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蜀漢名將關羽之死是否是因為內部爭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羽發起樊城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中原震動,曹操甚至動了遷都的念頭。
但是,曹操的謀士們看到,最不願意關羽實現戰役目的的當屬孫權。
於是他們建議讓孫權從背後偷襲關羽,而這邊增派兵力支援曹仁,以解樊城之圍。
正好孫權也有這種想法,在得到了曹操同意後,偷襲荊州的江陵城,俘獲了關羽及其將士的妻子兒女。
關羽不能攻克樊城,只好撤軍。
由於軍士逃散,關羽在臨沮被孫權的軍隊截斷退路,兵敗被殺。
關羽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秋天發起樊城戰役,到當年十二月兵敗被殺,前後有半年時間,漢中王劉備竟然沒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關羽!於是有人揣測論斷,這是劉備和諸葛亮的陰謀,是他們希望藉助曹魏和東吳之手,除掉關羽,以絕後患,因此也可以認為,是魏蜀吳三家聯合絞殺了關羽。
網絡配圖
事情難道真是這樣嗎?
「陰謀論」者的基本觀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劉備害怕關羽尾大不掉,自己死後將來無人能夠制約關羽,正好藉助魏、吳之手為兒子清除障礙;二是諸葛亮要想獨攬大權,關羽不會甘心居於他之下,因此也不向劉備提出建議,藉助魏、吳之手除掉關羽,為自己將來獨攬大權掃清障礙。
這些論點真的成立嗎?
先從劉備方面來說。
劉備與關羽的關係,用費詩給關羽舉行授官儀式的話說,是「譬猶一體,同休共戚,禍福共之」。
但利益的一致,卻不能改變君臣之間的名分。
所以費詩同時還說過,劉備和關羽,就好像劉邦與蕭何、曹參,是「少小親舊」關係。
但蕭何、曹參和劉邦,不是君臣關係嗎?這種君臣關係,劉備認,關羽更認,而這種認是經過生死考驗的。
當年關羽被曹操俘虜,馬上就給他一個偏將軍,等殺了顏良,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別說劉備已經失敗投靠袁紹,即便還是一個兗州刺史,他能夠給關羽這樣的封號嗎?即便這樣,關羽還是認為劉備待他「恩厚」,「不可背之」,一旦知道了劉備的消息,馬上離開了曹操投奔劉備。
所謂生死,關羽離開曹操投奔劉備,是要冒著被處死的危險的。
這種早期就建立的君臣關係,在關羽來說是不可能改變的,而關羽的忠心也是不容懷疑的。
對於一個忠臣來說,他的忠,不僅僅是忠於這個君主,還包括忠於君主指定的接班人。
或者說,關羽駐守荊州,而荊州又相對獨立,如果沒有了劉備,誰又能管得了關羽?而人的慾望是會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假如我們撇開關羽的忠誠不論,他在荊州能夠獨立成事嗎?且不說這時候的荊州已經不是劉表時期的荊州,已經很難自成一體,離開了益州後盾的關羽,又憑什麼在荊州立足?這時候的荊州,襄、樊在曹操手中,江夏、長沙、桂陽在東吳手裡,屬於關羽的只有南郡、零陵和武陵。
儘管地域不大,但對於魏吳來說,就像是身邊有個持刀的敵人,隨時就會砍來,沒有人敢讓他獨立存在。
這就是說,魏吳聯合肢解荊州,隨時都會再一次發生。
關羽如果是一個政治家,就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不管他有沒有野心。
關羽是一個有能力的大將軍,假如說讓他離開軍隊到朝廷里去任職,恐怕憑他的行政能力和率直性格,很難做到去控制別人,倒是別人稍加用計,就很容易操控他。
再說兩個人的年齡。
關羽死的時候,有一種說法是58歲,還有一種說法是56歲,劉備是多少歲呢?59歲。
按照關羽小得年齡計算,兩個人相差三歲。
關羽曾經中過箭傷,還是有毒的重傷,將這些條件綜合起來,誰又能想到關羽就一定能活得比劉備長?
即便是關羽一定能夠活到劉備之後,再考慮到上述所說的荊州地域條件,一個衰老垂危之人,還會能夠自我獨立成事嗎?或者說讓他到益州去,劉備就不好安排關羽了嗎?古代的爵位和官位是有區別的,比如說劉邦時期,曹參的封賞超過了萬戶,而蕭何的初次封賞不足萬戶,以後逐步增加才超過了萬戶。
但蕭何是帝國的丞相,而曹參只不過是王國齊國的丞相,這就是爵位與官位的不同。
假如說劉備臨死,關羽還好好地活著,劉備給他一個最高的爵位,劉禪文有諸葛亮輔佐,武有張飛、趙雲一班老臣,同樣能夠對關羽有所限制。
這和司馬懿篡魏不同,司馬懿是文武要職集於一身,已經沒有人對他有任何的制約。
退一萬步說,劉備不得已給他封王,讓他住在荊州,事情就又回到荊州地域這個原點上,關羽活不了幾年,事情不會比現在這種情況更糟糕。
還有一個代價問題,劉備以丟失荊州來換取關羽,值得嗎?後來劉備東征伐吳,在夷陵進退兩難之時,仍然不想撤兵,為什麼?假如他有意識想以荊州換取關羽之死,他已經取得了勝利,為關羽報仇也已經做出了樣子,為什麼還不撤軍呢?就是他太想奪回荊州了。
無論從哪方面說,「陰謀論」在劉備這兒都是說不通的。
再來看看諸葛亮和關羽
說諸葛亮擔心關羽的存在,會妨礙自己日後獨攬大權。
有兩個例子:一是「隆中對」以後,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劉備)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二是說關羽「善待卒伍而嬌於士大夫」。
也有兩個例子:關羽對待馬超和黃忠的態度。
關羽聽說馬超投降了劉備,而馬超以前不是劉備的舊部,於是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人品,才能可以同誰相類比。
諸葛亮知道關羽不願居於人下,就回答他說:「馬超文武兼備,勇猛剛烈超過一般人,是當代傑出人物,像英布、彭越一類人,能夠和張飛並駕齊驅,爭個高低,但是還趕不上美髯公您超群絕倫。
」關羽得到了誇讚,很高興,還拿著諸葛亮的信給別人看。
再就是劉備當漢中王后,想任用黃忠為後將軍。
諸葛亮提醒劉備說:「黃忠的名望,向來與關羽、馬超不同,而現在卻讓他們同班而列。
馬超、張飛在跟前,他們親眼看到黃忠的功勞,還可以明白您的用意,而關羽在遠處聽到這個消息,恐怕必定會不高興,您這樣安排黃忠恐怕不太好吧!」劉備說:「我會把這件事解決好的。
」
由此得出結論,關羽都不願意和馬超、黃忠「同列」,更不會甘心居於諸葛亮之下。
因此,借魏吳之手除掉關羽,諸葛亮日後就可以大權獨攬,因此,他也沒有向劉備提出任何建議。
實際上,這幾個例子因理解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感覺自己是如魚得水,關係一天比一天親密,這對於關羽這種親如兄弟的老部下感覺不是滋味也可以理解,但隨著諸葛亮才能的逐漸展現,關羽等人也逐步由排斥到接受,以至於到後來的尊重。
關羽「嬌於士大夫」不假,但他不會是連一個人也看不上吧?他給諸葛亮寫信,至少說明他還是看重諸葛亮的,否則,劉備身邊的老人很多,比如說老兄弟張飛,關羽為什麼不給他寫信?諸葛亮回信誇讚了他兩句,他還拿著信給別人展示著看,這說明什麼?說明得到諸葛亮的誇讚是他關羽的驕傲,在他心裡,諸葛亮的話已經成為集團內部的一種標準!假如關羽真是看不起諸葛亮,那他會給諸葛亮寫信嗎?即便是為了了解馬超,他會把一個看不起的人的信展示嗎?
還有黃忠之事,關羽是說過「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這句話,但在劉備這邊,很自信能夠擺平,到了關羽哪裡,費詩幾句話就說服了關羽。
費詩在出使荊州時,官職不過是州前部司馬,讓這樣一個級別的官員給關羽授職,關羽不是沒有表示不滿嗎?當年韓信要一個假齊王,劉邦非常生氣,但迫於形勢,還是決定真的給他一個齊王。
劉邦派誰去齊地舉行儀式的呢?張良!在劉邦陣營中,有誰還能比張良更被劉邦看重?劉邦正是需要張良之時,為什麼還要派他出去呢?就是除了劉邦,能夠讓韓信看得起的人只有蕭何、張良。
關羽能夠接受費詩這個使者,本身就說明關羽並不狹隘。
而費詩一句話就能夠令關羽「感悟」,說明關羽這個人既講道理,又明事理。
實際上,對於蜀漢國來說,關羽和諸葛亮是一種互補的角色,兩人所處的位置並不衝突。
這就是,若劉備之後關羽尚在,關羽就是輔國元老,諸葛亮則是執政大臣。
這就像春秋齊國的桓公時期,地位最高、不隨國君的更替而改變的輔國大臣是高、國兩族,執政的大臣是相國管仲,這種例子還有不少。
因此,從諸葛亮這方面來說,「陰謀論」也不能成立。
三國時期最大千古之謎:歷史上的關羽死得蹊蹺!
關羽是怎麼死的?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並建議挑撥孫權攻打關羽。同時孫權因一向對關羽不滿,又對荊州覬覦已久,主動向曹操請纓攻打關羽後方。呂蒙再度受命偷襲荊州...
功成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今譯】持有的東西達到了滿盈的狀態時,不如就此罷手。把東西錘鍊的很尖銳,是不能夠長久保持...
關羽劉備關係如何,費詩首創一成語,能解諸多疑問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關羽的驕橫,在蜀漢集團是出名的。劉備奪取益州後,關羽就因不服馬超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才能可以與誰相比。這個事件很明顯是關羽的自傲心態在作怪。幸好諸葛亮處理得當,...
如神袛般的關羽 卻讓大侄子恨得要死 只因他斷送了蜀漢的前途
三國演義中,謀士陣營,如果說諸葛亮近乎神;那麼,在武將集團中,關羽也是一個神袛般的存在。他文武雙全,勤政愛民,一生忠膽,義薄雲天。生為世人讚嘆,死受萬民敬仰,至今香火不斷,萬口相傳。然而聖人也是...
三國劉備設立五虎抬高黃忠竟只為了打壓關羽?
雖然演義不是正史,但是大體上卻能夠體現正史當中劉備的政治智慧。當前部司馬費詩到達荊州,關羽問:「漢中王封我何爵?」在關羽看來,漢中王是自己義兄,自然要給一個大大的官爵。費詩說,是五虎上將之首。...
三國劉備設立五虎抬高黃忠竟只為了打壓關羽?
雖然演義不是正史,但是大體上卻能夠體現正史當中劉備的政治智慧。當前部司馬費詩到達荊州,關羽問:「漢中王封我何爵?」在關羽看來,漢中王是自己義兄,自然要給一個大大的官爵。費詩說,是五虎上將之首。...
關羽究竟是不是死於陰謀
文|長空星照 關羽發起樊城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中原震動,曹操甚至動了遷都的念頭。但是,曹操的謀士們看到,最不願意關羽實現戰役目的的當屬孫權。於是他們建議讓孫權從背後偷襲關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