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東吳篇(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言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首「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

」的打油詩。

可是古代的戰爭並不是主將動輒就棄身後千萬將士於不顧而挺身單挑決勝負的。

如果是這樣,那還何必要徵集成千上萬的軍隊,打造那麼多盔甲兵器,再行軍百千里趕往戰場呢?直接去幾個厲害的將領就好了。

所以,名將就是那些統帥能力強,可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人,而不是演義中的武夫匹勇。

接下來就說說,在三國志和一些史書記載中有著輝煌履歷的將領。

盤點三國志二十四名將(統帥力強的將帥)

史書統計

在下數了數,上三國志記載入傳(有單獨傳記)的將領中,以東吳人數最多,共80位,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6位。

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說說你心中的二十四名將。

曹魏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63人,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8位。

蜀漢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51人,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5位。

群雄之中,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2位。

西晉,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3位。

一.首先是東吳六將

1.周瑜

總戰績:大戰2次;小戰3次; 5戰全勝;

大戰:

1.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

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對峙。

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 ,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 。

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毀,曹操北還南郡。

2.南郡之戰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

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占據夷陵。

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

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凌統守衛後方,率軍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所殺過半。

曹軍乘夜逃走,途經木柴堵塞的險路,無奈,騎馬者皆棄馬徒行。

周瑜率兵追趕截擊,獲得戰馬三百匹,軍威大振。

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

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

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

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曹仁只好退走 。

小戰:

1.隨征劉繇

興平二年(195年),周瑜隨從孫策攻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逼走劉繇。

2.從破宛城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與周瑜分率二萬餘人偷襲皖城。

輕取皖城後,周瑜隨從孫策在尋陽和沙羡,分別打敗回師救皖的劉勛以及趕來救援的黃祖。

3.征討麻、保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萬餘人。

江夏太守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周瑜率軍反擊,俘虜了鄧龍。

2.陸遜

總戰績:大戰3次,2勝1平;小戰3次,全勝;

大戰:

1.夷陵大捷

黃武元年(221年),四萬蜀軍進攻巫(今四川巫山)、秭歸(今屬湖北)時,陸遜採取主動後撤,誘敵深入,集中兵力,相機破敵的方略,令部將李異、劉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長江東岸)一帶,把數百里峽谷山地讓給劉備,以使蜀軍戰線伸長,露出破綻。

黃武二年(222年)六月,吳軍施火攻,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蜀漢將領杜路、劉寧投降,都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

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

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

劉備趁夜突出重圍,後衛將軍傅彤戰死。

劉備逃奔秭歸,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以阻塞吳追兵道路。

蜀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見蜀漢軍損失之大,失敗之慘。

2.石亭退魏

黃武七年(228年)五月,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揚州牧曹休,謊稱受到吳王責難,打算棄吳降魏,請求派兵接應。

曹休未辨真偽,即率步、騎兵十萬人,去皖城(今安徽潛山)接應。

曹叡(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命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向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威將軍賈逵率軍向東關(今安徽含山西南),與曹休相策應 。

八月,孫權進駐皖口(今安徽懷寧皖水入江處),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

於是陸遜統領六師和禁衛軍而攝行王事。

孫權親自執鞭為陸遜在前開路 ,令百官朝陸遜下跪。

孫權又派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為左、右督,各統兵三萬襲擊曹休。

時曹休已然發覺,但恥於被騙,自恃兵馬精多,仍與吳軍作戰。

雙方最終戰於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陸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

魏軍敗走,陸遜等督軍追殺,直抵夾石(今安徽桐城北),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

曹休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但不久便因氣憤發病而死。

3.智變規慮

嘉禾三年(234年)五月,孫權親率大軍十萬進駐巢湖口,準備進攻合肥新城。

遣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至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沔口(今湖北漢口),準備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

還遣將軍孫韶、張承率萬餘人進抵淮河,準備進攻廣陵(今江蘇泰子州.)、淮陰(今江蘇淮安)。

曹睿聞報,遣護軍秦朗統領步、騎兵二萬人援助司馬懿抵禦蜀軍,遣步、騎兵八千人為先頭部隊馳援新城。

七月,曹睿親率水師繼進。

孫權多次派兵攻打新城,守將張穎等力戰拒守,終不能克。

當時吳軍患病者甚多,魏援兵趕到,曹睿統率的大軍即將到達,孫權遂撤圍退兵。

陸遜遣親信韓扁給孫權送信,韓扁返回時,被魏軍巡邏的士兵抓獲。

諸葛瑾聞後,心中甚懼,給陸遜寫信說:「敵人捉住韓扁,完全掌握到我們的底細。

而且現在江水乾涸,應當趕緊撤軍。

」陸遜得信後,並未回信,反而派人去種葑、豆,並如往常一樣與諸將弈棋、射戲。

於是諸葛瑾親自前來會見陸遜。

陸遜認為皇帝已經大駕東歸,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他們需要施展靈變的計策,然後退兵。

遂於諸葛瑾定計,仍按原計劃向襄陽進軍,讓諸葛瑾率水軍,陸遜自率陸軍向襄陽進發。

魏軍素來忌憚陸遜,馬上回城。

陸遜與諸葛瑾遂進軍前行,並虛張聲勢,使魏軍不敢進攻。

進至白圍(今湖北白河口)後,揚言狩獵,暗中分兵將軍周峻、張梁等攻江夏、新市、安陸(今湖北雲夢)、石陽(今湖北漢川西北)等地。

吳軍所過之處,魏人皆棄物入城,以至將城門堵住,無法關門,魏軍只得自殺其民,然後才得以關上城門。

吳軍斬俘千餘人,後安全撤回

小戰:

1.平定山越

建安八年(203年),陸遜二十一歲時,吳郡、會稽、丹陽(今安徽當塗東北)一帶也有很多隱匿人口。

陸遜上書孫權陳述征討的利益,請求讓他去招募,當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官府無法平定。

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

時陸遜手下只有有二千餘人。

2.鄱陽討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

陸遜因功被拜定威校尉,屯兵利浦。

3.丹陽平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費棧被曹操策反,在丹陽煽動山越起事,充當曹軍內應,配合曹軍。

孫權命陸遜率兵前往征伐。

時費棧人多勢大,陸遜帶去的兵馬較少,敵我懸殊。

但陸遜採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裡派人潛入山谷吹號擊鼓等疑兵之計,很快擊破費棧武裝。

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編入戶籍,種田納賦,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得精兵萬餘,使東吳統治得以加強和鞏固。

之後,陸遜回駐蕪湖(今安徽蕪湖)。

3.呂蒙

總戰績:大戰3次,全勝;小戰三次,全勝;

小戰:

1.山越剿匪

建安九年(204年),孫權令呂蒙與別部司馬黃蓋、韓當、周泰等率兵鎮守險要,擔任山越最為活躍地區的縣令或縣長。

呂蒙與諸將遵照孫權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區起事的山越族人。

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平北都尉,兼任廣德長。

2.隨征夏口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發兵進攻夏口(今湖北武漢境),呂蒙隨軍出征。

江夏郡太守黃祖下令用蒙沖戰艦封鎖沔口(漢水入長江口),用大棕繩系巨石為錐以固定艦位,上有千餘人用弓弩交射,封鎖江面,吳軍進攻受阻。

呂蒙統率前鋒部隊,身先戰陣,親自斬殺陳就。

孫軍乘勝水陸並進,包圍夏口城。

孫權督軍猛攻,克其城,並屠之。

黃祖隻身逃竄,被騎士馮則追斬。

此戰,孫權大獲全勝,一舉殲滅宿敵黃祖,占領江夏地區。

戰後論功,孫權認為:「這次戰事的成功,起因於先擊敗了陳就。

」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並賜錢千萬。

3.廬陵懲惡

建安十九年(214年),廬陵盜賊為亂,諸將屢次征剿未平。

孫權說:「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下令讓呂蒙前往征討。

呂蒙兵至廬陵,擒殺首惡,餘下的全部釋放,讓他們復操舊業。

大戰

1.計取三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去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呂蒙傳檄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

劉備聞後,見形勢危迫,匆忙從蜀郡趕到公安,令關羽爭奪三郡。

呂蒙平定長沙,桂陽,率兵趕赴零陵,路過酃縣時,順路找到了零陵守將郝普的舊友鄧玄之,把他帶在軍中,想讓他誘降郝普。

他對鄧玄之說:「郝子太知道世間存有忠義,也想行忠義之事,但不明白時勢。

左將軍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圍困住。

關羽在南郡,而今我們主上親自前抵南郡。

近來攻破樊城關羽的大本營,解救酃縣,關羽已被孫規擊敗。

這些都是近期發生的事,您都親眼所見。

他們現在首尾各處一方,自救都來不及,哪有餘力再營救零陵啊!我猜想他是得不到外面的信息,還以為有外援依靠,故此才頑固到今天這個地步。

您可前去見他,向他陳述這種利害。

鄧玄之會見郝普,把呂蒙的意思轉述給他。

郝普信以為真,心中恐懼,準備投降。

鄧玄之先出城報告呂蒙,說郝普一會兒便至。

呂蒙預先命令四領,各選百人,待郝普出城,馬上搶入,守住城門。

不久,郝普出城,呂蒙迎上去,拉住其手,跟他一起上了船。

寒暄之後,拿出孫權的緊急文書給他看,拍著手大笑。

郝普接過文書,知劉備已到公安,關羽已到益陽,方知中計,「慚恨入地」。

呂蒙智取郝普後,留下孫皎處理後事,自己即日率部趕赴益陽。

2.會戰濡須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魏王曹操治兵完畢,遂再次興師伐吳,進至居巢(今安徽巢縣東北)。

孫權即在濡須口築城據守,以扼控濡須水與長江交匯處。

同時,以呂蒙為都督,令其率軍守濡須塢(今安徽省含山縣東關鎮),憑藉以前所建的船塢,置強弩萬張以拒曹軍。

曹操的前鋒尚未安營,呂蒙即率兵出擊,將其擊潰。

由於呂蒙等的奮勇抵抗,曹軍久攻濡須塢不克。

三月,曹操見難以急戰速勝,遂率軍撤回。

呂蒙因此役被任命為左護軍、虎威將軍。

3.白衣渡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孫權西征關羽,任命呂蒙為前部,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划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隱蔽和詭密。

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

呂蒙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將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吳軍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麋芳。

麋芳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蜀長期占據的荊州。

而驕傲輕敵的關羽,對呂蒙的襲擊行動竟一無所覺。

將關羽部下的家屬全部抓獲,厚加撫慰,並下令軍中,不得騷擾百姓,不得擅人民家有所索取。

當時呂蒙手下有一個汝南籍的軍士,相傳是呂蒙的堂弟,拿了民家一斗笠,來覆蓋官府的鎧甲。

呂蒙認為,鎧甲雖是公家器物,但擅取民家斗笠還是犯了軍令。

揮淚將他斬首。

於是軍中震慄,以致路不拾遺。

呂蒙還派人早晚慰問年長之人,關心他們的生活,補給不足。

若有人生病,就送去醫藥,有人饑寒,就送去糧食和衣服。

關羽府庫中的財寶,呂蒙一毫不取,全部封存。

當時關羽已被徐晃擊敗,聞江陵失守,更是驚慌,急忙撤軍而回。

回軍途中,數次派人與蒙呂蒙聯絡,呂蒙熱情接待關羽派來的使者,帶他到城中週遊,讓他到將士們家中去慰問,於是,有的人親筆寫信,說得到呂蒙厚待。

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將士們得知家中不但平安無事,而且所受到的優撫超過了平時,故軍無鬥志。

此時,孫權已先到達江陵,派陸遜攻占夷陵、秭歸(今湖北秭歸),切斷關羽入川退路。

關羽向駐紮上庸的蜀將劉封、孟達求援,被拒絕。

關羽陷於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遂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

是年十二月,關羽率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西逃璋鄉(當陽縣東北),其部下皆降於孫權。

孫權又派朱然、潘璋截斷了他的道路,關羽父子最終為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斬首,荊州遂平。

歡迎留言評論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一起說說自己心中的三國二十四名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傑;蜀吳統治下江陵軍事地位之演變

作者簡介:宋傑,男,北京市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北京 100089) 內容提要:劉備、關羽統治下的江陵是蜀漢西征北伐的後方基地,又是荊州戰區的指揮中心、主將駐節...

《三國名將》吳國智勇謀士呂蒙介紹

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期汝南富陂(今阜南縣呂家崗)人,東吳名將。呂蒙幼年喪父,隨母投靠鄧當,生於軍營之中,練得一身武藝。少年隨鄧當征戰,因作戰勇猛,受孫策看重。鄧當死後,呂蒙代鄧...

蜀漢關羽守荊州是錯誤

荊州據後漢書地理志有七個郡。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魏蜀吳瓜分了荊州。曹魏占:南陽郡、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東吳占: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蜀漢占: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公元210年劉備向...

白衣呂蒙,魔幻而又傳奇的一生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三國志》: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

孫權愛將《呂蒙》,斬關羽於馬下

呂蒙(178-219),字子明,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準確點,應該是今天的阜南縣東南呂家崗及花門樓一帶,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一位將領。呂蒙年少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

三國時期東吳四英傑之一——陸遜簡介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荊州牧、右都護。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建安八年(203年),...

古今64名將之一、東吳丞相婁侯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