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談歷史: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究竟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言:可能很多人對司馬懿的印象基本都來源於《三國演義》,這其中他與諸葛亮之間的對決堪稱經典,可以說啊要是沒有司馬懿恐怕諸葛亮早就已經攻取中原,這是演義給廣大讀者的第一印象。
然而也有很多人卻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司馬懿只會死守除此別無他能,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正史中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究竟如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先對司馬懿作個簡要的了解:
司馬懿(179年-251年 ),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先後擔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也有重要貢獻。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諸葛亮每次北伐司馬懿都高掛免戰牌堅守不戰,僅有的幾次出戰也是被諸葛亮打的落花流水,好像司馬懿這個人除了會選擇拖延時間就不會別的了。
當然有種說法是什麼呢,司馬懿之所以屢屢避戰是為了「養寇自重」,是為了自保,他深知如果沒有了諸葛亮曹家肯定將他除之而後快,所以他才會在西城放走了諸葛亮成全了「空城計」的美名,所以他才會選擇堅守不出。
當然這種說法孰對孰錯筆者不作評價,畢竟這是演義。
事實上,筆者用以下八個字評價司馬懿的軍事才能:雄韜偉略,能攻能守。
縱觀司馬懿一生,其立下的四大戰功足以證明這一點:
一、智擒孟達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曹睿命司馬懿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當時駐紮在新城的是原來的蜀將孟達,本來曹丕在世的時候孟達倍受恩寵,但是曹丕一死孟達立馬受到猜忌,諸葛亮也想藉此機會唆使孟達叛魏,興城太守申儀將孟達反叛一事密告司馬懿,司馬懿為穩住孟達,利用孟達優柔寡斷的性格寫了封信給他,果然孟達變得猶豫不決,司馬懿並未將此事稟告魏廷,而是利用此時機暗地率軍直取孟達,一日行二日路程,八天便到了上庸城下。
有人勸司馬懿應當先觀望後動手,但司馬懿毅然決定迅速攻城,同時為了防備吳蜀兩國接應孟達,司馬懿也派軍分別守住要道。
原本上庸離宛城有一千二百里路孟達怎麼也沒預料到司馬懿會來的那麼快,驚嘆道:「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根本就不給孟達喘息的機會便破城擒殺了孟達,同時也擊碎了諸葛亮企圖裡應外合的設想,使魏廷再無後顧之憂。
簡評:此次戰役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司馬懿率軍居然在八天裡急行軍1200里要知道在交通落後的古代這簡直可以稱的上是奇蹟,先斬後奏也展現了司馬懿的魄力,不得不說此役充分體現了司馬懿的用兵如神和出其不意。
二、西拒諸葛
魏青龍二年(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北伐曹魏並進駐渭水之南。
許多魏軍將領認為應當在渭北與諸葛亮隔水相持,司馬懿分析形勢後認為百姓積聚的糧秣財物都在渭南因而是必爭之地於是決定屯兵渭南,同時他還料定諸葛亮不會出武功只會西進五丈原,「亮果上原」;諸葛亮率大軍西行,諸將都認為諸葛亮想攻西圍,司馬懿卻認為諸葛亮是在聲東擊西而他的真正目標是陽遂。
夜裡,蜀軍果然進攻陽遂,因城中早有防備,諸葛亮沒能成功,緊接著司馬懿又派兵偷襲蜀軍背後,「斬五百餘級,獲生口千餘,降者六百餘人。
」蜀魏兩軍相持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守不出,以待其變。
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女人的衣服想激怒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無動於衷。
為平息部將不滿情緒,故意裝怒,上表請戰。
魏明帝不許,派大臣辛毗杖節來到司馬懿的軍營以節制他的行動。
不久,諸葛亮遣使求戰,司馬懿問使者諸葛亮的起居飲食如何,一頓能吃多少米?使者如實回答:"三四升。
"然後問起政事,使者說:「打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都要諸葛公親自批准執行。
」經過這番不經意的詢問,司馬懿於是對人說:「諸葛亮將要死了。
」果然,諸葛亮於當月病死於五丈原軍中,歷時七年的諸葛亮北伐至此結束。
簡評:實際上諸葛亮數次北伐的進軍路線都被司馬懿事先看破,這沒有敏銳的戰略眼光是根本做不到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司馬懿居然能忍常人之不能忍,面對對手人格上的侮辱和挑釁司馬懿表現的非常冷靜,密不透風的防守讓對手無計可施最後活生生拖死了諸葛亮。
拒蜀北伐的成功充分展現了司馬懿的堅忍與善守。
三、平定遼東
魏景初元年(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自立為燕王,定都襄平,同時派使者南通孫權北聯鮮卑,魏廷震動。
景初二年正月(238年),曹叡命司馬懿率軍出征,臨行前,曹叡問司馬懿估計公孫淵會有什麼對策,司馬懿說:「事先棄城逃走,是上計。
憑藉遼水抗拒我軍,這是次計。
坐守襄平,那他就要當俘虜了。
」並斷言公孫淵肯定會採取後兩條對策,曹叡又問此行大概需多久,司馬懿爽快的回答不出一年必結束戰事!進抵遼水後,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先在南線虛張聲勢吸引敵軍主力,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逼進敵軍的老巢襄平。
公孫淵派軍迎戰卻被司馬懿痛擊,只得退守襄平,寫信給孫權求援,孫權回信道:「司馬懿極善用兵,我深深為賢弟(公孫淵)感到擔憂啊。
」天降大雨河水暴漲有人勸司馬懿撤兵但遭嚴詞拒絕,為了麻痹公孫淵司馬懿故意示弱果然守軍漸漸放鬆了警惕,雨過天晴後魏軍對襄平城發動猛攻,公孫淵想遣使求和,司馬懿「不許,執建等,皆斬之。
」公孫淵欲從城南突圍,司馬懿縱兵擊破其軍,公孫淵戰死在梁水邊上。
困擾曹魏數十年之久的遼東問題最終宣告平定。
簡評:演義里諸葛亮的料敵如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正史中恐怕將料敵如神發揮到極致的應該是司馬懿,還未出兵便已看破對手的套路。
遼東遠隔千里、氣候惡劣,但司馬懿克服了種種不利的客觀因素,孫子兵法也被其運用的爐火純青始終牢牢掌握著戰場主動,最終平定叛亂。
四、東敗吳軍
魏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故,東吳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
命諸葛瑾、張霸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
司馬懿擊退了孫權,又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張霸,斬首千餘級。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吳帝孫權分兵四路大舉攻魏,五月,吳將全琮進逼芍陂,朱然圍攻樊城,諸葛瑾侵掠柤中。
當時很多大臣認為吳兵遠道而來應當避其鋒芒待其銳氣喪盡再出擊,司馬懿卻說:「邊城受敵人侵擾而大臣安坐廟堂,會使邊疆騷動不安,這便是社稷的大憂患。
」於是統軍南下,他先派輕騎挑戰,使朱然不敢輕動。
緊接著便檢選精銳,虛張聲勢,擺出一副攻城的架勢。
吳軍驚懼,連夜撤退,在三州口(荊、豫、揚三州),為魏軍追及,吳軍被殲萬餘人,船艦物資損失慘重。
而進攻六安、柤中的吳軍亦無功而還。
此後,吳國派諸葛恪屯駐宛城,有些人認為諸葛恪占據堅城,兵精糧足,假如孤軍遠攻,吳軍前來增援那時就麻煩了。
司馬懿卻說:「吳軍所擅長的是水戰,我現在攻城就是要觀察他的反應。
假如吳軍棄城奔走那再好不過了;而吳軍要是敢固守城池,湖水冬淺,船不能行,援兵必棄船就陸相救,我就要進行他們不擅長的陸戰,這對我們是有利的。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馬懿率軍出征,諸葛恪果然焚燒積聚,棄城而走。
簡評:受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覺得司馬懿一直出現在西線戰場上,事實上他長期被魏廷派駐東線對付吳國。
司馬懿可以稱得上是防守反擊的大師,對付諸葛亮如此,對付東吳亦如此,以至於孫權早期患上「張遼恐懼症」後晚期又染「司馬懿恐懼症」,其軍事才能可見一斑。
總結:從智擒孟達到平定遼東,從西拒諸葛到東敗吳軍,司馬懿為曹魏江山立下了蓋世殊勛,這一系列的輝煌戰績向世人充分展現了司馬懿的雄韜偉略及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用兵如神、出其不意,又具備超乎常人的堅忍與善守,這些特性得以將他的能攻能守完美的彰顯出來!
三國里「IQ」最高的人不是諸葛亮,他才是笑到最後的「皇帝」
在三國里,諸葛亮是個悲情的軍師,他一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他在輔佐劉禪期間,六出祁山伐魏,但結果都功虧一簣,導致北伐不成功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有重要一條就是諸葛亮在...
軍師聯盟真真假假,這才是真正的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人生大贏家司馬懿,司馬仲達(下)
袁元上期說到諸葛亮第四次功魏,最終在與司馬懿的對峙中,因糧草不及不得不退兵。諸葛亮退兵後司馬懿料定此次諸葛亮回去後必定廣積糧草,不經過三年是不會出兵的。 果然3年後,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攻魏,行...
三國曹魏之第二位皇帝 魏明帝曹叡不殺諫臣 曹氏詩傳三世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長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14年。曹叡的母親就是傳說...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司馬懿可渭是曹魏政權的幾代元老,而且是歷史上少有的屈指可數的幾位韜略宏深的人物之一一。司馬懿是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妥妥的富二代加官二代,別再說什麼屌絲逆襲了。高祖...
三國-頂級的十大文臣之少聰大略,博學洽聞,天下欣賴-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
司馬懿傳簡記1(晉書讀書筆記1)
1、強迫出仕曹操兩次徵辟司馬懿做官,第一次司馬懿推脫說自己有病,第二次徵辟時曹操直接下令,司馬懿再稱病就弄死他。這個消息當然是故意說給司馬懿聽的,畢竟司馬家在曹魏統治集團中人脈眾多。司馬懿通過徵...
三國時期出奇制勝的突襲戰例,兩次打出邊疆的和平與安定,那其他幾次呢
《孫子兵法》講究,以正兵作正面交戰,用奇兵去出奇制勝。善於運用奇兵的人,其戰法的變化就象天地運行一樣無窮無盡,象江海一樣永不枯竭。三國時期,各諸侯之間戰亂不斷,出奇制勝的戰例層出不窮,無論正史還...
司馬懿指揮這三大戰役,完全碾壓諸葛亮
讀三國歷史,常常有人憤憤不平,為什麼最後是小人司馬懿得了天下。而奸雄曹操,梟雄劉備,英雄孫權都統統靠邊站。有人說是,司馬家族是中國歷史上得國最不光彩的政權。雖然曹操家族也是篡位,但是可以說是江山...
司馬懿與諸葛亮同為軍事奇才,誰更勝一籌?
司馬懿與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的主要軍事統帥,分別棲身受命於蜀國與魏國。司馬懿,世人稱其為世間鬼才,老謀深算;諸葛亮也是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論才能論謀略,世人很難判定誰更甚一籌。三國時期的張悌曾這樣...
三國里從沒有吃過大敗仗的鬼才,低調隱忍卻把對手逐一幹掉
魏文帝曹丕去世時,受遺詔輔政的一共四人: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忠於曹魏的猛將謀臣多如牛毛,曹魏的統治地位如日中天。司馬懿雖是重臣,但遠未達到自成一家的勢力。曹丕年代,司馬懿漸漸從幕後走上前台...
魏國不被注意的遼東是怎樣被收服的
正月還沒有過完,征遼大軍就出發了。魏明帝親自送行,車駕一直至送到了洛陽西明門。考慮到大軍此去剛好路過司馬懿的老家河內郡溫縣,魏明帝特意讓朝廷秘書局副局長(尚書台右僕射)司馬孚和皇帝高級顧問(散騎...
司馬懿是軍師嗎?其實司馬家是將軍世家,司馬懿一生戰功卓著
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的作用和周瑜差不多,都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多智。而《軍師聯盟》大約是影視劇中第一次正面描述司馬懿的故事,那歷史上的司馬懿真的和諸葛亮一樣是「搖鵝毛扇」的軍師嗎?司馬懿(公元1...
此戰是司馬懿的又一軍事巔峰傑作
從東漢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太守開始,公孫家族東伐高句驪、西擊鳥丸、往南越海收青州東萊諸縣,極盛時期東至朝鮮半島中部,南跨海占有山東半島東萊諸縣,西抵灤河流域,北至鮮卑、夫余,...
三國人物評說之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
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究竟怎樣?
可能很多人對司馬懿的印象基本都來源於《三國演義》,這其中他與諸葛亮之間的對決堪稱經典,可以說啊要是沒有司馬懿恐怕諸葛亮早就已經攻取中原,這是演義給廣大讀者的第一印象。然而這畢竟是演義,那正史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