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失敗在那些地方,值得借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婦孺皆知,不管在正史還是演義中,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他輔佐劉備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鼎立三國的蜀漢,戰爭中他的神機妙算與運籌帷幄令人折服,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發明堪稱逆天,他是忠臣與智者的代表,是世人眼中完美的代名詞。
但若仔細分析,其實諸葛亮一生有很多事是失敗的。
一、沒能及時發掘培養新人才
以當時蜀國的情況,可以說是三國里最弱的,想要短期內統一天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諸葛亮自己心裡對這點應該也清楚,但是為了不辜負先帝遺願,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蜀地貧乏,發展已到瓶頸,不儘快搶占新的沃土很難抗衡逐漸強大的曹魏,因此短期內不斷的北伐中原。
諸葛亮北伐中原在大的戰略上沒錯,但是問題是諸葛亮在逐漸老去的同時,卻沒有及時挖掘培養新的可用人才,隨著老將和自己的一個個離去,蜀國人才青黃不接,導致三國後期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尷尬局面。
這一點可謂是諸葛亮一生中犯下的最致命錯誤,若諸葛亮能夠注重人才的培養,在自己死後還能給蜀國留下前期那樣的黃金陣容,相信不會是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
二、鳳雛之死
在劉備還沒有得到孔明和龐統的時候,水鏡先生曾說過:「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可是,三國就是和劉備開了一個大玩笑,即使他同時得到了伏龍、鳳雛兩位當世頂級人才,卻還是沒能統一天下。
龐統外號鳳雛,與諸葛亮齊名,才智自不用說。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荊州和益州是兩個重要的環節。
不進占益州,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不鞏固荊州,則不能保證後方補給。
但諸葛亮分身乏術,只能顧得了一頭,而龐統的到來,可以頂替諸葛亮完成另一頭的任務,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
剛進蜀漢陣營的龐統急於立功,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
作為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這點豈會不知呢?但是他卻沒有以一個老大哥的身份協調好龐統與劉備、關羽和自己的關係。
若是關羽沒有看不起新來的龐統,龐統不急於立功隨劉備入川,而是諸葛亮隨劉備入川,龐統隨關羽守荊州,結局也許會大不一樣。
龐統的死,可以說直接導致了諸葛亮迫不得已入川,項羽失荊州,張飛慘死,劉備慘敗等一系列事件。
三、錯用馬謖,痛失街亭
劉備在死前託孤時曾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事實證明劉備看人相當準確,馬謖此人剛愎自用,狂妄自大,而且雖飽讀兵書,卻缺乏實戰經驗。
但是諸葛亮事後卻忘了劉備臨終的囑咐,對街亭守將的任命太過草率。
因為對馬謖的寵愛,令馬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結果馬謖軍隊差不多全軍覆沒,蜀國失去街亭這一戰略要地。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陷入了被動的局面,為以後北伐的道路增添了許多困難。
四、事必躬親,過勞早死
事必躬親是管理者最忌諱的一點,而作為西蜀最重要的管理者,諸葛亮卻嚴重犯了這個錯誤。
諸葛亮的不放權,雖然能把事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也符合諸葛亮一生謹慎的性格。
但是不放權,那些武將和阿斗就沒有充分的鍛鍊機會,即使再有才華,也難以成長,最終諸葛亮死後無人能堪大任。
演義中曾有一回司馬懿問到諸葛亮近況如何,得到的回答是「睡眠稍差,公務纏身日理萬機」,司馬懿說少睡而事多,不得長久。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諸葛亮事必躬親,不懂放權,最終把自己早早的累死。
諸葛亮若有司馬懿那麼能活,最終三國歸誰就不一定了。
諸葛亮生前因為個人能力太強,蜀國的種種弊端沒有顯現,而他死後,之前留下的種種弊端則開始爆發,軍事、政治、經濟各種問題出現,最終導致蜀漢在不久後也隨他而去。
若以成敗論英雄,三國好像沒有成功者,爭了一輩子都是「是非成敗轉頭空」,給別人做了嫁衣。
古人把成功者歸為立德立功立言,這三點諸葛亮無疑都非常成功,被後世推崇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所以諸葛亮雖然沒有完成興復漢室、統一天下的大業,但知天易,逆天難,興邦建國絕非僅憑一人可為。
諸葛亮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兩漢無雙士,三代第一人,受千年香火,享萬代美名。
他以竭盡全力,無愧於後世對他的評價。
用兵如神?神機妙算?毛主席搖搖頭,諸葛亮最厲害的不是軍事
以前看老版《三國演義》,最喜歡看的就是唐國強老師主演的諸葛亮的內容了。每一次諸葛亮的出現,都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羽扇綸巾下似乎有用不完的文韜武略、奇謀妙計。曹操敗北,周瑜不敵,民間也就對諸葛亮...
諸葛亮英明一世,為何不能阻止關羽、劉備犯錯,還錯用馬謖?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名士之一,後世關於他的傳說也頗豐,尤其是經過三國演義的進一步塑造,其智慧形象彪悍古今。近現代有很多好事學者從負面來研究諸葛亮,我認為是閒的蛋疼,只有宵小之輩才願意搞這些研究。
三國蜀國基業,成也關張,敗也關張!
三國蜀國之敗,始於大意失荊州。很好理解。而成也關張,很多人會說成是靠法正,諸葛,龐統。其實功勞不一樣,成功關張功不可沒,萬人敵,震懾敵軍,勇冠三軍。再說一點,直到關羽死前,蜀國除了劉備,軍銜最高...
三國迷案:劉備得臥龍鳳雛二人為何未安天下
(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看《大軍師司馬懿》,被高估千年的諸葛亮
從明清開始,就不斷有文化家在評論三國的故事,有的研讀陳壽老祖的《三國志》,有的在評論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隨著最近大火的《大軍事司馬懿》又把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搬上熒幕,從而讓我們再重溫...
諸葛亮一生五大敗筆,不說征戰,只說事實
敗筆之一 ——出山相助奸雄劉玄德「劉備何如人也」? 且先聽聽劉備的對手曹操, 蔡瑁和呂布對劉備的評價。操曰: 「沛郡小輩, 妄稱 『皇叔』, 全無信義, 所謂外君子而內小人也」; 瑁曰: 「劉備...
諸葛亮一生做錯的4件事,讓蜀漢政權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說起諸葛亮,應該是家喻戶曉,他在人們的印象當中非常富有傳奇的色彩,他自初出茅廬開始輔佐劉備白手起家,逐漸為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與曹魏、孫吳三分天下。同時諸葛亮在科技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像木牛流馬...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四件事,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看看是哪四件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婦孺皆知,不管在正史還是演義中,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他輔佐劉備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鼎立三國的蜀漢,戰爭中他的神機妙算與運籌帷幄令人折服,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