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刮這四場大風,中國的歷史恐怕要改寫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多歷史事件極其富有戲劇性,有時候一場大風就能改變歷史的格局,一場大風就能奠定一個新的王朝。

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場大風,如果沒刮這四場大風,中國的歷史恐怕要改寫了。

一、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攻打劉表,到達荊州時,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

曹操遂即於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一戰,劉備敗走到夏口。

曹操則占據了長江以北。

當時曹操擁有八十三萬兵力,所以曹操給當時盤踞在江東的孫權寫了一封信,稱自己有絕對的政治優勢和軍事優勢,要孫權投降。

當時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對孫權說,曹操並不具備政治優勢,因為曹挾天子以令諸侯,託名漢相,實為漢賊。

曹操也不具備軍事優勢,曹操雖然幾十萬大軍,但是曹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上船後就嘔吐,瞬間失去戰鬥力。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操與孫權在江東爆發了赤壁之戰,由於曹操士兵不習水戰,曹操就用鐵索把船隻都連了起來。

周瑜和孫權定下了火攻曹操的作戰方案。

當時孫權位於長江的東南方,而曹操位於長江的西北方,所以要採取火攻,必須要有東南風。

大家都知道,在隆冬臘月,長江一般是刮西北風,如果採取火攻,就會燒到東吳自己的船隻。

上哪裡去找東南風呢?這正映了那句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但是偏偏老天不垂青曹操,就在作戰的那一天,颳起了東南風。

三國演義上說這是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借的東風,其實那是演繹出來的,史書上並沒有諸葛借東風的記載。

正是這場東南風,使得孫權大敗曹操,奠定了日後三足鼎立的局面。

就連後來的唐代大詩人杜牧在其寫的《赤壁》一詩中都不得不感嘆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意思是說,當時赤壁之戰如果沒有東南風,曹操就會把當時傾國傾城的二喬擄去了銅雀台。

二、彭城之戰。

楚漢戰爭的彭城之戰,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戰爭,發生在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

項羽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神,直到他在烏江自刎之前,項羽從來沒打過敗仗。

在彭城大戰前,劉邦的軍隊有五十六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項羽的幾次戰役中,消滅了劉邦幾十萬的大軍。

彭城之戰時,眼看劉邦的軍隊要被項羽打光了,正是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突然颳起了大風,《史記·項羽本紀》有這麼一段記載:「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

意思是說,這個時候,突然颳起了西北風,把樹木刮折斷了,屋子刮塌了,漫天砂石,白天就跟晝夜一樣,都刮到了楚軍的臉上。

楚軍的士兵眼睛都睜不開了,劉邦就是在這時帶著僅剩下的十幾個人趁亂跑了。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彭城之戰。

如果當時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風,項羽肯定就會生擒劉邦,那個時候就沒有後來四百多年的大漢王朝,歷史也就將改寫了。

三、鄱陽湖之戰。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爆發了很多農民起義。

也形成很多軍閥割據。

當時的朱元璋和陳友諒就是兩個很大的軍閥。

當時勢力最大的就是陳友諒,他占據了湖南,湖北,江西。

而朱元璋只占據了南京,不光地盤沒陳的大,兵力也遠遠不及陳的多。

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與陳友諒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

史稱鄱陽湖大戰。

當時陳友諒率大軍順鄱陽湖往北走,朱元璋率大軍順鄱陽湖往南走。

據《明史》記載:「友諒兵號六十萬,聯巨舟為陣,樓櫓高十餘丈,綿亘數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

」意思是說當時陳友諒的船非常高大,朱元璋的破船是無法與之抗衡的。

朱元璋看了以後十分的恐懼,陳友諒的船隻別說打仗了,撞都能把朱的船給撞翻了。

而且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朱才幾十萬軍隊,朱的武器裝備比起陳友諒來也差的很多。

戰役打到第四天時,朱元璋軍隊已經剩的不多了,這時朱手下的大將軍郭興給朱元璋建議用火攻陳友諒的船隻。

朱元璋聽後立刻採納了這個方案。

(註:據《明史》記載,當時陳友諒的幾十隻大船也是用鐵索都串在一起。

嘿嘿~估計陳友諒是個沒文化的土包子,沒看過三國演義。

不然不會犯與曹操一樣的錯誤)。

當時朱元璋也遇到和周瑜孫權一樣的問題:就是沒有風。

如果沒有風的話,一切都白扯。

朱元璋會很快就被陳友諒滅掉。

可是就在這時,颳起了大風,大風的方向是向陳友諒的方向吹去。

這真是天助他老朱也。

這個時候朱元璋抓住了有利於他的戰機,乘風縱火,大敗陳友諒的軍隊。

正是這場大風,使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奠定了朱元璋大明王朝開國皇帝的基礎。

四、靖難之戰。

說起這靖難之戰,這場戰役不是改朝換代的戰役,而是一個朝代藩王之間爭奪皇帝寶座的戰役。

朱元璋打下江山後,曾立他的長子朱標為王儲,因為在他眾多的兒子當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兒子,可是朱標體弱多病,沒到繼位的時候就死了,朱遂即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王儲,這就是史上的建文帝。

當時朱元璋把的兒子們都分封到當地做藩王,他的四兒子朱棣就是南京的燕王。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由於他是朱的孫子,而他的叔叔們,也就是朱元璋的兒子們都在各地當藩王,勢力也很大,朱允炆很害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於是就進行了「削藩」運動,很多藩王被革職,下獄。

當削藩削到他的四叔朱棣時,燕王朱棣就造反了。

建文二年,朱棣率領的北軍與中央率領的南軍在河北省白溝河發生了大戰,當時南軍的首領李景隆率領的大軍已經包圍了燕王的軍隊,眼看朱棣的燕軍要彈盡糧絕,就在這時卻突然間颳起了一陣旋風。

據《明史》記載:「會旋風起,折景隆旗,王乘風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人。

」意思是說,當時突然颳起一陣旋風,吹折了李景隆的戰旗。

這時朱棣就乘風縱火,斬首李景隆的軍隊數萬人,淹死十多萬人。

燕軍大敗了李景隆的中央軍,正是這場大風奠定了日後永樂大帝朱棣的地位。

朱棣是明朝歷史上少有的很有作為的皇帝。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縱觀上述四場戰役,歷史的風雲還真是莫測的,要是沒有這四場大風。

今天中國歷史恐怕要被改寫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顛倒你思維的「赤壁之戰」

我們平時所看的《赤壁之戰》就是周瑜聯手諸葛亮借東風利用火攻,將曹操的船隊和大軍燒的慘敗,當然,這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中的故事。而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一個顛覆你思維真實的赤壁之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