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國最慘的老臣:托得了孤,打得了嘴炮,卻救不了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兔死狗烹的戲劇上演了幾千年,釀成了無數悲涼的故事。
自古以來,帝王的臥榻之側,又豈容他人酣睡?從臥薪嘗膽的勾踐,不能同富貴於文種、范蠡,到長樂宮中被呂后、蕭何逼死的韓信,再到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直至朱元璋的鐵血大清洗,相伴君王的文臣武將,如果不懂得「急流勇退」,那麼他們離「不得善終」就不遠了!
如何阻止這樣的悲劇,古代臣子想了無數辦法,
比如【養寇自重】。
明末萬曆年間,縱橫遼東四十餘年的名將李成梁,面對朝野的彈劾與反對之聲,拉攏努爾哈赤一干仇寇以求自保,雖然最終賊寇日漸壯大,以致大明的江山易主,但在李成梁生前,迫於他的聲威,遼東的異族始終不敢越過遼河,「養寇自重」的策略無疑是成功的。
又比如【急流勇退】。
相較於下場慘澹的韓信,在劉邦初定關中之後,張良即從「帝者師」退為「帝者賓」,保住了一世英名的同時,也保住了自家的性命,可謂「急流勇退」的典範。
而在大明開國君主朱元璋的治下,「胡藍黨案」之所以沒有波及劉伯溫的子孫,與劉伯溫的「識時務」有著莫大關係。
再厲害點的人物,也有選擇自己【改天換地】的。
將政治權謀玩得爐火純青並發揚光大,玩出新境界的,當屬袁世凱了。
他所擁有的北洋新軍,無疑是當時國內最強的武裝力量,然而他沒有積極平息革命黨四處發動的起義,反而以退為進,回河南老家做出不問世事的姿態,逼迫清廷再三延請,平衡清王室與革命黨的勢力,最終改朝換代,成為第一任民國大總統,將「漁人之利」享用到了極致。
像袁世凱這樣的人臣,終歸是少數。
最好的就是能夠得遇明主,互相信任,這點劉備做得還不錯。
自徐庶之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其後平定荊襄、連吳抗曹、西取巴蜀,以至「白帝託孤」,君臣相得,令人羨慕。
他和黃權的君臣故事也讓人印象深刻。
劉備伐吳時,黃權的勸諫雖未被採納,但仍督軍江北防範曹魏。
伐吳失敗後,黃權在歸途隔絕之際,無奈率部降魏,劉備也沒有因此忌恨,仍依禮善待黃權家眷,可見劉備還是蠻厚道的。
但是萬一遇到孫權這樣的渣男,就很考驗個人選擇了。
在孫權上位之初,張昭、虞翻等人對他極盡輔佐之力,然而當孫權站穩了腳跟,虛榮心開始膨脹,張昭等人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孫權借著呂蒙打荊州,安排解煩營暗中調查,實際平衡淮泗派與江東系,打壓東吳名臣張昭和虞翻。
當代著名小說家何慕,在其文化懸疑小說《三國諜影》中,對這段孫權弄權的史實,做了大量描述,也揭開了封建君臣間所謂的面紗。
【平衡朝堂勢力】,是帝王的必備技能,孫權也不例外。
在周瑜、魯肅相繼逝去,甘寧遇刺、呂蒙老去之際,東吳陸遜為代表的江東系,崛起已勢不可擋,在收復荊州的過程中,江東系與淮泗系屢次衝突,或多或少總有孫權的諜報機構「解煩營」的身影。
當這些間諜觸及的不是曹魏、蜀漢,而是江東老臣張昭、虞翻等人時,就不能不引人遐想了。
可憐的張昭,不僅要處理東吳的內政事務,還要負責與孫權鬥智鬥勇,到死也沒有當上東吳的丞相。
至於三國間諜在朝堂之上的明爭暗鬥,文化懸疑小說《三國諜影》以火燒赤壁、定軍山之戰、荊州失守、火燒連營等《三國演義》中的最著名的戰爭為背景,講述三國之間驚心動魄的情報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