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是人們口中的「奸賊」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說,說三國不能不說曹操。
就像不能不提諸葛亮一樣。
但是不一樣的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分別成為了兩個極端相反面。
在人們看來,曹操是大奸大惡之人,而諸葛亮則被奉為神人、聖人,被無數的階層供奉,頂禮膜拜。
無論是皇族、士族還是平民。
但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小編在這將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揭開歷史的面紗。
曹操一句「寧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讓天下多少人對曹操以鄙夷。
這句話的流傳大概是很多人誤解曹操的原因了。
其實他在陳壽的《三國志》裡面原話是這樣的:「寧我負人,莫讓人負我。
」不過在後世的流傳中,後代人為了鮮明他和諸葛亮的形象,加上「天下」二字,變成「寧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
這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就顯得非常大逆不道,是非常被人鄙夷的。
被看做是非常自私的人,並且狂妄自大。
其實這句話在《三國志》里的典故是這樣的:曹操在逃回鄉里的路上,路過舊友呂伯奢的家,但是伯奢不在,他的兒子卻夥同他的死黨一起搶劫曹操的馬匹和財物,曹操直接將他們擊殺了。
但是人們就傳言說:曹操路過伯奢的家,伯奢不在,只有他的五個兒子在,這五個兒子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
而曹操自從背叛董卓,他就懷疑他們以賓客之禮對待其目的是要謀害自己,所以在夜裡連同伯奢家裡其他的三個人一起都給殺了,然後哭得很淒涼的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然後就離開了。
如果《三國志》裡面的記載是史實的話,曹操可能是被冤枉的,在今天來說,他那算是正當防衛。
如果傳言是真的,那就是曹操疑心病太重,後面的痛哭就有點「貓哭耗子假慈悲」的味道了。
另一方面來說,曹操如果真是殺人不眨眼的話像他這樣的人物就不會哭,所以完全是疑心重的展現,而不是真像人們所說的麻木不仁。
不管事實是怎麼樣的,在當時亂世的年代,他剛背叛董卓,狀態有如驚弓之鳥。
雖是有點自私為己,但是也說得過去一點,他好像真沒有那麼壞,是不是?
然而今天呢,我們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喜歡裡面打打殺殺,將士們在戰場上激戰的場景,喜歡羅貫中筆下諸葛亮超凡的智慧,常山趙子龍的勇猛,劉關張的義氣,呂布的萬夫不當之勇。
不喜歡看陳壽寫下的文縐縐的《三國志》。
是還是不是呢?
當然古代平民也是這樣的,當時他們一般會有三個夢:第一個叫做,賢君夢。
他們渴望有一個賢良的君主,整治好這個國家,讓這個國家繁榮昌盛,自己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但是萬一遇到的是一個昏君呢?他們只能做第二個夢了,叫做:清官夢。
他們渴望他們處的那個轄區,有一個廉潔的清官,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的,不要讓強盜橫行。
自己能過一個太平的日子。
但是要是他處的那個轄區就是一個貪官當道的呢?他們就會做第三個夢,叫做:俠客夢。
他們渴望有一個武功高強的俠客,把身邊的貪官污吏,強盜盜賊都給殺了,以免他們傷害自己。
要是這三個夢都破滅了呢?那只能看小說了。
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小說之上。
這就是那麼多人對曹操產生誤解的重要原因。
小說家為什麼要醜化曹操、貶低司馬懿、美化諸葛亮呢?其實像《三國演義》很多典故是沒有史實根據的,很有可能是後代人加進去的,像「孔明借東風」、「空城計」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任何一個任務的形象都會有三個方面的形象。
分別是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
站在小說家的角度,你不能說他這麼寫是錯誤的,因為畢竟是小說嘛,陳壽是史學家,所以他會相對比較客觀的記錄史實。
跟大家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是政治的需要。
在統治階層,他們希望有一個榜樣可以讓臣子們效仿,也必須要樹立起另一個人物以當反面材料。
所以統治階層正面人物紛紛選擇了諸葛亮,因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盡心盡力輔佐比他弱很多的劉禪啊,他明明有那個實力可以取而代之,但是他沒有,這樣高尚品格的人,不選他選誰啊?反面人物為什麼選曹操呢?因為他在當時權利也是最大的啊,性格最為複雜啊,他高興時可以赦免一個死刑犯、赦免得罪過他,甚至罵他祖宗的人,不高興時就會因為一句讓他不順心的話直接就把人給殺了。
你想一下,一個動不動就會殺人的君王,誰願意待在他身邊啊?誰願意自己的君王是有個有暴力傾向的君主啊?搞不好哪天給你來一個滅九族都不知道。
所以呢,統治階層就極力的吹捧他們樹立起來的正面形象,告訴底下的臣子:「唉唉唉,你們啊,都要學學諸葛亮,好好報效國家社稷,造福萬民才是。
」而士族和平民百姓就極力醜化曹操為奸賊,似乎也在告訴君王:你可千萬不要學曹操啊,會遺臭萬年的。
結果,千百年來,就形成了如今曹操這「奸賊」的形象。
最後呢,說起曹操,小編只能借用很多歷史大家的兩個字形容:「奸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憑他複雜多變,隨意殺人,多疑的性格,這個「奸」字他肯定得背上的。
因為很多例子都驗證他性格的這些缺點。
例如給大家舉兩個例子,許攸這個人很多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應該知道。
在官渡之戰,正是他獻出了「烏巢燒糧」的計謀,才使得曹操解決了困境,扭轉了戰局。
可以說他在軍功上是功高至偉的。
但是許攸這個人又貪,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在官渡之戰之後經常跟自己身邊、甚至曹操身邊的人吹噓:「想當年,阿瞞要不是我給他獻的那個計策,他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
」是的,你沒聽錯,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瞞。
對此,曹操前幾次態度還是比較好的說:「是的是的,當初承蒙先生之計,我才會有今天的成就啊」。
但是後面說多了,曹操就在一次戰役中,莫名的給他殺了。
另一個案例就是當初袁紹要討伐曹操的時候不是要寫一個檄文嘛,因為古時候講究師出有名,不然就是不義之師,就沒人願意幫助你了。
所以呢,袁紹帳下就有個文筆不錯的寫手陳琳,他呢,在檄文裡面是洋洋洒洒的寫了一大堆,把曹操的祖宗從上往下罵了個遍。
但是打贏官渡之戰俘虜陳琳之後,按理來說他應該很生氣要殺了他方解心頭之恨才對,但是他沒有,而是很友好的對他說:雙方交戰,這個檄文肯定要寫的。
但是你不該罵我祖宗父母啊,他們又沒有得罪你,是不是?罷了,罷了,過去就算了,你到我帳下之後還做回你的筆桿子吧。
這簡直是Oh,my
god!!!你完全想像不出來這會是曹操說出來的話,可能就是官渡之戰剛取得勝利他非常開心吧。
所以易中天先生才會評價他為「可愛的奸雄」。
當然還有「錯殺蔡瑁張允」等例子,很多很多。
。
。
要說「雄」字,他更當之無愧了。
曹操本來出身就很低微,祖父是一個宦官的養子,在古代,人們是很瞧不起宦官的,特別是在東漢,因為人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共識,就是「宦官誤國」。
所以在那麼一個被別人瞧不起的家庭背景下,從隻身一人到統領著軍隊,統一北方,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啊。
甚至在中國古代史上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中國歷史的走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初有那麼多出身高貴的人都沒能做到,他做到了,所以他完全對得起這「雄」字。
另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他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才子。
就連他也曾經說:他要是不是軍事家、政治家,他肯定能成為一個很好的詩人,作家。
相信大家都讀過曹操的《短歌行》,其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
。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
。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那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才氣啊。
所以,小編得出一個結論,曹操是一個有才、可愛的奸雄。
最後,總的來說,小編並不是要專門誇讚曹操,只是從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評判一個人,不單只從一個方面將它不斷的放大。
希望大家喜歡。
要想看到更有有趣的段子,或者汲取更多的技術知識,歡迎訂閱小編頭條號,持續關注我,感激不盡,麼麼噠。
春節假期如果你想了解三國歷史你可以這樣做
三國歷史歷來都是各朝代史家們研究的一個熱點,普通百姓對此也是津津樂道,尤其是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民間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演繹,誕生了很多評書、劇目等。近幾年隨著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品三國》的播...
從三國演義走進歷史曹操的天空
最近,又對照著看了一遍新舊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就電視劇本身,可以說是一部恢弘巨製。無論老版還是新版《三國演義》,因為都是搬小說上影幕,難免脫離不開原著關於"尊劉貶曹"的政治性傾向。應該說從劇情...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哪本書更貼近真實的歷史?
「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時人謠曰」的六字民謠,形象地描繪了周瑜從小就「精意於音樂」的天賦,說明周瑜的儒雅氣質與廣博修養。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要「貶瑜」,說他「氣...
中國人熟知的三國歷史都注水了嗎?
文丨任逸飛中國的婦孺稚子都熟悉三國呂思勉先生在他的小書《三國史話》里曾經憶起這樣一件有意思的現象:「我在學校中教授歷史多年,當學校招考新生以及近年來會考時看過的歷史試卷不少。有些成績低劣的,真『...
央視高分大型紀錄片《三國的世界》,太享受了!
在你的心目中三國是什麼樣子的?是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還是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抑或是易中天先生所述的《易中天品三國》?這是一段短暫卻又璀璨的歷史,央視最新的大型紀錄片《三國的世界》或許能...
三國:小說與現實中存在差距的人物
諸葛亮:諸葛亮在政治上與軍事上的出眾才能,加上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品格,都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無論是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遠的人,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可以說,諸葛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