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有料]被曲解了幾千年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直以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都被理解為:

能力平庸卻擔負重任,比喻團隊里沒有人才只能趕鴨子上架。

三國志里甚至都沒有給廖化單獨的傳,以至於廖化老爺子一直處於一個被黑得悽慘無比的悲劇地位。

這也是受了民間傳說和字面誤解的影響。

那麼歷史上的廖化是否真的如此不濟呢?

從歷史的角度我們今天再重新審視一遍這樣的一個人物,或許會給讓你改變歷往看法。

我們從《三國志》入手,在《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第十五》里可以窺見廖化的生平簡介: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

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

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咸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這裡講得很清楚,廖化最初是跟著關二爺混的,還是個文官。

二爺兵敗後竟然費盡心思詐死從東吳帶著母親回蜀,由此可見廖化的人品性格面:孝順、勇膽與執念

劉備撲街了以後隸屬諸葛亮的參軍。

這裡有個插曲,在《三國志 陸遜》傳里提及到:

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

直接說明了夷陵之戰(221年)廖化(廖化本名廖淳)是參與了的,而且是武職的身份。

在明帝紀里也有魏書記載:

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游奕將兵討淳。

淮上書:「贇、奕等分兵夾山東西,圍落賊表,破在旦夕。

」帝曰:「兵勢惡離。

」促詔淮敕奕諸別營非要處者,還令據便地。

詔敕未到,奕軍為淳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

廖化不僅能文,在武職方面也可以勝任。

再看戰場思維。

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曰:

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

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不僅能文能武,老當益壯更是融為一身。

因為同時在《三國志 宗預傳》寫道:

景耀元年,以疾徵還成都。

後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

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

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也就是說隨姜維出狄道的時候廖化已經近八十歲。

而且官居高位,在《三國志 王平傳》里裴松之引注過《華陽國志》:

後張翼、廖化並為大將軍,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同年蜀國滅亡),在《蜀書 後主傳》記載:

魏大興徒眾,命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數道並攻。

於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

公元264年,蜀國亡國的第二年,廖化在被遷往洛陽的途中病故,真可謂一生都給了蜀國。

所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我們真正要去理解的是當時蜀國的人才將領稀缺的一個整體情況,而非只從字面上去簡單理解並曲解這句話的含義。

要知道這話里可曾透出了多少的幸酸和無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被低估的名將,終其一生,國之棟樑!

漢末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各個割據勢力稱霸一方,互相交戰兼并,最後,曹操先後滅掉了呂布、袁紹等人統一了北方,劉備奪取了益州,建立了蜀漢,孫權占據了江東,三國鼎立,這一時期,名將...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是廖化

說到廖化,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怎麼看都在貶低廖化,歷史上廖化的能力其實並不平庸,他對劉備一直赤膽忠心,甚至為了跟隨劉備,「攜母千里走單騎」。《三國志 廖化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