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了千年嘲諷的廖化,到底可不可以當先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三國演義》用寥寥一句話,就把廖化定性了:無奈之選。
人們也時常引用這句話來嘲諷那些才不匹位的人。
然則廖化到底何許人也?是否真的如此的不值一提呢?
演義里:忠貞不渝
從《三國演義》來看,廖化是這樣一個人:隨關羽北伐時的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失荊州走麥城時的奮不顧身、單騎突圍;面對劉封見死不救時的叩頭出血、大慟告求;上方谷單騎追司馬時的威風凜凜、勇猛直前;輔姜維九伐中原時的盡忠竭力、勤勤懇懇。
作為經歷了魏、吳、蜀三國整個興衰過程極少數中的一個,他並不具備顯赫的才能,也不見其卓絕的功績,但為蜀漢的事業付出了終生心血,體現了忠貞不渝的可貴的品格。
正史里:以果烈稱
我們再看《三國志》,《三國志》記廖化如下:「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
思歸先主,乃詐死。
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
遇於秭歸。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
官位與張冀齊,而在宗預之右。
咸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從兵敗之後,假死攜母晝夜奔西,重新回到蜀營,和其「以果烈稱」的記載,還是可以看到一個和演義一樣的耿直忠誠的廖化,並且有勇有謀,絕非無能之輩。
按《蔣琬傳》「建興元年,丞相亮開府,辟琬為東曹掾。
舉茂才,琬固讓劉邕、陰化、龐延、廖淳」,這裡的廖淳就是廖化,以蔣琬之能,就算在當世,也是僅有幾個出類拔萃者之一,其尚認為讓位於廖化更為合適,雖可能有年宦先後因素在內(兩人大致年齒相當),但廖化的能力應一點都不比他人差,當個先鋒也一點都不過分。
所以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更多意指蜀國自諸葛亮隕,人才凋零,但人才凋零並非廖化之錯,並且以廖化的才、德、忠、勇,當個先鋒,綽綽有餘。
只能說,背了千年的鍋,廖化真冤!
被後世提及最多的先鋒有多少的無奈
三國的一眾文臣武將有這麼一句評話至今喜聞樂道:蜀中無大將廖化領先鋒。在今天人們的字典里,這句話自然不是什麼貶義之詞。但歷史上的廖化關於這句話的接受是「天經地義」還是「受之有辱」,的確值得討論一下...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元儉詐死歸蜀果烈稱
在描述三國時期漢國的將領廖化時,我們一般都會想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個歇後語。對於三國的最新史觀認為這個歇後語褒貶不一。我們今天不來分析他的爭議性,我們只是客觀的根據三國志裡面的廖化傳內容對...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句俗諺沒意外應該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可分成兩種解釋。一般比較傳統的說法是,這句俗諺來自一本名叫《掃迷帚》的小說。《掃迷帚》的成書年代在清朝末年,故事內容跟三國毫無關係。會提到廖化是因...
他貫穿整個三國,成就了他的傳奇,卻被世人誤讀
他不是三國最長壽的人,也不是三國很有名的武將,他被後人所熟知是因為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被誤解,笑話般的存在....其實,你們錯了,他才是三國最傳奇的武將,貫穿整個三國,今天我們就來...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是廖化
說到廖化,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怎麼看都在貶低廖化,歷史上廖化的能力其實並不平庸,他對劉備一直赤膽忠心,甚至為了跟隨劉備,「攜母千里走單騎」。《三國志 廖化傳》中,...
「蜀中無能人」,廖化真的可以做先鋒嗎
「蜀中無能人,廖化做先鋒」。這句俗諺沒意外應該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於蜀漢後期的名將凋零,就連廖化這等貨色都可充當先鋒,用來比喻缺乏人才的窘境。不過拿廖化來開刀是滿奇怪的,真實歷史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