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暗戰史,龐統是東吳間諜?他的死背後是諸葛亮下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龐統的死,是劉備的一大損失,也是三國一大公案。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去落鳳坡似乎是孔明策劃,這不得不讓人們猜測龐統與孔明之間的關係,他們是敵是友,或許臥龍鳳雛生來無法相容?
荊州風雲
東漢末年,劉表割據荊州,在他治下,荊州暗流涌動,恩怨叢生。
劉表是東漢宗室,被封為荊州刺史後,他先跟襄陽蔡家聯姻,然後招攬荊州名士蒯氏兄弟,從而消解了荊州土著的提防。
而後,他又任用傅巽之類的流亡士人,形成另一股盤踞荊州的外地勢力。
憑藉在本地豪族與外來流亡士人兩股勢力之間周旋,劉表鞏固了自己統治荊州的地位,最終雄霸一方。
不過,除了本地豪族、流亡士人,荊州還有一股勢力,就是在野派,這一派的代表就是龐統的叔叔龐德公,因為某些原因,這一派人沒有在劉表那裡當官,還對劉表十分不滿。
這些人不當官,以品評人物為主要活動,龐德公作為在野派的領軍人物,跟水鏡先生司馬徽關係十分好。
而司馬徽是一座橋樑,連接了荊州在野派和其他勢力。
司馬徽是潁川人,潁川系勢力在三國中影響很大,比如荀彧、郭嘉、荀攸、陳群、鍾繇、徐庶都是潁川望族。
荊州在野派雖然沒有公職,關係網卻遍布天下,連諸葛亮也想投靠,最終,靠著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諸葛亮順利加入了在野派。
劉表是一個守成人物,不想銳意進取,再加上為人好猜忌,他的統治越來越不穩。
孫堅就曾經受袁術的指派,進攻劉表,但卻死在襄陽城下,從此之後,劉表便與孫家結下了大梁子。
孫劉兩方的怨仇,也給了龐家機會,龐家人就積極的與東吳來往,孫策孫權也樂得和其勾搭,所以龐統在吳國在就婦孺皆知,如《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周)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
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邵、全琮皆往。
……皆與統相結而還。
」
由此可見龐統與東吳淵源頗深。
陸績是陸遜的堂兄,東吳豪族;顧邵則是顧雍(吳國丞相)的長子;全琮為孫權寵信的臣子,這些都是東吳的決策者,而且「吳人多聞其名」,也證明龐統在江東的知名度。
荊州風雲變幻的局勢很快被曹操刺破。
曹操破局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表勢力土崩瓦解。
原來劉表的手下紛紛歸順曹操,龐家此時面臨了抉擇,曹操極有可統一天下,但原本的對頭也都投入其麾下。
這時,孔明與徐庶當機立斷,入幕劉備,成為座上賓。
龐統也可以效仿二人去投靠劉備,或者走另一條路,就是入仕江東,不過投奔劉備或孫權,都冒了相當大的風險,因為二者當時都朝不保夕,隨時可能會被曹操消滅。
此時,龐統選擇了按兵不動這條路。
赤壁之戰後,荊州的情勢迅速的穩定下來,劉備占領了大半個荊州。
局勢明朗,龐統遂投靠劉備謀求一官半職,劉備任命他為耒陽令,但龐統卻因「在縣不治」而被免官,這時,他的深厚關係也就派上了用場,《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當縣令的人才),使處治中(總務官)、別駕(行政官),始當展其驥(驥:千里馬)足耳。
』諸葛亮易言之先主,先主見與善譚(談),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
親待亞於諸葛亮,歲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諸葛亮與龐統大致上是極為友好的。
原因有二:
其一,孔明因為二姐外嫁的緣故,其實跟龐家有姻親關係;
其二,孔明不會笨到去引薦一個敵人來奪自己的權。
其實,劉備重用龐統,除了龐統真有才幹之外,還想加強荊州豪強對劉備的信心,劉備的做法,可以說是與劉表如出一轍。
在荊州大亂之後任用孔明,得了流亡士人的心;任用龐統,則抓住了荊州土豪。
不過,劉備面對的局面比劉表簡單:劉表手下的荊州豪強互相掣肘,各懷鬼胎。
而劉備底下的只有一派,因為與龐家等人作對的豪門與流亡士人,幾乎都和曹操一同回到北方了。
事實上,劉備對龐統的器重更甚於孔明,這也是必然的,因為龐統這時已經成為了一面旗幟,他對荊州人士的影響力和他與東吳的淵源,都是諸葛亮所有沒有的資源。
只是令人扼腕的是,前途一片大好的鳳雛,卻在雒城中箭身亡,如果龐統不死,夷陵之戰或許不會發生,三國的歷史也將改寫。
如果喜歡本文,還想看到更多顛覆常識的歷史,請關注龍門茶館小夥計。
原創作品,謝絕轉載;侵犯版權,後果自負。
劉備器重龐統,為何勝過孔明?
龐統的死,是劉備的一大損失,也是三國一大公案,而龐統與孔明之間的關係,是敵是友,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以下提出一點見解。東漢末年,劉表割據荊州,他藉著與襄陽蔡家聯姻和招攬荊州名士蒯氏兄弟來鞏固本身...
三國著名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處世哲學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諸侯割據,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身處亂世,有劉備一般要立志匡扶漢室的末代忠臣;有袁術一樣妄圖稱帝的亂世奸雄;有趙雲一樣忠貞護主的忠義之士;也有諸葛亮一般鞠躬盡瘁的肱骨之臣...
三國第一伯樂,人稱水鏡先生,歷史上卻是個「好好先生」
《三國演義》中出現了一個人物,儘管只是短短的篇幅,卻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為劉備指點了方向,「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而徐庶也是在他的指點下才去投靠劉備的,這個人就是三國里的伯樂——司馬徽。
這位好好先生深藏不露,瞞騙了整個三國
三國演義里的水鏡先生,叫司馬徽,字德操,和人交談經常說:好、好。這是他的口頭禪,好好先生由此而來。別看他平時好像很老實很和氣的樣子,其實是才高八斗,大智若愚,深藏不露,可知道:天下三分可以說是他...
此人與孔明齊明,可惜英年早逝,劉備為其親選墓地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但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時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
龐統一生沒什麼實際成就,為什麼能與諸葛亮齊名?
論實際業績,龐統的確乏有些善於可陳,這很大程度上緣於他死得太早,還沒有來得及施展抱負,不過,就有限生命而言,龐統已經十分耀眼了。龐統是荊州名士龐德公的從子,龐德公在荊州影響力很大,是個劉表都請不...
魯肅推薦奇才龐統到劉備陣營任職的隱情
說起三國時期的伯樂,世人多稱道水鏡先生司馬徽。其實此人不過是偽伯樂。司馬徽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可品評人物大都只說一個「好」字,故世人稱之為「好好先生」。這個稱呼無論古今,都是一個貶義詞,說此人...
三國時期不願做官的名士,叫孔明的並不止諸葛,一位高達105歲
在古代,許多窮苦人家的孩子為了生活好過,都爭相去做官發展,而在三國時期有這麼一些人,有著不錯的能力,能多次得到做官的邀請,卻不願支做官。
揭秘諸葛亮背後的四大豪族,諸葛亮的人脈資源不可小覷
東漢末年,荊襄地區一共有六大豪族,分別為龐、黃、蒯、蔡、馬、 習。荊州刺史劉表在當時身份還算高的,名列「八俊」之一。因此當荊州陷入重圍,劉表單身赴任時,便得到蒯、蔡兩大家的支持,尤其是蒯越兄弟的...
劉備為何「三顧茅廬」?
劉備何以三顧茅廬?難道僅因諸葛亮有「逸群之才」嗎?不,「三顧茅廬」的發生,有其具體的歷史背景,只要分析一下當時荊襄地區的各方政治力量,就可看出,先主「三枉駕以見孔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幕後導演竟然是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名著《三國演義》中,作者不知道描繪了多少人物。但在可謂浩瀚的群星中,有一位出場不多的人物卻讓人們對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至於時至今日還...
三國謀士系列之八一:司馬徽推薦了兩人,劉備為何只請了一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除了這個故事之外,龐統此時的情況還有一點仍然值得留意。當劉備於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南下荊州投靠劉表之後,已經積極開始在荊州大力尋找謀謨之士加入自己的陣營。司...
三國軍師聯盟之司馬微(水鏡先生)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三國謀士和虎將一大堆,但是有位謀士十分重要但確出場的次數少。他就是人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微!司馬微: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
司馬懿與諸葛亮竟是潁川集團推到前台的兩顆棋子?
司馬懿的老師其實是「孔明」,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諸葛孔明若是司馬懿的師傅這還得了,其實在三國有兩個孔明。一個就是我們熟知的諸葛亮,字孔明。而另一個就是胡昭字孔明,潁川人士。這個胡昭可...
為什麼孫權和曹操都不重用鳳雛龐統?只有劉備慧眼識英雄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龐統年輕時,為人樸鈍,未有識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龐德公對他卻十分看重,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