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是廖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廖化,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怎麼看都在貶低廖化,歷史上廖化的能力其實並不平庸,他對劉備一直赤膽忠心,甚至為了跟隨劉備,「攜母千里走單騎」。

《三國志 廖化傳》中,陳壽對廖化的記述只有百餘字,但仔細閱讀,再聯繫其他地方的細節,仍是能看到一個全面的廖化形象。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三國志很多地方都記作廖淳),襄陽人。

廖化本來是跟隨關羽的,關羽鎮守荊州時,廖化的職位是主簿,主簿是文職,可見最初廖化應該是個文人。

千里走單騎 只為追隨劉備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不久失敗,荊州被孫權襲取,關羽本人也被殺害。

廖化被迫投吳。

後來廖化一心想著回到蜀國,回到劉備身邊,於是就詐死,騙過當時的人。

廖化隨即帶著老母,晝夜不停地向西走,正巧劉備東征,在秭歸相遇,劉備聽說後非常高興,讓廖化做了宜城太守。

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正史上關羽並沒有千里走單騎,但廖化可是真的有過,而且是帶著老母親,一路的艱險和困難可想而知,由此也能看出來廖化的忠、義、孝,也無怪乎劉備大悅了。

劉備東征,以馮習為大都督,張南為前部先鋒,輔匡、趙融、廖化、傅彤等各為別督討伐吳國,,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打敗蜀軍。

此戰雖不見廖化表現,但能別督軍隊,且全身而退,廖化顯
然不簡單。

隨軍北伐 建功立業

劉備死後,劉禪即位,廖化升任丞相參軍,後來又為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

當時諸葛亮舉蔣琬為茂才時,蔣琬不肯接受,退讓給劉邕、廖化等人。

舉茂才,琬固讓劉邕、陰化、龐延、廖淳

公元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國宕蕈營寨,郭淮派遣王贇、游奕率兵救援,兩軍夾擊廖化。

廖化看到了他們兵力分散的弱點,抓住機會擊敗游奕,王贇中箭身亡。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廖化還
是具備一定的軍事指揮和作戰才能的。

公元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西迎,於成重山築城留守,抵抗郭淮進攻,幫助姜維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

公元262年秋,姜維率眾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說:「用兵不知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姜維啊。

智謀沒有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用兵卻不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
《詩經》說『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趕上這個時候』,講的就是現在的事。

」果不其然,同年十
月姜維在侯和被鄧艾擊敗,退軍駐紮於沓中。

廖化這番話說的很有水平,也確實是當時蜀國的根本問題,可惜姜維不聽。

當初廖化升右車騎將軍,授節,兼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官位與張翼相等,而在鎮軍大將軍宗預之上。

當時的人都說:「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

蜀亡國後,廖化在被遷往洛陽的途中病故。

陳壽對廖化的評價是:果斷剛烈。

他是蜀漢政權從崛起、興盛到最後滅亡的見證人。

他既能治理地方,又能率兵抗敵,既有勇略,又有眼光,怎麼會
是平庸之輩呢?

註:央視版《三國演義》由於全劇戲分五部,有五大導演,因此有前後不一致之處,比如截圖,廖化的字前後就不一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被低估的名將,終其一生,國之棟樑!

漢末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各個割據勢力稱霸一方,互相交戰兼并,最後,曹操先後滅掉了呂布、袁紹等人統一了北方,劉備奪取了益州,建立了蜀漢,孫權占據了江東,三國鼎立,這一時期,名將...

被後世提及最多的先鋒有多少的無奈

三國的一眾文臣武將有這麼一句評話至今喜聞樂道:蜀中無大將廖化領先鋒。在今天人們的字典里,這句話自然不是什麼貶義之詞。但歷史上的廖化關於這句話的接受是「天經地義」還是「受之有辱」,的確值得討論一下...

誰說廖化不能做先鋒

中國有句老話,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現在多被用來指人才凋零,只能用沒有能力的人擔任重要職位。但這句話的本意卻是指青黃不接,只能使用廖化這樣的老將(),而廖化本人本是一位文武皆修的將才,卻因這句...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元儉詐死歸蜀果烈稱

在描述三國時期漢國的將領廖化時,我們一般都會想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個歇後語。對於三國的最新史觀認為這個歇後語褒貶不一。我們今天不來分析他的爭議性,我們只是客觀的根據三國志裡面的廖化傳內容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