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劉邦的劉備為啥沒成大事?因為「漢三傑」他只找到了一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劉備比曹操和孫權都更像大漢開國太祖劉邦,但是要人品有人品、要能力有能力的劉備卻是最慘的一個,前半生屢敗屢戰、顛沛流離,後半生好不容易打下一塊地盤,卻又被最信任的手下大將搞丟了一半,最後自己一戰失敗,鬱鬱而終。

其實無論是在三國時代還是其後的群雄爭霸之中,人才都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戰鬥力,而劉備最缺的,也恰恰是人才。

他的老祖宗劉邦打下天下,大半功勞要歸功於「漢三傑」:總理蕭何,總參謀長張良,總司令韓信。

連劉邦自己也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而苦命的劉備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自己親自出馬,後來才有了一個蕭何式的人才,不過也僅有一個,到了後期,這個蕭何式的人物還不得不充當起張良和韓信的角色,結果可想而知,六出祁山,灰頭土臉,一次也沒贏,這說明諸葛亮本來就應該坐鎮後方,「足兵足食」,行軍打仗,本不是他的特長。


先是劉備,後是諸葛亮,只能親自上陣,就是因為缺少一個能夠獨立出征的韓信。

雖然關羽張飛號稱「萬人敵」,然而「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

」都有致命弱點,做一個周勃樊噲綽綽有餘,但是比起韓信,卻實在相去甚遠。

關羽獨自領導襄樊之戰,結果兵敗被擒身死。

張飛受命與劉備分進合擊東吳,還沒到戰場上就被部下謀殺。

只有諸葛亮盡到了蕭何本分,留守成都,「足兵足食」。

原本龐統法正軍事才能不錯,倆頂一個,也能算個張良,可惜都早早掛掉了,弄得劉備只好用馬良做參謀,此良非彼良,相差好幾丈。


而反觀曹操,堪稱蕭何的,荀彧荀攸程昱都當之無愧,賈詡郭嘉也是智謀之士,不比張良差多少,後來更有司馬懿這個文武全才,可以與韓信一較高下。

粗略統計一下曹操的謀士,歷史上有名的,居然有102人之多!

置於武將,就更不用說了,「五子良將」絕對可以媲美劉備的「五虎上將」,更有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八個「本家」,個個不遜色於「五子良將」,曹操手下有多少能征善戰的武將,可能連曹操自己都數不過來。

即使是在孫權陣營,也有張昭為宰相,魯肅為參謀,更有張昭、張紘、顧雍、孫韶、駱統、薛綜、嚴畯、虞翻、濮陽興、諸葛瑾、步騭、程秉、陸績、闞澤、張溫、陸瑁、陸凱、諸葛恪,都是當世奇才,周瑜、陸遜甚至呂蒙,都是韓信一樣傑出的軍事家,與周瑜相比,關張只能算猛將,而不能算統帥。

東吳的武將也很出色,程普、黃蓋、韓當、朱治、呂范、太史慈、甘寧、凌統、周泰、徐盛、蔣欽、丁奉、潘璋、陳武、朱桓、全琮、朱然、孫翊,個個勇猛善戰。

反觀劉備,龐統法正去世後,就只剩下諸葛亮一個了,其餘的人都是「庸碌之輩」,武將就更少得可憐,除了關張馬黃趙,就只有一個魏延還能湊合著用。

本來諸葛亮也許是要把姜維培養成韓信,把馬謖培養成張亮的,可惜事與願違,不得不「戮謖以謝眾」,剩下個姜維獨木難支,也兵敗被殺。

所以每次劉備集團出戰,主將不是劉備就是諸葛亮,不是他們非得事必躬親,而是實在無人可用。

這樣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二十四猛將,呂布/趙雲/典韋前三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黃忠、許儲、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神...

五虎大將之一的馬超為何並未受到重用?

馬超降蜀後,卻並未受到重用,鋒芒漸失。唯一一次作為大將出征是在諸葛亮安居平五路時,當時魏國統兵50萬,分五路進犯蜀國,孔明胸有成竹,分五路拒之,其中命馬超領兵北拒10萬羌兵。其餘時間,馬超一直碌...

劉備和劉邦之間只差一個韓信

劉邦斬蛇舉義,誅暴秦,滅項羽,開創大漢400年江山。400年後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漸形成以曹孫劉為代表的三國鼎立局面,劉備自詡中山靖王之後,也是高祖的後代,雖然這個血緣可以淡到忽略不計,但也有...

解密:蜀漢名將關羽之死是否是因為內部爭鬥?

關羽發起樊城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中原震動,曹操甚至動了遷都的念頭。但是,曹操的謀士們看到,最不願意關羽實現戰役目的的當屬孫權。於是他們建議讓孫權從背後偷襲關羽,而這邊增派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