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吳國智勇謀士呂蒙介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期汝南富陂(今阜南縣呂家崗)人,東吳名將。

呂蒙幼年喪父,隨母投靠鄧當,生於軍營之中,練得一身武藝。

少年隨鄧當征戰,因作戰勇猛,受孫策看重。

鄧當死後,呂蒙代鄧職,拜別部司馬,成為東吳年輕的將領,屢立戰功。

建安十二年(207)呂蒙隨孫權出征夏口(今武漢市境內),呂蒙為前部先鋒,大敗劉表部將黃祖,攻占夏口,被擢升為橫野中郎將。

是年赤壁之戰,呂蒙率吳軍襲焚烏林曹營,截擊曹操,逼曹敗走華容道。

呂蒙幼年因家貧未能就學,因此曾被人看不起,被稱之為「阿蒙」。

呂蒙在戎馬征戰中發奮勤讀,持之以恆,後竟通三史,精三略,以知識淵博聞名。

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孫權稱讚呂蒙「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有國士之量。

長期的讀書與征戰使呂蒙智勇雙全。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率軍圍攻台肥,久攻不下,形成吳軍與曹軍隔江對峙。

呂蒙思及曹軍善陸戰,吳軍善水戰,江北無險可守,建議孫權在江北濡須(今無為縣境)修築塢堡,以防曹軍突襲。

孫權採納了呂蒙的建議,在以後魏吳交戰中,吳軍以塢堡據險而守,每每使曹軍受挫而還,東吳無虞。

建安二十二年(217)。

呂蒙率吳軍鎮守漢上。

時劉備大將關羽守荊州。

荊州乃東吳西向門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為使東吳戰略得逞,呂蒙定計謀取荊州。

他詐稱自己生患重病,讓無甚名氣的陸遜代己之職,並讓陸遜對關羽大加讚揚。

關羽果然上當,以為陸遜年輕無謀,不足為慮,遂率軍攻魏,荊州空虛,呂蒙得知調虎離山之計成功,便趁機率水軍逆江而進。

他令各船水手穿白衣扮作商人,船內盡伏精兵。

由於關羽重兵離去,留下的守軍放鬆戒備,公安、南郡等地被吳軍逐一偷襲占領而關羽不知。

最後,吳軍一舉襲占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與其子關平被吳軍擒殺。

白衣渡江奪取荊州,使呂蒙聲威顯極。

孫權封呂蒙為南郡太守,並封孱陵侯。

封爵未下,呂蒙疾發而卒,時年42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真正的四大儒將,東吳獨占三位

武將,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議論最多的一個群體。歷朝歷代,武將的作用都不可小覷。特別是在亂世中,武將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以戰亂著稱的三國時期,武將更是大放異彩。然而,武將也有不同的類型。比如說,有猛將...

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或許他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留名青史的軍事將領也不計其數。可以說,這既是一部三國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他們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然而,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將的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超乎尋常...

三國:兩次丟荊州,關羽為啥一直玩不過呂蒙?

我們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說的是關羽在前線和曹軍殺的酣暢淋漓,結果東吳背後陰了一手,背信棄義偷襲荊州,直搗黃龍,最終導致關羽身死,荊州也被奪走。其實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可不止一次,早在襄樊...

關羽為什麼必然失荊州,而且丟失了不止一次

人們熟知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伐,與曹魏軍隊在樊城、襄陽一線激戰,不料東吳呂蒙「白衣渡江」率軍襲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實際公元219年關羽所失的...

」吳下阿蒙」東吳將領呂蒙

人物簡介呂蒙(178年-219年,一說180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

東吳四英傑都非等閒之輩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