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屢次失敗,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易中天點明其中緣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不世出的當代奇才,本身無論是其治國才能還是軍事指揮才能都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是在他年輕尚在隆中隱居之時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政治和軍事上的戰略構想,真的是非常的經典。
但是後來事情並沒有按照他預期的發展,尤其是關羽丟失荊州之後所謂的隆中對策已經成為了一紙空談,諸葛亮作為眼光非常長遠的戰略家肯定不可能對此看不明白。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掌握蜀漢軍政大權,相對實力強大的曹魏集團來說蜀漢實力弱小,國力衰微根本不足以支持所謂的北伐大業,他多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也是一種證明。
那麼諸葛亮為何還執意堅持這種費時費力的看似無用的舉動呢?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策略,易中天先生就曾經指出來其中的緣由。
只要是了解過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三國之中就屬蜀漢的國土面積最小,並且還都是一些山川險峻之地,大多地方都不適合人口的繁衍和居住,地處偏遠也相對比較貧窮,所以兵馬也是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
與弱蜀相比較而言,魏國無論是錢糧兵馬還是武器礦產等資源都是非常的富庶,可以稱得上是兵強馬壯實力非蜀漢所能相比。
在這種情況下弱蜀攻打強魏毫無疑問就是雞蛋碰石頭,完全沒有勝利的可能。
從實力對比上來看蜀漢當初完全不具備伐魏的條件,諸葛亮身為治國能臣豈會不知?而且最關鍵的是他早在隆中的時候就定下了對策,說道如果想要克復中原復興漢室就需要有兩個條件,首先是天下需要有變其次是兩路一起出兵。
然而當時的天下並沒有什麼大的變故,曹魏實力仍然雄踞第一,並且和東吳只是對峙並沒有什麼激烈衝突,而關羽身死後荊州也弄丟了,兩路出兵的條件儼然喪失,等於說諸葛亮當初的計劃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
諸葛亮作為一個眼光長遠的軍事家和戰略家,這份策略是他很早之前就提出的,自然比別人更清楚其中的意義。
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屢次三番興師動眾前去北伐,空耗國力做這些無用之功呢?
其實諸葛亮是有自己的考慮的,這就還要從當年劉備臨終前白帝城託孤說起。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不僅把自己給搞得差點兒喪命,而且還將蜀國多年休養生息積攢起來的家業給全盤葬送。
劉備一死只留一個年僅17歲的幼主劉禪即位,而且還把全部的家業都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作為一個忠心耿耿的老臣,面對如此重任怎敢不盡心盡責,所以他先是考慮了一下自己當前面臨的處境。
當時蜀漢面臨著內憂外患的處境,先撇開當時尚未平定的南方叛亂不說,就是曹魏也一直在虎視眈眈,何況還有一個剛打過仗的東吳孫權。
除了這些外部的諸多敵人之外,更致命的則是蜀漢內部的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激化。
在蜀漢建立之時其實就有了很多矛盾產生,我們知道劉備所帶領入川的屬於荊州集團,而當時本地還有益州集團,還有東州集團,這三大集團代表著各個地方門閥士族的利益,中間必然產生了很多不可見的矛盾。
這種涉及各個集團最根本的利益問題根本不可能靠著劉備所謂的仁德以及諸葛亮的才能短期解決掉。
而劉備一死相當於群龍無首,這些集團各自的心思就開始活絡了起來,矛盾就日益激化,面對這種根源上的問題諸葛亮一時之間也無法解決。
這個時候諸葛亮就想了一個辦法來解決這個矛盾。
用歷史學家易中天的話說要想解決蜀漢之中的內憂問題,只能通過不斷的對外軍事戰爭才能做到,使得蜀漢長期處於戰亂之中,這些人就無暇進行內部鬥爭了,大家只能一致對外。
從道理上來講,這種靠著打仗來解決內部鬥爭的方法確實是當時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可以轉移當時蜀漢內部各方面的矛盾,大家槍口一致對外,才能凝聚人心;另一方面還能夠騷擾魏國的發展,魏國實力本就強大如果順利發展起來更是難以匹敵,諸葛亮北伐就是經常對其騷擾使其不能全面進行發展。
諸葛亮此舉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所以說諸葛亮的北伐目的其實並不是為了所謂的克復中原恢復漢室,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取勝的,對於他來說每次北伐只要不是慘敗就等同於勝利,達到了自己最基本的目的。
當然如果非常僥倖的取勝了,也是非常不錯的驚喜。
故而諸葛亮多次北伐都是以穩妥為主,不求取得多大的勝利只求能夠將這些帶出去的兵全部帶回來即可。
這也是當初魏延提出的子午谷這一奇妙的戰略構想而不被諸葛亮接受的根本原因,魏延達不到諸葛亮這一層次看不明白他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諸葛亮作為一個非常忠誠的文臣,對於劉備也是不負其所託,一生都在為維護蜀漢政權而努力,在這期間除了多次北伐鞏固內部統治,還逐漸將那些對於蜀漢穩定的不可控因素給一一剷除掉,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能繼續掌權29年的根本原因。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何要拚命攻打魏國,原因很無奈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謀士,號稱「臥龍」,他智計通天又對蜀漢忠心耿耿,一生都在為興復漢室而努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他的真實寫照。然而,孔明先生也有一件事讓很多人疑惑不解,那就是,劉備死後...
關羽死後,一位手下從東吳逃走,見證了蜀漢的滅亡!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關羽的敗亡讓後世嘆息。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此時的關羽來到了人生的巔峰。但是,不久之後,曹操...
要是沒有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能一統天下嗎
有人說諸葛亮太厲害了一切事情的發展都如他隆中對那樣,要不是孫權的背信棄義,要不是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將能一統天下。那麼實際上這可能嗎?在此我將提出我覺得不可能的幾個原因。一.綜合國力首先讓我們...
揭秘諸葛亮當初為什麼不去營救關羽
揭秘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依本人拙見:關羽是成也義氣,敗也義氣。他最後「兵敗身死」的下場並不是沒有預兆的,且聽我來慢慢分析。最初,關羽追隨劉備,有兄弟義氣,但是更重要的是為了心中大義重振漢室,在歷...
人物評述-淺議諸葛亮
人物評述-淺議諸葛亮文/衡茂縱觀整個三國歷史,其靈魂人物非諸葛亮莫屬。而三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之時對劉備的分析和預測的那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進行著,直至最後司馬取代曹魏建立...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諸葛亮去世後,蜀國靠什麼堅持了最後30年?
相信諸葛亮這個人物在中國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想當年劉備不遠萬里三顧茅廬將其請出山,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一輩子鞠躬盡瘁,為了興復漢室用盡了一生的力氣。不過後來由於太過勞累終於病倒的諸葛亮最終含...
假如劉備、諸葛亮和五虎上將沒死,蜀國是否可以一統天下?
漢朝末年三國鼎立,三國指的是曹丕建立的魏國,孫權建立的吳國和劉備建立的蜀國。當時諸葛亮和姜維對曹魏進行了多次的北伐,但是都無功而返,最後在263年的時候司馬昭決定滅掉蜀國最後蜀漢正式滅亡。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諸葛亮北伐失敗,他自己也清楚,不過說破的卻是易中天!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36期)在三國中,有一段疑案,千年來一直議論紛紛、爭論不休。這一疑案就是諸葛亮和他的北伐。不管是根據《三國演義》等戲說還是《三國志》正史的記載,諸葛亮都是一位才能傑出的...
諸葛亮為啥要堅持北伐,而不能選擇休養生息?不信來辯!
關於諸葛亮北伐,留給後世爭論不已,昨天小編髮文《諸葛亮這麼厲害,北伐為啥還是沒有成功?》,近百位看官討論,今天小編斗膽給大家談談,諸葛亮要北伐,而不能休養生息,以逸待勞,如果有不對之處,請多多批評!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原因——內憂還是外患?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葛...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原因難道是這樣?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自公元227年起至公元: 年止,諸葛亮曾經五出祁山,進行了歷時八年之久的北伐 國的戰爭。怎樣看待諸葛亮的北伐?千秋褒貶各不一。筆 不揣淺陋,亦作一些探討。 (—) 蜀...
諸葛亮堅持北伐被誤解了一千八百多年,真實原因讓人心服口服
諸葛亮北伐歷史上又叫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史上,對諸葛亮北伐多有看法,有的...
蜀國全國只剩下90萬人口,諸葛亮為何一再北伐曹魏,空損國力?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而即便是在關羽尚在,多擁有大半個...
三國中蜀國對魏國的幾次戰爭,雖然都失敗了,但意義重大
三國中蜀國對魏國的幾次戰爭,雖然都失敗了,但意義重大來說一下三國中諸葛亮的北伐,幾次戰爭均未成功,直至最終病死五丈原。後人在談到諸葛亮北伐時認為他不夠理智,蜀漢的國力本來就不強,卻還要一直發動戰...
假設關羽不死劉備能否恢復漢室?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大家都知道關羽因為大意上了東吳的詭計丟了荊州自己也命喪黃泉,從此以後,蜀國基本走向下坡路蜀漢政權失去了問鼎中原的實力和機會。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