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三把火,一把曹操稱霸,一把三國鼎立,一把滅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古代打仗火就像是如今的飛彈一樣威力無窮。

火無常式,水無常形。

水火無情。

三國中就有非常有名的三把火。

第一把火直接讓曹操稱霸北方,成為當時實力最大的諸侯,第二把火,孫劉聯盟大敗曹操,開始了三國鼎立局面,第三把火,東吳陸遜毀滅了劉備傾國之力的東征,劉備也病死。

公元199年,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

4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在白馬擊斬袁將顏良,大敗袁軍。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

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

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

多虧謀士荀彧的開導,曹操才得以堅持危局。

他一方面加強防守;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和捕捉戰機,擊敗袁軍。

不久之後,曹操敏銳地抓到機會,派曹仁、史渙截擊、燒毀袁軍數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補給困難。

同年10月,袁紹派車運糧,並令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將糧食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二十公里的故市、烏巢。

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糧草。

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五千兵馬,冒用袁軍旗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

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只派輕騎救援,主力則猛攻曹軍大營。

可曹營堅固,攻打不下。

曹操率兵力戰,大破袁軍,並將袁紹的糧草全數燒毀。

袁軍前線聞得烏巢被破,導致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潰散。

袁紹倉皇退兵。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

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兵力。

公元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五年之後,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率領三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南下攻打荊州。

而劉表也在此時病死,其次子劉琮接位。

劉琮軟弱無能,接受了蒯越與傅巽等的勸說,沒有通知屯兵於樊城前線的左將軍劉備,偷偷地投降了曹操。

劉備直至曹操大軍已經到達宛城附近時才得知劉琮已向曹操投降。

劉備既驚駭又氣憤,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立即棄樊南逃。

當他撤退的時候,荊州有十多萬百姓跟隨。

劉備不舍放棄這些百姓,因此行軍速度很慢,在長坂坡被曹軍追上,大敗,只得逃到劉琦駐守的夏口。

曹操奪得荊州的消息傳到江東,孫權部下文武百官非常震驚,主戰主降,議論不休。

後來,孫權聽從周瑜和魯肅的勸說,決定與曹操決一死戰。

於是孫權派魯肅以為劉表弔喪為名去荊州探聽劉備等人的意向及消息。

魯肅建議劉備將軍隊駐紮到長江南岸的樊口,以便和東吳互通消息。

劉備也派諸葛亮出使到江東,雙方結盟,共抗曹軍。

12月,周瑜率領軍隊在樊口與劉備會合。

然後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

曹軍當時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歸附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因此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

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

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長江與曹軍對峙。

北方士卒不習慣水戰,於是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風浪顛簸。

周瑜考慮到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

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並通過詐降來接近曹軍,得到讚許。

黃蓋派部下將投降書送到曹營,曹操不知是計,絲毫沒有懷疑。

到了約定的時間,黃蓋率領二十隻裝滿乾草等易燃物的戰船向對岸駛去。

在離曹軍約二里左右時,黃蓋下令將戰船點燃,自己則率領部下乘坐事先預備好的小船。

二十隻戰船像飛馳的火龍,順著風駛入曹營。

曹營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

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

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引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

赤壁之戰是古代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221年(魏黃初二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改元章武元年。

221年七月,也就是在劉備稱帝3個月後,劉備不聽丞相諸葛亮等大臣的勸阻,毅然決定傾全國之力,親率蜀漢軍隊七十多萬人攻打吳國,為關羽報仇。

孫權聞劉備將來伐,遣使求和,備不許。

吳南郡太守諸葛瑾給備來箋說:「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熟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來自吳人的議論,只能引起劉備的更大反感,而不會有何效果。

蜀漢猛將張飛率兵萬人,從閬中至於江州,與劉備會師,但在出發前,被部下張達、范強所殺。

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

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率領4萬多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占領秭歸。

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孫權在幾次求和都遭到拒絕的情況下,奮起應戰。

在首戰不利的情況下,他毅然果斷的派出年輕的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

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

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

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

他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所謂的劉備前軍四萬人的說法,主要就依據這時孫權向曹丕寫的求救信上所說的劉備支黨四萬)。

陸遜上任後,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

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

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

並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

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陸遜在進行大規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這次進攻雖未能奏效,但卻使陸遜從中尋找到了破敵之法—---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方法。

因為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築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

決戰開始後,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

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

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

吳將朱然率軍五千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後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於涿鄉(今湖北宜昌西),切斷了蜀軍的退路。

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

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

守御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鬥。

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四十餘座,並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繫。

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

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

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近萬之眾。

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

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後衛將軍傅彤等被殺。

後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

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禦魏軍。

劉備敗退後,黃權的歸路為吳軍所截斷,不得已於八月率眾向曹魏投降。

同月,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時被步騭截擊而死。

此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不久劉備也在白帝城中病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歷史的進程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首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用謀士許攸計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

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東吳篇(一)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首「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的打油詩。可是古代的戰爭並不是主將動輒就棄身...

三國「三大戰役」:勝利一方都用了這一招!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這是一個註定無法忽視的時代。這期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最為著名,被稱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對於這三大戰役來說,都對三國的歷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響。比如赤壁之...

影響三國格局最為深遠的三把大火

火攻計早在孫子兵法中就已單獨成篇。火攻篇主要講述對敵作火攻的使用原則,包括火攻的目標、使用火攻的條件以及火攻發起後根據戰況所做的兵力調配部署。縱觀三國歷史,火攻在三國戰爭中可謂應用的淋漓盡致,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