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閱讀是精神糧食

培養讀書興趣,剛開始可以選擇喜歡的書籍閱讀,這樣不會導致你一來就產生討厭的情緒。


其次,給自己制定一個讀書計劃,養成讀書的習慣。

比如,一周讀一本書,每天抽1-2個小時作為閱讀時間。

閱讀的過程中或讀後,要學會做一個簡單的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籍、文章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以及事跡等以及閱讀後的感悟,如果是學生還可以摘抄一些優美句子、段落等作為素材。

讀書筆記的用處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你的閱讀興趣。

另外,要掌握一個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

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作者,能夠擠出來讀書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所以一個高效的閱讀方法很關鍵。

我讀書一般是用快速閱讀法,這裡說的快速閱讀不是簡單地閱讀速度快,跟略讀、跳讀掃讀等有著本質的區別。

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

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對抓住文章段落的脈絡和重點有非常好的作用,幫助我們對文章做整理、分析和歸納。

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左右的練習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理解記憶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我練習快速閱讀,現在能做到一目三行(常規書籍排版)。

掌握速讀之後,可以把閱讀效率提高好多倍,無論是閱讀還是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的,如果你的閱讀效率低,有必要練習提高一下。

一、發現閱讀問題,採取有效措施

小學生閱讀是人生學習的起始階段,是「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圖畫」的良機,但也極易被不慎的筆墨所塗損。

小學生閱讀的啟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從識字、詞等發展到句、段、篇,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都須循序漸進,才有利於掌握系統知識。

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欠缺生活經驗,更不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小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閱讀實踐中經過不斷地積累和總結逐步形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閱讀的指導者,必須對學生閱讀一般特點有足夠的了解,並能夠根據這些特點和在閱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地做以針對性的指導,以使學生儘快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取得最佳的閱讀效果。

二、掌握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養成良好習慣必須實踐。

換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裡知道怎樣怎樣,未必就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去做,才可以養成好習慣」。

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發現,由於小學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約,個性傾向還不夠穩定,表現在他們模仿性強而欠持久,興趣易發生而很少專注,好動情感而缺乏意志,易於感知而難於抽象;他們並未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或形成耐久的讀書習慣,即使上了高年級,已具備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也帶有易變性。

因此,必須重視小學生閱讀方法的正確指導。

1、學會精讀和泛讀。

閱讀是一種與作者心靈溝通的過程,多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大腦,美化學生的心靈。

閱讀分為精讀和泛讀,泛讀是粗略的讀,為的是博採,精讀一般都按「整體感知→局部分析→整體綜合」這三個邏輯步驟訓練學生精讀,如:查檢、參考、圈點、批註等。

針對小學生讀書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現狀,我在班級中專門設立了閱讀賞析課,目的就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會精讀。

泛讀是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採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

在這方面我們緊密結合年級課本的實際內容學習的要求,適當提出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幫助他們深刻領會課本知識,同時對算術等其他門類的審題也發揮了輔助作用。

2、學會選擇讀書。

知識如煙波浩淼的大海,書多如沙礫,廖如繁星。

在此中間有一部分書需要精心研讀,有一部分書要遠離(內容不健康的書)。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讀一本壞書比不閱讀還糟糕。

因此,對於小學生課內外讀什麼書,語文教師要做精心指導。

根據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各年齡段閱讀書的篇目,採取向學生推薦和向家長列書目清單等方法,讓學生和家長有選擇性的購買、閱讀書籍,以提高學生閱讀質量,擴大閱讀視野。

3、學會邊讀邊思考。

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

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這就是說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識、經驗來推想作者的思想。

如林巧稚說「我們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所見的倔強性格、不甘歧視頑強精神、目標動力志氣骨氣等「意」來逆推作者的志。

4、學會寫讀書筆記。

閱讀只單純地去讀是不夠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我們上課和複習階段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梳理過程。

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作好讀書筆記,增強讀書的效果。

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只選取主要信息,儘量排除次要的或無關的信息。

教給學生寫讀書筆記要摘抄原文,遇到好詞佳句進行摘抄,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各部分的大意,培養總結、概括的能力,抒發讀書感受,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語言等。

並要求學生複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閱讀效果。

三、運用各種手段,提高閱讀效果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運用又是更主動的學習。

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課內外閱讀,做到質和量相統一:既要讓他們完成量的規定,更要讓他們在閱讀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閱讀都成為豐富語言和精神的有效閱讀。

指導學生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實施原則,通過採取各種有效的手段,提高學生閱讀的效果。

1、建立讀書匯報制度。

教師每天上閱讀課抽出10分鐘時間,安排兩名學生講述自己讀書收穫,其餘同學評議。

如此一來,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內外閱讀中的不足,還能藉助同學之口,拓寬其他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並且,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集體讀書匯報活動,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書面形式匯報自己的讀書成果,還可以做圖書卡片、剪貼報、手抄報……,通過多種多樣的讀書匯報形式讓學生盡情吸吮精神營養。

2、形成制度,確保讀書時間。

小學生自控能力相對較低,加上貪玩的天性,絕大部分學生需要老師監督指導。

課內閱讀要有充足時間來保障,要求課外閱讀也要有一定時間做保障。

教師要將課外閱讀納入日常教學管理之中,把課外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經常把學生領入閱覽室、圖書室,讓學生在浩瀚書海之中自由泛舟。

並且,平時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讀書至少20分鐘,做好讀書筆記,將自己感興趣或覺得優美的詞、句、段、篇記錄下來。

時間長了,學生的習慣就成了自然,課內外閱讀就成了約定俗成的制度了。

3、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

讓學生獨立地查找資料,弄懂字詞的意思,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與段落,理解課文內容,並在初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後再抓重點詞句與段落讀讀、想想、畫畫、演演,運用多種感觀體會語言含義,與課文情感產生共鳴,探究語言規律。

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哪些語句,文章為什麼這樣命題?這樣開頭、結尾?課文寫了什麼?怎樣寫的?這樣寫好在哪裡?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寫?所有這些讓學生自己體味出來。

4、堅持以讀為本,重視多種形式。

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的熟,不釋自曉其義也」。

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學生可以以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

四、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讓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

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先導。

只要找到了可以激發出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從以前的「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狀態,進而對閱讀有了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

同樣,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首先,學校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書聲琅琅,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

然後,在班級環境建設中突出閱讀的特色,例如學習園地、黑板報等以宣傳讀書為主題;其次是完善班級圖書角,對書櫃裝飾及命名,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閱讀的興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

英語閱讀不僅能提高一個人的英語語言輸入,增強語感,擴大詞彙量,,也豐富著人們的生命體驗。閱讀讓我們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羈絆,與偉人對話,思想碰撞,讓我們的有涯人生容納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