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只服他,曹操忌憚他,名聲卻被羅貫中給玩壞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的作者努力想把劉備寫成寬厚仁愛的一代明君,但是過猶不及,劉備的形象忠厚善良得不真實,連魯迅先生都看不下去了,評價他是「仁厚而近偽」。

民間也流傳著「劉備摔孩子—邀買人心」的歇後語,把劉備看成玩弄心計,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李宗吾的所謂厚黑學,甚至說劉備的特點就是臉皮厚,實在是冤莫大焉,太不了解劉備了。

真實的劉備,非但不是厚臉皮的偽君子,還是個充滿人格魅力,真性情的英雄豪傑。

曹操是世家子弟,二十歲舉孝廉,步入仕途。

孫權仗父兄之威,十五歲也舉孝廉,出任陽羨縣令,十九歲便繼大任,為江東之主。

而劉備雖為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二十八歲時,猶織席販履,孑然一身;四十八歲,仍東奔西竄,沒有自己的地盤。

然而關張趙雲等,願視之為兄;孔明孫乾等,甘奉其為主。

為平原相時,刺客不忍動手;兵敗當陽時,百姓冒死隨行者,必有其故。

劉備少年時,曾對桑言志曰:「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同宗以其為榮,豪俠爭相附之。

《三國演義》中張翼德怒鞭督郵的故事,其實是劉備乾的。

小說中寫張飛攀下柳條,往督郵腿上著力狠打。

實際上是劉備「直入縛督郵,杖二百」,手段比張飛還猛。

打完掛印而去,毫不吝情去留。

劉備雖然命途多舛,壯志難酬,先後傍呂布,附曹操,投陶謙,隨袁紹,依劉表,卻始終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最能表現出他豪邁氣概的,是他依附劉表期間的一個故事。

據《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載,劉表與劉備坐論天下人物,與當年曹操煮酒論英雄頗似。

談到陳登時,在座的許汜說,陳元龍這人不咋地!劉備問其故,許汜說,當年路過他那兒,我好意去拜訪他,可他半天都不搭理人家,「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

劉備聽罷原委,對許汜說:「你好歹也算有國士之名,當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人家陳元龍還指望你憂國憂民,和你商討個救世的主張呢。

可你倒好,開口閉口買房置地,求田問舍,讓人家怎麼看得起你?要擱我這爆脾氣,我恨不得臥於百尺高樓,讓你坐在地上!陳元龍對你還算是客氣的!」

要知道劉備此時正依附劉表,剛才這番話,不但毫不顧及許汜的臉面,連劉表也不避諱,簡直霸氣側露,哪有絲毫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失意作派。

前者鞭督郵是敢做,今番斥許汜為敢言。

而當陽之敗,寧可日行十里,身陷虎口,也不忍輕騎逃脫,置百姓於不顧,是大仁大義。

關張趙雲寧死相隨,孔明龐統鞠躬盡瘁,不是沒有道理的啊。

據《資治通鑑》載,劉表死後,劉備失其所依,欲投蒼梧太守吳巨。

後聽魯肅計,屯兵樊口。

諸葛亮與魯肅說動孫權,共抗曹操,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兵發樊口。

劉備單舸往見,二人相談甚歡。

劉備在興頭上,想把魯肅也請來,借著開會的由頭,敘一敘舊。

周瑜當即正色道:魯肅身為典軍校尉,有職責在身,無法前來赴會,若要相見,只能另外去看他。

周瑜說罷,「備深愧喜。

」劉備一來因為自己想見魯肅,而忽略了軍紀,深感慚愧;同時見周瑜治軍嚴整,勝利更有把握,又十分高興。

聞過則喜,毫無慍色,不是胸懷坦蕩磊落,安能如此?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白帝城託孤,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劉備無視封建皇權血緣繼承的傳統,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於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如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歷代帝王都把皇權看作自家私物,豈有拱手讓人之理。

而劉備以國事為重,打破正統束縛,竟欲以天下讓與外姓,為堯舜以後所無。

難怪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

縱觀劉備的一生,幼存大志,鄉人以為奇;少師名儒,族人重其行;既長而豪俠爭與之交遊。

當其時也,目中無人,無過於關羽;桀敖不遜,誰敢比張飛,此二人以兄事之,終生不悔,固然是因為劉備待人肝膽相照,心神無貳,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劉備的英雄氣概更在二人之上。

至於諸葛亮等,除了敬重劉備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歷經磨礪,不改初衷的堅韌性格;寬厚仁毅, 恪守信義的品德。

還有,就是知識分子最看重的一個「誠」字。

三顧茅廬和白帝託孤,一以貫之,都是「誠」字的體現。

魏蜀吳三分天下,孫權是仗父兄之餘烈,依長江為天險,占了地利;曹操雄據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占了天時;而劉備終成大事,完全是靠他卓越的人格魅力,誠以感天下士子, 氣足攝宇內豪俊。

劉備在當時被認為「以梟雄之資,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梟屬鷹類,是一種兇狠的大鳥,這種略帶貶義的稱呼出自劉備的敵對方。

可見即使是對手也服其勇烈堅毅,對他並無虛偽權詐之類的指責。

劉備的名聲是從《三國演義》開始,被羅貫中給玩壞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單刀赴會,其實是關二爺的最大污點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個「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的角色,諸葛亮欺他、劉備騙他、關羽嚇他、孫權責他、周瑜罵他、呂蒙瞧不起他,可謂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這樣的三國人物盤點你看過嗎?

昏庸的主公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徒眾多,是東漢末年最具影響力的家族,可惜出了一個庸才——袁紹。導致了袁家的滅亡。官渡之戰——袁紹以70萬大軍逼近曹操7萬部隊,且袁紹兵多糧足,曹操糧草不足,袁紹...

三國演義,一些虛構的故事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最高成就,其中有許多情節確實是發生過,但也都是按照羅貫中老先生的尿性的想法學出來的,有些也是張冠李戴了,那其中有哪些虛構情節呢?溫酒斬華雄(cnmb又把我拉出...

三國里的這些,你確定知道?

對於中國人來說,三國演義我們自然十分的了解,就比如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大意失荊州等一些典故至今我們還是耳熟能詳,但你所知道的三國真的是這樣嗎?「桃園結義」大家都知道,劉關張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