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佬」讀書方法就是不一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學習讀書看似是件小事,但其中卻也蘊含著大道理。

能把書讀好,也不是件易事。

下面,就跟洞主一起來看看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們是如何學習讀書的吧~

魯迅:「跳躍」閱讀

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麼無論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這種方法是對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進一步發揮。

它的好處是可以由此節省時間,提高閱讀效率,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體理解和最重要的內容上。

曾國藩:「讀書不二」

「讀書不二」是曾國藩讀書的獨特方法。

他經常說,讀書要「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今日不通,明日再讀。

今年不通明年再讀。

」他又說,「讀書不二,一書不點完,斷不看他書」,而且要「先認其貌,後觀其神」。

老舍:「印象」閱讀

老舍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華羅庚:「由薄到厚,由厚到薄」

華羅庚主張: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

就是說,讀書要扎紮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徹底清楚。

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了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是「由薄到厚」。

這一步以後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

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愛因斯坦:三步閱讀

愛因斯坦在讀書時提煉出了「總、分、合」三步讀書法。

所謂「總」,就是先對全書形成總體印象。

在瀏覽前言、後記、編後等總述性東西的基礎上,認真地閱讀目錄,概括了解全書的結構、體系、線索內容和要點等。

所謂「分」,就是在總體了解基礎上,逐頁卻不是逐字地掠讀全文。

在掠讀中,要特別注意書中的重點、要點以及與自己需要密切關注的內容。

所謂「合」,就是在掠讀全書後,把已經獲得的印象條理化、系統化,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結合。

經過認真思考、綜合,弄清全書的內在聯繫,以達到總結、深化、提高的目的。

朱熹:讀書「三到」

明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讀書要做到「三到」:眼到、心到、口到。

即讀書要專心,忌心不在焉。

心要定得下來,眼睛要專注於書本,用「心」讀書方能讀好書。

他還提出了閱讀的一個高效的方法:用嘴讀書。

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閱讀時走神。

做到「讀書口到」在提高閱讀效果的同時,亦能提高語言水平和說話表達能力。

【洞主點評】

今天你讀書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文學名家教你如何「淘」好書

人生是一段多姿多彩的旅程,不斷前進,尋找不同的世界,閱讀就是那個不同世界的入口。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下面小編為你總結了中國文學名家們的「淘」書方針,希望對你如何選購合適的書籍有所幫助...

名人讀書十三法(品質人生)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經濟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補品。史學家說∶書是進步的階梯。奮鬥者說∶書是人生的嚮導。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迷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