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真的只是平庸之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

三國時蜀漢將領。

曾為關羽主簿,關羽敗亡後歸入孫吳,用詐死之計回歸蜀漢,劉備授任為宜都郡太守。

劉備去世後,為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郡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

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蜀漢滅亡後,徙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廖化以果敢剛直著稱,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

廖化本名淳,世代為沔南的豪門世族,初任劉備屬下前將軍關羽的主簿。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孫吳襲取荊州,關羽兵敗遇害,廖化亦歸入孫吳。

廖化思念漢主劉備,於是詐死,當時人們信以為真,廖化趁機帶著母親晝夜西行,奔赴蜀漢。

章武二年(222年)春,劉備親率諸將東征孫吳,在秭歸與廖化相遇。

劉備見到廖化後非常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

隨後劉備進軍至夷道縣猇亭,以廖化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相對峙。

但同年閏六月,劉備軍被陸遜擊破,廖化隨敗軍退回蜀中。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逝於白帝城。

五月,太子劉禪即位,改元建興。

廖化升任丞相參軍,後來又為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

同年,諸葛亮舉蔣琬為茂才時,蔣琬堅持推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和廖化。

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兩軍沿東西兩面分兵合進,欲夾擊廖化軍。

但同時兵力分散的弱點暴露,游奕軍不少營寨更是駐紮在非險要之處,廖化抓住機會進攻,擊敗游奕,王贇亦在交戰中箭身亡。

延熙十一年(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西迎,於成重山築城留守,抵抗郭淮進攻,幫助姜維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

延熙十二年(249年),廖化隨姜維進攻雍州,姜維留廖化在白水南岸紮營,與駐紮北岸的魏將鄧艾對峙,欲牽制鄧艾軍,藉以出兵襲取洮城。

但被鄧艾識破,搶先占據洮城,漢軍於是隨撤兵退走。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官位與張翼相等,而在鎮軍大將軍宗預之上。

當時的人說道:「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

景耀四年(261年),都護諸葛瞻開始統領朝政,廖化路過宗預府上看望他,想同宗預一同到諸葛瞻住所拜訪。

宗預說:「我們年過七十,所得到的已過多,只缺少一死罷了,為何要相求晚輩而登門拜訪呢?」於是沒有前往。

景耀五年(262年)秋,姜維率眾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說:「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伯約(姜維字)啊。

智謀並未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詩經》說『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趕上這個時候』,講的就是現在的事。

」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維在侯和被鄧艾擊敗,退軍駐紮於沓中。

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馬昭興兵進攻蜀漢。

後主劉禪派遣廖化去往沓中支援姜維,張翼、董厥前往陽安關口作為各圍守的外援。

廖化率軍北至陰平,聽聞魏將諸葛緒攻向建威,於是停下來等待,觀察其動向。

同年九月,姜維為鄧艾所逼,從沓中退駐陰平,與廖化合軍,欲前往救援陽安關口。

中途得知陽安關口被攻克,鍾會軍長驅直入,於是放棄陰平,撤往白水,後又與剛好到達漢壽的董厥、張翼軍會合,一同退守劍閣,抵禦鍾會的進攻。

[26-27]

十一月,諸葛瞻在綿竹被鄧艾擊敗,後主劉禪動向不明,廖化等人於是隨姜維向東進入巴西郡,繞道退至廣漢郡郪縣一帶,以察明虛實,不久後得到後主劉禪投降的敕令,於是與姜維等到涪縣向鍾會投降。

景元五年(264年)春,廖化與宗預一起向內遷移前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景耀四年(261年),廖化路過看望宗預時,宗預曾說:「吾等年逾七十」,也就是說這年宗預和廖化的年齡在七十一到七十九之間,而景元五年(264年)廖化病逝,因此廖化病逝時的年齡應該在七十四至八十三之間。

人們都知道三國中有個關羽千里走單騎的故事,卻不知廖化也曾千里走單騎,而且比關羽走的更為艱難。

《三國志》記載:「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

思歸先主,乃詐死。

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

遇於秭歸。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這話說的意思是,廖化在關羽兵敗後,和當初關羽假降曹操一樣,「身在吳營心在漢」,他假裝投降了孫權,卻在時時刻刻尋找逃走的機會。

終於,廖化想出了一個難以令人想像的主意:詐死。

可能這個廖化還是個氣功高手,會裝死的「龜息大法」,不然怎麼會騙得了精明的吳國君臣呢?不管怎麼說,他成功了,且帶著他的老母親歷經千里從吳國跑到了蜀國找到了劉備。

這麼遠的路程,得用多長的時間啊,吳國突然丟失了一位蜀國「詐死」的大將,能不全國通輯圍追堵載嗎?廖化 歷盡的艱辛可想而知,他使我想起了用小車拉著母親逃跑日行二百里的春秋時期宋國第一大力士南宮長萬。

怨不得劉備見到他以後,感動的當時就封官許願,給了他個「宜都太守」當。

廖化最露臉的一次戰鬥是在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對陣司馬懿的戰役中。

諸葛亮用木牛流馬誘敵之計引得老奸巨滑的司馬懿上當,「卻說司馬懿被張翼、廖化一陣殺敗,匹馬單槍,望密林間而走。

張翼收住後軍,廖化當先追趕。

看看趕上,懿著慌,繞樹而轉。

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樹上,及拔出刀時,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隨後趕出,卻不知去向,但見樹林之東,落下頭盔一個。

廖化取盔捎在馬上,一直望東追趕。

原來司馬懿把金盔棄於林東,反向西去了……廖化獻上金盔,錄為頭功」。

在戰鬥中,廖化一馬當先,他懂得「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不顧一切地要活捉敵猷司馬懿。

要不是廖化一刀沒砍正砍在了樹上,要不是司馬懿老奸巨滑聲東擊西,說不定三國歷史要讓他這個「平庸之輩」 改寫了。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決祁山,廖化以副將的身份參戰,遇曹真的副將秦良,「秦良死戰,被廖化一刀斬於馬下」。

姜維與鄧艾對決祁山,令「廖化、張翼為左右先鋒」,「鄧艾催督先鋒鄭倫來襲山後。

倫剛轉過山角,忽然一聲炮響,鼓角喧天,伏兵殺出,為首大將,乃廖化也。

二人未及答話,兩馬交處,被廖化一刀,斬鄭倫於馬下。

」鄭倫是智謀有如諸葛亮的魏國大將鄧艾的先鋒官,武藝不會稀鬆平常。

據史書記載,公元238年,廖化還曾擊破魏國南安太守游奕,射殺廣魏太守王贇。

用事實證明他不是個人們認為的孬種。

 廖化不但在征伐中屢立奇功,在政治謀略上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姜維為大將,廖化為先鋒第七次兵伐中原,連番用計殺的魏將鄧艾丟盔卸甲,廖化刀斬魏先鋒鄭倫,鄧艾也挨了四箭身受重傷,正要建成大功之際,劉禪卻中了鄧艾的反間計命令姜維退兵,原來是鄧艾派黨均到成都買通姦臣黃皓,散步流言,「說姜維怨望天子,不久投魏」。

姜維傳令退兵,此時廖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今雖有詔,未可動也」,可惜姜維不聽。

象後來岳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一樣,喪失了伐魏的最好時機。

姜維九伐中原,征取廖化的意見,廖化見伐魏的最佳時機已經失去,再次用兵純屬勞民傷財了,所以不同意用兵,他說:「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

將軍強欲行難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專也。

」姜維大怒,留廖化守漢中,自伐中原,結果可想而知。

廖化一生,先後跟著關羽、諸葛亮、姜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以勇敢果斷著稱,最後官封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在三國時就有「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之譽。

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張為張翼,廖就是指的廖化。

蜀國後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這樣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輩」,只能是伯樂瞎了眼,豈不是歷史上最大的冤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說廖化不能做先鋒

中國有句老話,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現在多被用來指人才凋零,只能用沒有能力的人擔任重要職位。但這句話的本意卻是指青黃不接,只能使用廖化這樣的老將(),而廖化本人本是一位文武皆修的將才,卻因這句...

看蜀漢後期能臣董厥的蜀、魏、晉的仕途

董厥,字龔襲,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在歷史中董厥先後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在董厥擔任丞相府令史時,諸葛亮曾讚美董厥說:「董令史是有才能的人。我每次和他說談論,他都思考周密、恰當。」景耀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