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後期名將,曾千里走單騎,卻被冤枉數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廖化這個人物,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期絕對不算名人。
但是很幸運,廖化因為一句成語被後世的人們給牢牢記住了。
他的名字幾乎到了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地步。
這句成語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按照成語字典的解釋,意思是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這也就意味著廖化這個人物的能力很一般。
既然這個成語源自廖化,就要從廖化身上來找答案,看看這個廖化是不是一個無能之輩。
不過,通過對史料的解讀,卻會得出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廖化並非無能之輩。
廖化的歷史記載,大都出現在《三國志》和《華陽國志》中。
雖字數不多,但對於這個歷史人物的生平,有個大致的概括。
廖化(?—264年),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
他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經歷沒有記載,只知道他很早就投奔了劉備。
根據他的籍貫,可以推測他很可能是在劉備寄寓荊州的時候加入劉備陣營的。
劉備西征益州,廖化沒有隨之入川,而是留在荊州,以荊州主簿的身份輔佐關羽。
之後發生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與關羽敗走麥城,他都是見證人。
關羽兵敗被殺,荊州落入了孫權之手,廖化被俘。
從《三國志·廖化傳》中「(關)羽敗,屬吳」這個描述來看,他應該是隨關羽的荊州守軍一起投降了東吳而不是在戰場上被俘投降的。
而從之後的經歷看,東吳並沒有虧待廖化,因此才有了後面發生的故事。
廖化投降了東吳之後,並沒有像原關羽手下的從事潘浚那樣從此改換門庭,一心向吳,而是思念遠在益州的舊主劉備。
為了能夠回到劉備的身邊,廖化想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辦法,最後居然還獲得了成功。
《三國志·廖化傳》中對於這個故事的記載非常簡單,只有二十二個字:「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不過,廖化的這個舉動比起這簡簡單單的二十二個字來,顯然要複雜得多。
首先是詐死不被外人懷疑就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更何況在他逃往益州的過程之中還要帶上一個年邁的母親。
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廖化做到了。
雖然記載中沒有出現像文藝作品中里關羽「千里走單騎」時「過五關斬六將」之類驚心動魄的場景,但難度是非常大的。
幸好在廖化逃亡的途中,劉備正率兵進攻東吳,雙方在秭歸地區意外相遇。
廖化版的這個「千里走單騎」總算是成功了。
劉備見到廖化後大為高興,馬上任命廖化做了宜都太守,這個故事以皆大歡喜的結局告終。
從歷史上發生的這兩個版本的「千里走單騎」看,關羽版的突出的是「忠、義」,而廖化版的還多了一個「孝」,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境界超過了關羽。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關羽兵敗的時間是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劉備伐吳到達秭歸則是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底至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初,時間間隔長達兩年。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廖化能夠臥薪嘗膽,矢志不渝,其忠義之心難能可貴。
難怪劉備見到廖化會喜出望外。
廖化在回到蜀漢之後的表現,散見於陳壽的《三國志》各傳中,我們不妨按照時間順序來逐一了解。
廖化歸蜀之時,正值劉備東征,廖化雖然被任命為宜都太守這個地方官職,但也立即被派到出征軍隊中參與戰鬥。
這場戰爭被後世稱為夷陵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關鍵戰役。
雖然不見廖化在這場戰爭中的具體表現如何,但從他所擔任的別督這一武官職務來看,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是得到了劉備肯定的。
劉備病逝之後,蜀漢政權進入諸葛亮時代。
廖化的職務是丞相參軍,與諸葛亮的心腹馬謖等同,參與軍事行動的組織和策劃。
從這兩段記載看,諸葛亮對廖化還是比較重視的,在當時的朝野上下對廖化的評價也是不錯的。
後來,廖化又
「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
在蜀漢政權的地位一直在上升,說明他在後主劉禪和諸葛亮的眼中是個有用之才。
《華陽國志》中說:「後張翼、廖化並為大將軍,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三國志·廖化傳》說廖化在蜀漢任職期間「以果烈稱」,這也說明了他具備一定的能力和威望。
除了在仕途上節節高升之外,廖化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不錯的。
岑經打敗曹魏廣魏太守王贇,殺死南安太守游奕。
通過以上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廖化稱得上是一位儒將,是蜀漢政權從崛起、興盛到滅亡的見證人。
他具備一定能力,既有地方管理經驗,又有率兵抗敵的武將生涯,加上能得到蜀漢兩代帝王及諸葛亮的重用,算得上是個人才。
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並不是歷史上的廖化。
在《三國演義》中,廖化的形象比起歷史記載要豐滿得多。
廖化的出場被安排在了小說的第二十七回。
廖化一出場,就幫了關羽一個大忙:在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途中,廖化殺了同伴杜遠,救了劉備的二位夫人,只不過廖化的身份由歷史中的荊州主簿變成了山賊。
關羽威震華夏時,廖化衝鋒陷陣;後主登位後,廖化一直隨諸葛亮出現在北伐的第一線,身經百戰、出生入死,還差一點殺掉了司馬懿;諸葛亮去世後,廖化又同姜維一起為完成諸葛亮的遺願而繼續征戰在疆場上;蜀漢滅亡後,「廖化、董厥皆託病不起,後皆憂死」。
羅貫中特別在此處加上了「憂死」二字,足見對廖化的讚賞。
從小說中我們也找不到作者貶低廖化的描述。
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也不應該是源自小說。
從上面列舉的證據看,都找不到廖化能力不足的地方。
因此,後來對這句成語被理解為「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是不對的。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問題還是出在歷史記載中。
上文曾經說道:《三國志·後主傳》中說「六年夏,魏大興徒眾,命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數道並攻。
於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
這裡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此時的廖化究竟有多大年紀了?
根據《三國志·宗預傳》中的記載推算,這時候廖化的年紀已經超過七十,可謂高齡。
而在之後的一年,他還會被派上前線去抵禦鄧艾。
筆者認為可能是《三國志·宗預傳》中的這段記載被後人利用,創造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成語。
這句成語最初的意思似乎應該是這樣才符合歷史:蜀中找不出什麼大將了,居然要一個年過七旬的老將出馬。
但不知為何,這句成語的解釋竟然與歷史的真實南轅北轍,而廖化也變成了能力平庸的代名詞。
從史料中可以發現:廖化在歷史上的表現是不錯的。
後主劉禪把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將派上戰場,並不能證明在蜀國沒有什麼人才。
從廖化的年齡看,這還有點老驥伏櫪的味道,和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將廉頗有相似之處,是值得稱讚的一件事情。
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句成語會將變成今天的這副模樣,實在是冤枉了廖化。
蜀漢三忠義老將—黃忠,嚴顏,廖化,事跡令人動容,竟然活了那久
蜀漢有出名的三位老將,黃忠,嚴顏,廖化。三人的忠義事跡令我們後世敬仰。黃忠,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助劉備,攻克益州。嚴顏,劉璋部下巴郡太守,廖化,關羽主薄。黃忠
蜀中大將廖化有多牛?80歲依然帶兵作戰,歷史低估了他?
三國時期,曹魏、孫吳、蜀漢各據一方。群雄爭霸,你最先想到的英雄是誰?是桃園結義三兄弟,還是足智多謀諸葛亮?是能文能武的曹操,還是從諫如流的孫權?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三國時期還有一位將領,存在了80...
千古奇冤,被後世誤解的蜀漢名將
「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常被誤讀成當時的蜀漢朝中無將,連廖化這樣的平庸將領都可以擔當重任。似乎這句話把廖化這個蜀漢將領的一生蓋棺定論了。然而,歷史還是能夠讓我們撥開迷霧,還原真相的,作為蜀漢...
關羽戰死前,留下一小官,後來成為姜維的左膀右臂,名留至今!
說起武聖關羽的故事,或許很多人為他鳴不平,雖然是名動一世的名將,但最終卻死於小人之手,這無疑於讓人痛心萬分!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關羽雖然戰敗,但世人都不能否定他的功勞,他的功績。公元2...
被一句俗話誤會千年的大將,他頂起了蜀漢後期的半邊天!
隨著五虎將陸續隕落,跟隨劉備早期創業的老將們也一個接一個的凋落。到後來的諸葛亮和姜維北伐時,蜀中竟然出現了將才緊缺的現像。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見一斑。然而這句俗語並不是說廖化的實力有...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難道蜀漢真無大將可用了嗎?
蜀漢在歷史上還是出了不少名將,雖然「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表達了蜀國晚期人才極度缺乏的現狀,但這只是與蜀國「五虎上將」相比之下所發出的感慨。當然五虎上將之後蜀國也並不是無將可用。在姜維...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眾所周知,廖化起初是山賊出身,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時,在路途之中,巧遇廖化,而廖化呢,雖然是山賊,但早就聽聞關羽的忠義,一心想投入關羽的門下。關羽因為嫌棄廖化的出身,而且當時確實不...
他是蜀漢從崛起到滅亡的見證者,卻因為一句話被世人所歪曲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想必三國迷都會對這句話耳熟能詳。針對此句話的理解,普遍是認為廖化能力平庸,不足與擔負重任。同時,在記載正史的《三國志》中,沒有為廖化專門設置列傳,由此導致大家對廖化的能力...
此人見證蜀漢興亡,不待見姜維,卻忙著巴結諸葛瞻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關羽發動荊襄之戰,遭到曹操與孫權的兩面夾擊,最終不僅將荊州丟了,自己也沒了性命。經此一役,劉備在荊州的數萬大軍全軍覆沒。不過,戰後卻有兩位將領奇蹟般地從荊州逃回了益...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能力究竟如何?
感謝各位讀者在百忙之中抽空來看這篇文章,新的一年小編會持續更新文章,祝:大家新年快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現在常被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來負責。通過這句話,廖化的名字家喻戶曉,人...
蜀漢三老將:兩人病逝,一人不知所蹤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俗語。而在戰亂的歷史階段,老將雖然在武力難以和年輕武將相媲美,但是老將豐富的戰場指揮經驗,同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就三國時期來說,蜀漢就存在黃忠、嚴顏...
三國演義里兩個千里走單騎,為何結局迥異?
「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在我國流傳了千餘年,這個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雖然如此,但是「千里走單騎」,水分很大。所謂的「千里走單騎」,雖然沒有那麼遠,但是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三國志....
被誤會的長壽將領|廖化不光做先鋒,也曾「千里走單騎」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俗語自從小時候聽大人們聊天時就印在了我腦海里,成為了我長期以來惋惜蜀漢滅亡的原因之一。這幾天重讀《三國志》才豁然發現,原來認為的「矬子裡面拔將軍」的廖化不僅不平庸,...
蜀漢政權的歷史見證者,廖化猶掌先鋒印,誰言蜀中無大將?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千八百年了,不管他願不願意,這句話始終伴隨著他。然而,誰來為他鳴一句不平之聲?廖化出身襄陽望族,早年為劉備帳下前將軍關羽的主簿。主簿是魏晉以前常見的文官,一個弄筆的書生...
劉備手下最冤的一個人,本是忠臣烈將卻因一個典故成了無能之輩
多少年來,人們在形容一種情勢的無奈時,往往用一句話來概括: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句話,含義多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這句話的語素中,含有強烈的、明確的無奈因素。說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