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難道你認為這話是詆毀廖化?恰恰相反,這是對廖化最大的褒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三國的朋友,是普遍不願意看後三國時代的,因為看三國,看的就是熱血澎湃,而隨著那批叱吒風雲的英豪的相繼隕落,華夏大地逐漸陷入黯然凋敝的狀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國新生代的將領中雖也有驚世之才,但零散的群星終究照不明昏沉的天空。
這種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態,讓看官們感到壓抑,而這種壓抑之感尤其以蜀國最為嚴重。
蜀國地狹人貧,這在荊州失陷之時,即已埋下隱患。
而隨著劉皇叔去世,後主劉禪登基,諸葛丞相統領全局,益州疲弊的現象就已經表現的愈發明顯。
當武侯仙逝,蜀國早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整個蜀中再也沒有能夠統帥三軍的大將,這個時候,年近八十的老將廖化,告別養老的山山水水,重新出山了!
廖化,演義中說是黃巾軍將領出身的驍將,這就有些無稽之談了(不排除有二人同名同姓,畢竟有馬忠的先例存在),因為真實的歷史上,廖化卻是以文入仕的文化人兒。
廖化的傳記在《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中,而他第一次登上歷史的舞台,就是任關羽駐守荊州時的主簿,那時的廖化年近四十歲,正是一個男人年富力強,而又開始盛極而衰的時候。
他本就是襄陽人,而且是「沔南冠族」,全家族在荊楚大地上都很有威望,這為鎮守荊州的關羽省了不少力氣。
在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時候,陷於敵陣中的廖化選擇了暫時屈服於孫吳的淫威而投降。
但是投降後的廖化,心還是忠於劉備集團的,而且他比「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做的更絕:詐死!詐死之後的廖化,帶著老母親,千里迢迢的趕回益州劉備的地盤。
返回益州的廖化,正好碰上東征的劉備大軍,於是見到廖化的劉備非常高興,當即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
蜀國的宜都郡是駐防夷陵的,因此,廖化以宜都太守擔任別督,負責鎮守夷陵,保護劉備後方安全。
劉備大軍,在陸遜的誘導下,不斷向前進發,最終在猇亭一線收到陸遜火攻,全軍崩盤。
而這時吳軍未能徹底殲滅劉備主力,廖化這支偏師與積極回防的趙雲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劉備於白帝城逝世後,後主劉禪繼位,廖化先後為丞相參軍、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
在諸葛丞相六出祁山的戰役中,也經常能看到這位將軍的身影。
隨著武侯升天,姜維的「九伐中原」進入議程安排,廖化也已經年近六十,但其活躍的身姿仍在朝堂戰場不斷發光。
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結果兩郡援軍被廖化打的大敗而回,更是斬兩位主將於陣前。
延熙十一年(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西迎,於成重山築城留守,抵抗郭淮進攻,幫助姜維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
廖化雖然老而彌堅,但是畢竟精力與體力都要輸於年輕人,所以在延熙十一年的這次北伐後,已經年近七十的廖化,還是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成都頤養天年。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近八十歲的廖化,被升任為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官位與張翼相等,而在鎮軍大將軍宗預之上。
當時的人說道:「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
」廖化已經成為了蜀國的不朽圖騰與精神象徵。
景耀五年(262年)秋,姜維率眾出狄道北伐曹魏,這已經是姜維第十一次北伐了,之前一直支持他的廖化,在這時也開始反對這樣毫無意義的出征。
果不其然,這次的北伐又被鄧艾擊敗,除了勞民傷財,沒有任何結果。
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馬昭興兵進攻蜀漢。
在這國家危亡的時刻,八十有餘的老將廖化,再度出山了。
蜀中的童謠「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傳唱出來的。
歌謠悲壯而深沉,慷慨而心酸。
當八十歲的老將都要為國而戰充當先鋒的時候,蜀漢的國祚還能有幾何呢?
廖化率軍北至陰平與姜維會合,全軍合力一處,與魏軍做著困獸之鬥,以期能壯死以殉國。
可不久後卻得到後主劉禪投降的敕令,這使得三軍將士的士氣為之一竭,帶著最後的悲愴,廖化與姜維等到涪縣向鍾會投降。
次年春,廖化在向內遷移前往洛陽的中途病逝。
在這樣的時刻,縱使廖化也能像廉頗一樣,尚能飯斗米,肉十斤,可是對於積弊難返的家國,又有什麼意義了呢?
三國時期蜀國的「千年老樹」真正能和司馬懿並論的人,卻背大黑鍋
楓葉吹兮,微風蕭瑟,大家好,我是楓葉吹兮。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時期魏、蜀、吳彼此爭鬥,最後的勝利者卻是司馬懿,為子孫後代成功篡位打下了基礎。作為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告訴我們:「智商高...
你不知道的三國!「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沒有那麼糟糕
當我們看到一個團隊江河日下,人才匱乏,不得不『銼子裡頭拔將軍」時,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句和《三國演義》相關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不熟悉三國的人在知道了這句俗語之後會想當然地把廖化想...
蜀漢政權的歷史見證者,廖化猶掌先鋒印,誰言蜀中無大將?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千八百年了,不管他願不願意,這句話始終伴隨著他。然而,誰來為他鳴一句不平之聲?廖化出身襄陽望族,早年為劉備帳下前將軍關羽的主簿。主簿是魏晉以前常見的文官,一個弄筆的書生...
都說「蜀中無大將」,蜀國後期武將稀少,無非是這三個原因所造成
只要看過三國志的人都知道,在三國的時候,整個國家一分為三,即魏、蜀、吳。但是從國家的實力來說,蜀國的力量是最小的,地盤也是最小的。我們要知道,在古代地盤決定一切。另外蜀國的軍事力量也是最差的,描...
三國時期的文武全才,卻因一句俗話,讓他被冤枉到今天
這個人就是蜀漢的廖化。這句俗話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人們對這句話通常的理解是,蜀漢後期,有能力的大將都紛紛去世,只能用能力比較一般的廖化作為先鋒大將。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廖化,能力究竟如何呢?
「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說廖化平庸冤枉了他嗎
「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說廖化平庸冤枉了他嗎 有一句話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是說蜀國後期已經無人可用,以至於只好用像廖化這樣的平平之人充當先鋒。古代打仗,先鋒都是一支部隊最為優秀的將...
當世英豪「第二諸葛」終身北伐;心懷大任,身死道消前一計害三賢
姜維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的經學。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姜維的父親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
他是蜀國最傳奇的大將軍,活了90多歲,卻因一句話被無限的貶低
很多三國迷都說,為什麼三國後期的人才那麼少呢? 尤其是蜀國沒有什麼大人物,等魏國滅蜀的時候,才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樣的經典名句。其實不然,三國中後期不能說人才凋零,只是有了比較,才會...
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廖化這個人物,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期絕對不算名人。但是很幸運,廖化因為一句成語被後世的人們給牢牢記住了。他的名字幾乎到了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地步。這句成語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按照成語字...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原來他背了這麼久的黑鍋
《三國演義》中對於三國後期的描寫有些少,所以許久以來,我們一直以為三國前期各路英雄豪傑人才輩出,而到了三國後期則開始人才凋零,因此才會出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種話。後世常常用這句話來比...
為回到蜀國,他詐死,千里走單騎,70多歲仍當先鋒,他就是廖化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很有名,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廖化成為了貶義詞,成為不堪大用的代名詞。歷史上的廖化,真的不堪大用,不配當先鋒麼?
本是文武雙全的他,因為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莫名奇妙背鍋了!
中國有一句盡人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一句話蓋棺論定,把廖化說成了一錢不值的平庸之輩:廖化這個人能力一般般,純屬「矬子裡面拔將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