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贏家司馬懿,司馬仲達(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袁元

上期說到諸葛亮第四次功魏,最終在與司馬懿的對峙中,因糧草不及不得不退兵。

諸葛亮退兵後司馬懿料定此次諸葛亮回去後必定廣積糧草,不經過三年是不會出兵的。

果然3年後,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攻魏,行至郿縣,進駐渭水之南。

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

諸將想在渭北與諸葛亮隔水相持,司馬懿卻說:「百姓積聚的糧秣mò財物都在渭南,這是必爭之地。

」於是命令部隊渡渭水背水紮營。

當時,司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計諸葛亮一定會爭奪北原,主張先占領,他說:「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連兵北山,斷絕隴道,驚嚇臣民和胡人,此乃國家安危之大患。

」但是很多人不以為然,可是司馬懿很認同,就讓郭淮屯兵北原。

結果戰壕還沒修好,蜀軍壓境,魏軍奮力回擊。

諸葛亮東進的道路被司馬懿阻擋,司馬懿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戰術,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

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以待其變。

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guó婦人之飾」,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

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司馬懿故意裝怒,上表請戰。

魏明帝不許,並派骨鯁gěng之臣辛毗pí杖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

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

其實啊,這是司馬懿與魏明帝曹睿演的一齣戲,有道是將在外軍令有所受有所不受,以當時司馬懿的地位完全不需要向魏明帝上表請戰,你是前線總指揮,打不打,怎麼打那是你的事,你司馬懿就可以定的,但是司馬懿為什麼要上書魏明帝請戰呢,其實就是做給手下將領看的,平息部屬的不滿情緒的,你看我要打,是皇上不讓打的。

諸葛亮討戰行不通,人家司馬懿不打,諸葛亮就派使者去求戰,司馬懿見了使者不談戰事,卻詢問諸葛亮的飲食起居、政事處理的瑣事,問使者諸葛丞相一天吃幾頓飯,一頓飯吃多少啊,一天處理多少公文事務啊,等等的瑣事。

問完後,司馬懿就說,諸葛亮不久將要死去了。

果然諸葛亮於當月病故於五丈原軍中。

蜀將秘不發喪,整軍後退。

當地百姓跑來報告,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窮寇莫追』收軍退回。

當時有人傳:「死諸葛走活仲達」,司馬懿聽到後笑說:「這是因為我長於預測活人的事,不長於預測死人的事情而已。

」第二天,司馬懿到諸葛亮營壘巡視,並贊諸葛亮「天下奇才也」。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愛恨情仇占據了人生中很重的一筆,隨著諸葛亮的病逝他倆之間的愛恨情仇也就此算是告一段落,下面咱們再說說司馬懿平遼東。

遼東是一個什麼情況呢,話說,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公孫度占據有遼東,形成一個割據政權,他對曹魏一直是若即若離,你看的緊了我就聽你的,你看的不是那麼緊了我就不聽你的,始終保持著一個半獨立的狀態。

後來呢,公孫度的孫子公孫淵強奪了他叔叔公孫恭的位置,成了遼東太守,實際上就遼東這個地方的土皇帝。

這個時候曹魏朝廷是魏明帝曹叡在位,公孫淵就對曹叡不怎麼當回事,不鳥曹叡,魏明帝就很生氣,於是派毌丘儉Guànqiū Jiǎn任幽州刺史,討伐公孫淵,但是討伐很不利,時逢遼水大漲,討伐受阻也就沒有成功。

公孫淵一看你不過如此嘛,拿我也沒辦法嘛,於是他就更加猖狂了,首先自立為燕王,定都襄平,然後遣使勾結孫權,侵擾北方。

在這種情況下,魏明帝曹叡是出了殺手鐧,派司馬懿前去討伐公孫淵。

魏明帝就問司馬懿,你估計公孫淵有什麼對策,司馬懿說:「事先棄城逃走,是上策。

憑藉遼水抗拒我大軍,這是中策。

坐守襄平,那他就要當俘虜了。

」魏明帝又問:「公孫淵會採用哪種?」司馬懿回答:「只有聰明人才能正確估量彼此實力。

公孫淵不是什麼聰明的人,預先棄城他做不到。

他定會認為我們這次孤軍遠征不能持久,先在遼水抗拒,再退守襄平,這是中計和下計」。

魏明帝接著問:「此戰需要多少時間?」司馬懿說:「去百日,回百日,攻戰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時間足夠了。

從京師出發,經孤竹,越碣jié石,六月,進至遼水。

公孫淵果然急令大將軍卑bēi衍yǎn、楊祚zuò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qiàn20餘里,堅壁高壘,阻擊魏軍。

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先在南線多張旗幟,佯攻圍塹qiàn,吸引敵軍主力,而自己的主力隱蔽渡過遼水,逼進敵軍的襄平大本營,使得遼水邊上的駐軍不得不來救大本營。

這其實就功敵所必救,把敵人調出來打,你在高壘內,我不好打你,但是我把你調出來打你,我就占據主導權,並且戰場局勢對我就有利了,我就能化被動為主動。

果然司馬懿去打襄平,高壘內的敵軍出來截擊,被魏軍痛擊,三戰皆捷,之後又乘勝兵圍襄平。

公孫淵聞魏軍來攻,求救於孫權,孫權也出兵為其聲援,但是孫權遠在東吳,遠水解不了近火。

魏軍把襄平團團圍住,晝夜強攻。

最終襄平糧盡彈絕、死傷慘重,公孫淵抵擋不住了欲從城南突圍,司馬懿縱兵擊破其軍,公孫淵戰死在梁水邊上。

入城後,司馬懿屠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體,築造京觀。

冷兵器時代經常會發生城破屠城的事情,所以有那麼一句話,冷兵器時代兵器冷,人心更冷。

司馬懿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內,平定遼東勝利班師。

在司馬懿班師回朝的時候,。

當到達白屋時,有詔書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間,五道詔書。

據說,司馬懿在襄平時,曾夢見魏明帝枕在他膝上,跟他說你看我的臉,司馬懿看了下魏明帝的臉,發現臉色不好。

而現在他連連接到催他回京的詔書,就感覺到皇帝有事了,於是乘追鋒車晝夜兼行,從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

見了魏明帝,果然魏明帝病得不輕,眼看就駕崩,魏明帝拉著司馬懿的手,目視太子齊王,託付後事。

就跟劉備白帝城託孤差不多,當時太子齊王曹芳年僅八歲,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

但是曹爽欲排擠司馬懿,想讓奏事先通過自己,以便專權,向天子進言,改任司馬懿為大司馬。

朝臣們認為以前大司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於是任命司馬懿為沒有實權的太傅,賜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大將軍曹爽欲立威名,不聽太傅司馬懿勸止,力主伐蜀,小皇帝曹芳沒辦法只能同意。

結果被蜀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王平打敗,魏軍被阻於興勢,後方也軍糧供應不上,牛馬騾驢大量死亡,蜀涪縣的援軍以及費禕的援軍這時候也相繼到達。

曹爽見立威名無望,只好臊眉打眼的退兵。

而在退兵過程中又遭蜀軍截擊,魏軍苦戰,失散、傷亡慘重。

這就是有多大臉現多大眼。

丟完臉後曹爽不甘心吶,他還要尋找機會,揚名立萬,終於機會來了,東吳這個時候入侵柤zū中,於是曹爽又要領兵去戰,結果又是又多大臉現多大眼,有敗了。

而這個時候,不少有志之士開始對曹爽不滿了,他們希望司馬懿出來主持公道。

所以,現實中有時候也是這樣,有些人你好說歹說都沒用,他非要作死,no zuo no die,那你就讓他作吧,作的差不多了自有天收他。

曹爽繼續前行在no zuo no die的道路上,曹爽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為自己擅權掃除障礙,一時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

而這個時候司馬懿就裝病不出,不理朝政,讓曹爽在哪裡折騰,司馬懿稱病不出,曹爽不太相信,就派人前去打探,司馬懿假裝病的很重,打探的人回來後對曹爽說:「司馬公已像屍體一樣,臥床不起,只有殘餘之氣,形神已經分離,沒什麼值得憂慮的。

」於是曹爽就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而這個時候司馬懿可沒有閒著,已在暗中布置消滅曹爽的棋局了。

終於司馬懿等到了機會,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墓地,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訓帶領數千兵卒隨行。

這個時候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求廢除曹爽兄弟。

郭太后自是願意了,司馬懿讓自己的兒子司馬師率兵駐紮司馬門,控制京都。

又派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接管曹爽軍營。

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人帶兵出迎天子,駐紮在洛水浮橋。

派人上奏章給皇帝陳述曹爽之罪。

曹爽扣住奏章,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帶領數千隨行兵卒自守。

這時候就有人勸曹爽讓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到許昌去徵調天下兵馬勤王。

但是曹爽沒同意,他派人去找司馬懿,想探探司馬懿的口風,司馬懿就對曹爽派來的人說,只要曹爽承認罪行,朝廷只會免了他的官,不會為難他的。

探口風的人回來就把這個事情說給曹爽了,曹爽心裡一想,我手裡現在就幾千兵卒,跟司馬懿打肯定打不過,既然只是免官,那就同意吧,反正我自己還是個侯,做個富家翁也不錯。

於是,很傻很天真的曹爽就自請免職,帶著皇帝曹芳回京了。

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

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並滅三族。

滅了曹爽之後,皇帝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朝會不拜,加上前面的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事實上他離皇帝的位置已是唾手可得了。

司馬懿誅曹爽,司空王凌心生不滿,與侄子令狐愚圖謀廢黜曹芳,立楚王曹彪為皇帝。

還未行動,令狐愚便已死亡。

後來司馬懿知道這個事情後,就派人挖開王凌、令狐愚的墳墓,在附近的街市上,剖棺暴屍三天,然後,燒掉他們的印綬、官服埋於土中。

逼楚王曹彪自盡。

並且把曹魏的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鄴城,命人監督看管,不准他們互相交結往來。

曹芳任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安平郡公,爵位已經由侯爵上升為公爵了,古代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公爵在大臣中已經算是很高的了,除非你想篡位,才會封王,過去異姓是不會封王的,除非像王莽、曹操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當皇上,那就另當別論了。

到這個時候司馬懿的封邑已達五萬戶,家裡封侯的有十九人。

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受曹魏禪讓稱帝,建立西晉,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司馬懿,生前一身榮耀,死後稱帝,可謂是人生大贏家。

今天司馬懿就說到這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魏明帝曹睿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曹丕與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孫。字元仲,史稱魏明帝,中國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

司馬懿同志的最後輝煌

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興復漢室,還與舊都,發動了北伐中原(長安)的戰爭。結果被魏將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只好返回漢中。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了二十多天未...

三國人物評說之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

此戰是司馬懿的又一軍事巔峰傑作

從東漢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太守開始,公孫家族東伐高句驪、西擊鳥丸、往南越海收青州東萊諸縣,極盛時期東至朝鮮半島中部,南跨海占有山東半島東萊諸縣,西抵灤河流域,北至鮮卑、夫余,...

司馬懿的決策智慧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三國鼎立時期,司馬懿最主要的軍事行動就是平定孟達之亂、與諸葛亮相持和削平遼東割據勢力公孫淵,三次用兵皆不相同,展現了司馬懿傑出的軍事謀略。孫權曾評價說:「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