現在抵抗曹操而且要消滅曹操,就是為了討除漢賊,復興漢室。
在劉備占領漢中而孫權圍攻合肥未能成功之後,孫權想趁關羽北伐荊州空虛的機會,偷襲奪回荊州,便和曹操結盟,實際上也是降漢不降曹。
但在曹丕繼位之後,很快劉備就發動了伐吳之戰,在夷陵之戰前,孫權是沒有什麼把握的,擔心曹丕會趁火打劫。
當時曹丕已經篡漢,所以孫權又在戰略形勢的逼迫下,向曹丕稱臣,並由曹丕封孫權為吳王。
但孫權在夷陵之戰中擊敗了劉備,形勢又發生了變化,孫權就開始拒絕曹丕遣送質子的要求,不再恭順了,以至於曹丕對孫權發動了戰爭。
所以,公元221年六月,孫權剛擊敗劉備,十月份就開始了和曹丕的戰爭,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四月,雙方都未能取得勝利,曹丕主動退兵。
因此,從孫權的角度說,如果曹丕不篡漢,劉備不主動進攻孫權,孫權是不願意稱帝的。
但在曹丕篡漢之後,孫氏所標榜的忠誠對象已經不存在了,他就可以稱帝了。
雖然從劉備的角度說,劉備是以漢朝正統繼承人自居的,但在夷陵之戰後,和孫權交往的過程中,都是平等相待的,並沒有要求孫權稱臣。
但另一個障礙是,孫權又向曹丕稱過臣,雖然也發生了戰爭,但畢竟是有這個不光彩的歷史。
所以,一直到曹丕死後,孫權才公開稱帝。
影響三國局勢的8個大人物,竟然有4個來自江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演義》的「煮酒論英雄」一節里,曹操曾說過一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演義雖然是文學,但羅貫中替曹操說的這句話並沒有毛病。他和劉備兩人確實是影響...
孫權為什麼在曹操、劉備去世多年之後才敢稱帝,原因沒那麼簡單!
東漢末年分三國,但三國真正的開始是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
曹操都不敢公開做皇帝 他不信邪最後眾叛親離死得極慘
在群雄割據的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相當默契地遵守著一條潛規則:絕不公開做皇帝。哪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也不敢動當皇帝的念頭。公元219年,曹操和孫權聯手,打敗了蜀漢關羽大軍。其後,孫權上表給曹...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孫權卻等了近十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自劉邦成立漢朝,這個壯大的政權,傳承了近四百年,留下了很多的光輝。然而全國局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練過閹人哄騙朝政,和董卓禍亂朝綱之後,這個王朝仍舊沒有逃走,四分五裂的結果,彼時群雄並起,諸...
劉備敢稱帝,孫權敢稱帝,比他們都強大的曹操為何不敢稱帝?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軍閥相互攻殺,好在曹操橫空出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中國北方,而後來魏蜀吳三國相繼稱帝,值得稱道的一件事情是,蜀漢昭烈帝劉備220年稱帝,魏文帝曹丕220年稱帝,東吳孫權...
三國亂世,劉備、孫權先後稱帝,唯曹操至死也不做皇帝,忠臣也
漢末時期的三位巨頭,曹操、劉備和孫權,後面兩位都先後稱帝,只有曹操,至死也不過是魏王的身份。當年高祖劉邦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不能稱王,曹操已經是打破了漢朝的原則了,卻為何一直未稱帝呢?更何況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