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為什麼孫權最沒存在感?羅貫中說了大實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魏、劉漢在《三國演義》中占據了大半篇幅,使得很多吳粉不滿意:明明是3個人的電影,為什麼東吳存在感這麼低?
首先,曹操的地盤絕對是最大的,人才也多,而且曹操在文學史上很有地位。
曹操在文學上的功績,還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所起的建設性作用上,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
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
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蔡琰等人也都有賴於他的蔭護。
可以說,「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倡導影響下進行的。
劉備雖然實力相對最弱,可是人家的一生多麼具有傳奇性啊!觀眾愛看啊!劉備一生大起大落,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孔融、徐州牧陶謙等。
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
而後進取益州。
於章武元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人們總是說,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劉備的韌性是需要一定的閱歷才能領悟到的,普通人最終當上一方諸侯,群眾喜聞樂見。
而對於東吳的領導人,羅貫中大概會哀嘆:我也很難辦啊!孫權太任性啦!
相較於曹操和劉備的篳路藍縷,孫權幾乎是躺贏的。
孫權之父孫堅出身平凡,擔任烏程侯後,依舊南征北戰,和袁紹一起討伐董卓,當時就已經擁有長沙等地。
後來小霸王孫策子承父業,由周瑜輔佐,兼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等猛將,又收太史慈,敗嚴白虎、劉繇、王朗等割據勢力,虎踞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為其弟孫權的南面稱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後到了孫權這代,似乎不用做什麼就已經有很大的地盤了,坐享其成。
孫權大權在握後,貪戀權位,對老臣很刻薄。
尤其是「託孤之臣」張昭,孫權甚至說出:「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
」這讓張昭這個兩朝老臣臉放在哪裡?孫權稱帝後,多次打壓張昭,甚至還發明了「封門放火」與張昭鬥氣。
另一個在孫權手下的老將,虞翻,也是沒什麼好下場。
他由於剛上直率,幾次差點被孫權直接手刃殺死。
于禁被俘後,孫權打算開釋了他,請他和自己相見。
另一天,孫權騎馬出來,請于禁和自己偕行,虞翻叱責于禁說:「你是個俘虜,怎麼敢和我們主公的馬齊頭並進呢!」就要拿鞭子打于禁,被孫權呵止了。
這就已經惹怒了孫權,最後孫權將虞翻貶到交州,終老偏遠地區。
正如文化懸疑小說《三國諜影:霧鎖荊州》所描述,定軍山一戰過去不久,東吳名將甘寧被刺,剛好給了孫權挑起派系鬥爭的機會。
孫吳大臣主要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是長久住在江東的江東土著江東系,另一邊則是淮泗系。
兩派一直相互鬥爭,既是輔助也是威脅。
作為江東派系的大臣之一的甘寧,他的被刺,旁人想都是淮泗系做的,於是江東系以此為藉口開始自己的暗地活動,正恰關羽下定決心討伐曹操之際,荊州的士族便開始了動作,聯合江東系開始準備顛覆荊州的政權,同時東吳解煩營也來調查甘寧被刺,幾方勢力開始交纏於此相互耗損,這正是孫權最想要看到的。
文人羅貫中不喜歡孫權這種玩弄權勢的人,很正常。
只是三國間的情報之戰,不會輕易落幕。
史事關羽失荊州,荊州開始歸屬孫吳,這其中孫吳的情報部門解煩營起了不少的作用,但是之後他們將要面對的,是蜀國的怒火,蜀國的軍議司可不會善罷甘休,情報戰一觸即發。
在《三國諜影》中,曹魏的「進奏曹」、西蜀的「軍議司」,以及東吳的「解煩營」,匯聚了曹操、劉備、孫權最傑出的間諜人才,進行著冷兵器時代隱蔽戰線上最殘酷、最智慧的大廝殺!
此人卜了一卦,說不到兩天,關羽的頭顱就會送到!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在荊州樊城、襄陽一帶與曹魏軍交戰時,後方南郡被孫吳大將呂蒙偷襲。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節節敗退,敗走麥城,東吳軍隊緊追不放。後方的孫權知道荊州是拿下了,勝利是已...
孫權帳下的謀士中,誰才是具有戰略眼光的謀略家?
古詩云「江東子弟多才俊」,這話放到三國時期那真是恰如其分。前期有「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傳說,中期有「生子當如孫仲謀」「曲有誤周郎顧」的璀璨組合。不過本期介紹的人才,在三國故事裡,也許算不上光華奪目...
關羽丟失荊州後,本有機會死裡逃生,卻被此人的一句話徹底葬送
一、真正「擊敗」關羽的人公元219年,這一年是三國的一個關鍵年份,先是劉備在五月自領漢中王,跟著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並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在十二月,最重磅的消息傳來,關羽兵敗被殺!...
三國群英:這人有超一流戰鬥力,熟讀三國的也未必記得他
在三國時期,最勇猛的諸侯是孫堅。孫堅在討伐董卓的時,他擊敗了三國第一勇士呂布。而他的大兒子孫策,18歲就隨父征戰,26遇上刺殺死了,在這幾年間,他指數無戰,把江東各勢力平定,為東吳的建國奠定基業...
孫權的故事,東吳孫權的父親是誰
孫權的故事孫權為吳國君王,有勇有謀,善用能人,故成就如此偉業。孫權是一位極好喝酒的君王,且世人道酒後常亂事,孫權喝酒的故事有很多,不過他最特別的是酒後能聽取大臣之諫,改正錯誤。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三國最能屈能伸的君王
身為君王,一般都能伸,卻不見得能屈。縱覽三國風雲,誰將能屈能伸做到了極致?首先需確定人選範圍,他們應在生前稱帝,或被封王位。像孫堅、孫策,於吳黃龍元年(229)分別被追尊武烈皇帝、長沙桓王,可...
被《三國演義》耽誤的「愚才」魯肅,真實的魯肅究竟有多厲害呢?
魯肅算是三國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實魯肅的能力不比諸葛亮和周瑜差。魯肅也被稱為是「東吳四英將」,周瑜死後魯肅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實要比較魯肅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還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為演義...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差不多2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癥結早被某人點出
由於劉備不久虎口拔牙,硬是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此次荊州之爭的負面影響就容易被忽略。但我認為,這一輪博弈深刻地改變了三國風雲的走勢,讓諸葛亮「隆中對」只有上半場,卻難以延續下半場,「出師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