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這座城,曹操孫權劉備不惜代價必爭此地,關羽卻在此走下神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荊州,可能人們最多想起的就是劉備的「借荊州」和關羽的「大意失荊州」,而實際上荊州的歷史要久遠的多。

古荊州就是《禹貢》所描述的天下九州之一,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之南,基本上囊括了現在的湖北和湖南兩省。

雖不是地處核心,也是古華夏溝通巴蜀,南達嶺南,北接中原的要衝,自古就是物產豐富,兵家必爭之地。

荊,自古也是楚地的別稱,構成了可以與古華夏上古文化相併論的荊楚文化的核心地域,後世更是留下「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典故。

荊州的核心江陵,又稱荊州古城。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後,這裡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

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

直到三國時代,江陵和荊州因為劉備,曹操和孫權而開始名揚四海。

魏蜀吳三國鼎立,而劉備開始一直是最弱小的一方,在各個諸侯之間輾轉徘徊,朝不保夕。

直到尋到本家荊州刺史劉表的新野城才算找到了一個暫時的棲居之所,無奈曹操大軍接踵而至,劉備只要向南撤退,奈何江陵百姓十餘萬尾隨,致使被曹軍五千輕騎追及。

一場大戰,百姓死傷無數。

劉備,諸葛亮只能數十人先逃走。

荊州也開始了一段血色苦難的歷史,這也是諸葛亮提出跨益州,荊州二州之隆中策之後最大的一次失敗。

幸得江東孫權,周瑜相助穩住陣腳,千古決戰赤壁大戰一戰擊敗曹操,曹操二十多萬大軍損失超過三分之二,一時之間無力再大規模南下,吳軍趁機北上。

劉備隨即派兵收取了荊州江南四郡,並收服了老將黃忠,漸漸有了中興的氣象。

而孫劉兩家也因為這個「借荊州」而結怨。

實際上,劉備真正「借」的只是南郡,其餘各郡是派兵占領的。

屬於自取的。

但吳國認為,沒有吳軍在江北頂住曹軍,劉備是無法奪取江南四郡的。

這個難說孰是孰非,只能說兩方的戰略方向不同,而最後為了抗曹大計以及劉備要奪取益州,就把荊州一分為二,雙方暫時止戈。

可矛盾終究沒有化解,日後呂蒙白衣渡江,又演繹了一幕「大意失荊州」的悲劇,武聖人關羽也從荊州悲壯走下歷史舞台。

荊州古城的古城牆今日依舊在矗立著,訴說了荊州的千年滄桑,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置身其中,必然能聽到那金戈鐵馬的歷史回音,也能看到那文人薈萃的錦繡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劉備傳記

———說破英雄驚煞人蜀漢建立於221年,開基立國者是劉備。劉備志向高遠,才志卓越,百折不撓,艱苦奮戰4 0年建立蜀漢政權,可惜在位不足3年便病逝白帝城,只能含淚以託孤,遺憾多多。繼任者劉禪,在位...

歷史千人冊(281-290)

281、關羽(?-219) 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早年隨劉備起兵,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後守下邳(今江蘇邳州南)。東漢建安五年 (200),為曹操擒獲,授偏將軍。在官渡之...

「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北方後,於公元208年秋天率 兵30萬號稱80萬,南下攻打荊州。當曹操 的軍隊還沒有到達時,劉表就病死了。他的 兩個兒子一4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向來就不 和睦,在劉表臨終前幾個月,劉琉出任...

關羽大意失荊州,難道荊州是關羽大意失去的嗎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完成漢朝的統一大業,遵循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以荊州為根據地,率領大軍假借幫助劉璋攻打張魯為由,試圖奪取益州。劉璋洞悉了劉備的意圖,於是在劉備返回的途中把劉備的軍師龐統殺掉...

卑鄙的聖人——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開闢玄武池訓練水軍。六月,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後,兵鋒轉而南向。七月,進軍南征荊州劉表。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九月,曹操大...

千古奇冤:揭劉備借荊州的背後真相

東漢時期的荊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的部分,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當時的荊州分為七個郡,以長江為界,南陽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兩郡的其餘部分和長沙郡、零陵...

大意失荊州背後是諸葛亮的戰略失誤造成的

話說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時,提出了很多戰略目標和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取的荊州和益州的控制權,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最終達到復興漢室的目標。然而這些目標的基礎,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