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不准許魏延出子午谷偷襲長安 難道是僅僅不願行險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為何堅持北伐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便致力於劉備興復漢室的事業。

不料天意難違,先是關羽張飛身亡,而後是劉備為兄弟報仇以舉國的兵力進攻東吳,不料被陸遜擊敗,大將黃忠身死。

劉備戰敗後留下一個傻兒子和一個爛攤子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也十分忠心,盡心竭力輔佐劉備的傻兒子劉禪。

諸葛亮輔佐劉禪

諸葛亮平定了南方的叛亂,重新和東吳修好,而後開始北伐。

諸葛亮提出北伐堅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推進,但是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糧草供應不上,加上出蜀的道路崎嶇坎坷,糧草運送將會更加困難。

魏延


大將魏延獻奇計

這時大將魏延提出了提出了一條計策,自己親率五千精兵從荒無人煙的子午谷偷襲長安,而後諸葛亮北上而後東進與魏延會和,這樣可以趁人不備快速占領長安,而後虎視中原。

按理來說這條計策相當可行,但是一提出就遭到了諸葛亮的反對,諸葛亮只說此計太過兇險,而後便無他話,不准許魏延偷襲。

為此魏延多次埋怨諸葛亮不用其計。

魏延和諸葛亮出兵線路


計謀實行困難重重

難道真的是諸葛亮因為不願行險嗎?當然不是,總的來說是因為下面的幾點:

其一,當時蜀國大將基本去世,只剩下趙雲和魏延兩員大將,其餘的基本都是小將,像什麼關羽的兒子,張飛的兒子等等,比起來他爹可差得多。

而趙雲還被諸葛亮派到箕谷當疑兵去了,諸葛亮身邊只剩魏延一員大將。

假如魏延去偷襲了,諸葛亮面臨無將可用,不僅無法打仗,而且無法北伐。

趙雲


其二,諸葛亮對魏延第一印象就十分差勁,而且魏延腦後長有反骨,萬一派魏延去偷襲,敵軍派能言善辯之士勸降魏延,並許以高官厚祿,魏延有勇無謀,一旦被勸降,蜀國將會無將可用,後果不堪設想。

其三,與諸葛亮的本質想法有衝突,諸葛亮堅持穩中求勝,加上糧草運送不便,諸葛亮便想在川外取得立足之地而後屯田做糧草再平定天下。

而魏延的計策會打亂諸葛亮原本的計劃,所以諸葛亮並不會允許魏延偷襲。

諸葛亮

其四,子午谷的道路情況十分複雜,子午谷是一個山谷,山高林密,沒有道路,魏延的五千人馬要想通過必須一路披荊斬棘一路砍樹才能通過。

先不說多浪費時間,就說說得帶多少糧草才能在裡面才不至於斷糧,士兵體力消耗那麼大,順利出子午谷的可能性不大。

子午谷

其五,魏軍主力並未被殲滅,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就是殲滅擊潰魏國的主力,只有擊潰了魏國主力才能縱橫中原無所阻擋。

可司馬懿就是堅守不出,避免與諸葛亮正面衝突,這一點令諸葛亮十分難辦。

假設魏延偷襲長安,這邊諸葛亮被司馬懿擋著過不去,魏延沒人救應,長安將會成為一座孤城,糧草一沒自然潰散。

司馬懿

其六,諸葛亮和魏延一直面和心不合,魏延一直想著立功。

而諸葛亮從見了魏延第一面就想著如何殺掉魏延,並不是魏延有反骨,而是魏延可能和諸葛亮叔父諸葛玄的死有很大關係,諸葛亮無論怎樣都是要殺掉魏延的。

所以說,魏延的這條計謀如果換做是趙雲提出的話諸葛亮或許會讓趙雲試試,至於魏延的話,並不是此計完全行不通,而是用計的人不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數三國蜀國次次北伐無功而返丟失的大好機會

在歷史記載中蜀國是有好幾次時機可以攻下魏國,成就一統天下的美夢的,但是好幾次的決斷和外交,糧草,選人不當等等緣由屆喪失了最好的時機,招致北伐失敗,退守漢中。上面我們就說一下三國時期蜀國喪失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