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會的長壽將領|廖化不光做先鋒,也曾「千里走單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俗語自從小時候聽大人們聊天時就印在了我腦海里,成為了我長期以來惋惜蜀漢滅亡的原因之一。

這幾天重讀《三國志》才豁然發現,原來認為的「矬子裡面拔將軍」的廖化不僅不平庸,反而能文能武,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大計都有他的精彩亮相,晚年曾官至張飛生前做過的車騎將軍。

經過查證,這個讓人愕然的誤會源頭是《三國演義》里姜維北伐中原時曾以廖化、張翼作為大軍先鋒官的事件,而實際出處是清代壯者所著的反迷信作品《掃迷帚》裡面的「好,好,『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隨著時間的變遷,這句文學作品中的諷刺句便與歷史上的廖化糾葛在了一起,成為了無人可用,只能矮子裡面找高個的代名詞。

《三國志》裡面的廖化名淳,字元儉,是襄陽的豪門子弟,按照行為軌跡猜想應該是劉備來荊州投奔劉表後出仕的,最開始在關羽手下做掌管文書的工作。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關羽兵敗遇害,隨軍的廖化被東吳俘獲。

在當俘虜的日子裡,他一心想著蜀漢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和對劉備關羽的情義,身處東吳心在漢,無時無刻不想著回歸蜀漢。

用了2年時間,他給自己找好逃跑的路線後,想了一個詐死之計,帶著母親晝伏夜行,瞞天過海地躲過了東吳的追查。

公元222年,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東征東吳,在秭歸遇到了風餐露宿,狼狽不堪的廖化,非常讚賞他的忠孝義,直接任命他為宜都太守。

相比於關羽的千里走單騎,廖化的回歸之路要困難得多,畢竟關羽當時內有親兵扈從,外有曹操的關照,而廖化全憑一己之力帶著母親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廖化由文職轉為武職大致是在劉備白帝城駕崩之後,而建功立業則是姜維北伐中原時。

公元238年,廖化奉命攻打魏國擅長防守的羌侯宕蕈(dàng xùn)的營寨,魏國名將郭淮派遣王贇(yūn)和游奕率兵增援,廖化看準敵軍兵力分散的弱點,抓住時機一舉消滅了王贇和游奕軍,為姜維的進軍做好了準備。

公元259年,廖化因軍功升任右車騎將軍,被授予節符,兼領并州刺史,爵賜中鄉侯,當時的人把他與王平、句扶、張翼放在一起稱讚。

公元262年,姜維率軍最後一次北伐,廖化有感於多次用兵使得兵疲民勞,便勸說道:「『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伯約啊,智謀並未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姜維沒有聽從,最終果然被鄧艾所擊敗,黯然退兵。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遣鍾會與鄧艾兩路伐蜀,廖化率軍先後駐守陰平、劍閣等關口,奈何大勢已去,不到三個月就接到了後主劉禪的投降敕令,次年春天在遷往洛陽的途中病逝,病逝時的年齡有爭議,大體在七十四到八十三之間。

有的人年少揚名,也有的人大器晚成,廖化就屬於大器晚成,老而彌堅的這一類人。

事實證明,歲月這把殺豬刀在帶走人們年輕容顏的同時,也會帶給人們豐富的閱歷和智慧的火花,有時候什麼都不用比,光看誰活得夠久就已經能說明很多事情了。

這個因為一句俗語被人們誤會的優秀將領歷經了多少動盪,遭遇了多少風波,目睹了多少盛衰,又怎麼可能只是一個不入流的醬油角色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埋沒的悲情英雄——廖化的戎馬一生

從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亭候五關斬六將,廖化開始投靠蜀漢政權一直到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廖化身死,共92回。一個人先後經歷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三足鼎立,到最後...

千古奇冤,被後世誤解的蜀漢名將

「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常被誤讀成當時的蜀漢朝中無將,連廖化這樣的平庸將領都可以擔當重任。似乎這句話把廖化這個蜀漢將領的一生蓋棺定論了。然而,歷史還是能夠讓我們撥開迷霧,還原真相的,作為蜀漢...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眾所周知,廖化起初是山賊出身,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時,在路途之中,巧遇廖化,而廖化呢,雖然是山賊,但早就聽聞關羽的忠義,一心想投入關羽的門下。關羽因為嫌棄廖化的出身,而且當時確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