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話權謀:十八路諸侯為何沒滅掉董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中西刺史董卓聽召進京,此後禍亂宮中,說的更明白些,董卓也不過是眾諸侯中的一支,為何後來十八鎮諸侯卻奈何不了他?演義中講: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曹操在陳留髮檄文,聲討董卓。
據演義統計,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柚。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在加上曹操,共計十八路;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講到,自曹操刺殺董卓未遂,逃出洛陽後,幾經風險,來到陳留。
他在陳留一面招兵買馬,一面向各鎮發出了討伐董卓的檄文。
檄文已發出,各鎮諸侯紛紛起兵響應。
然而,軍事力量比董卓強得多、曾歃血明誓要「剿戮」董卓的各路諸侯,最後卻讓董卓安然掏出哦洛陽,並攜皇帝百姓把都城遷到長安。
從此,出現了諸侯爭霸,軍閥混戰的局面。
十八路諸侯為何沒滅掉董卓?從《三國演義》的敘述來看,其原因主要有這幾點:一、濟北相鮑信為了爭奪頭功,暗派其弟鮑忠抄小路趕到先鋒孫堅前面,攻取汜水關,喪身損命,這樣先亂了十八路諸侯的陣腳。
二、先鋒孫堅屯兵於汜水關前,初戰獲勝,遭到擔任後援的袁術的嫉妒。
由此,這個存在道道裂紋的軍事聯盟就開始不戰自亂了。
三、虎牢關呂布戰敗以後,董卓見勢不妙,挾皇帝將都城遷往長安。
曹操欲乘勢追擊,滅掉董卓,但袁紹卻以諸兵「疲睏,進恐無益」為由按兵不動。
曹操孤軍深入,不幸中了埋伏,大敗而歸。
曹操深感袁紹無能,「豎子不足與謀」,一氣之下,引軍自投揚州去了。
公孫瓚見曹操一走,也自行歸去,聯盟開始走向分裂。
四、孫堅進兵洛陽,得到傳國玉璽,夢想自己「登九五(當皇帝)」便私自背約,急反江東,袁紹十分氣憤,寫信密令劉表截擊孫堅,結果引起孫劉之間一場惡戰,雙方互結仇怨。
五、劉岱與喬瑁兩軍因糧草發生火併。
六、袁紹見各諸侯間矛盾四起,無法統率,乾脆自己帶兵拔寨,離開洛陽,投向關東。
十八路諸侯從此四分五裂,土崩瓦解,接踵而來的是一場爭城奪地的軍閥混戰。
另外,還有以下六方面原因也不容忽視:
1.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十八路諸侯勾心鬥角,貌合神離,這是根本原因 2.董卓挾持漢獻帝等皇室成員和公卿百官在手,使得諸侯軍一定程度上投鼠忌器 3.董卓勢大,手下武有呂布、華雄等大將,文有李儒等謀士,亦算人才濟濟,使得其在和諸侯軍的對抗中不致落於下風 4.董卓軍據潼關而守,占據地利 5.十八路諸侯勞師遠征,犯兵家大忌,例如江東孫堅,揚州袁術,遼東公孫瓚 6.董卓所率西涼軍來自關西三秦之地,三秦之地自古民風彪悍;而十八路諸侯軍均來自關東六國之地,關東六國自古尚禮崇文,是故秦舉一國之力能統一六國,軍力強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後來馬超所率西涼軍馬能殺的曹操割須棄袍,而關東的十八路諸侯軍不敵關西西涼軍,也算情有可原。
其實,這個軍事聯盟的破裂是一定的。
十八路諸侯十八顆心,他們各自從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出發,都想渾水摸魚,乘機取利,相互勾心鬥角,不可能形成鞏固的聯盟。
當董卓成為矛盾的焦點,威脅到各路諸侯的利益時,他們可以一哄而起,暫時聯合起來,一旦董卓勢敗,便紛紛各自爭主。
開始搶奪地盤,割地稱雄了。
董卓為什麼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關東諸侯大多是董卓任命的
大家都知道十八路諸侯反董卓(實際是十二路,孫堅歸於袁術帳下,另外五路是虛構),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些諸侯中,至少有七路是董卓自己任命的。董卓為什麼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十八路諸侯會盟,征討董卓第一功——溫酒斬華雄
且說,陳宮起殺曹操之意,轉念想,不能不義,自己撇下曹操跑到東郡去了。曹操回家之後(陳留),跟父親說想要起義,想要用自家的財產,招募義兵。幸得衛弘相助,散盡家資,豎白旗,書「忠義」二字,不數日,...
十八路諸侯討董,為何沒有稱霸荊州的劉表?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濟北相鮑信、山陽太守袁遺、同時俱起兵,眾各數...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
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的結局怎麼樣?地位高的全趴下,只剩一個
董卓專權後,引發了各路諸侯的討伐。《三國演義》說是十八路諸侯,《三國志》只記載了十一路,說是諸侯,其實就是一些州郡的長官及部分朝廷官員。這裡取《三國志》的說法。哪十一路?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會失敗,是因為實力和人數都不如對方
《三國演義》第五回說道曹操「發矯詔諸鎮」,號召天下興義師討伐董卓,檄文一發,十八路諸侯就此產生。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
《三國演義》里十八路諸侯後來各自的結局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壯觀戰爭場面。其中提到這十八路諸侯各有各的用心,各有各的打算,勾心鬥角,各懷心事。在董卓棄城逃跑後,十八路諸侯也就慢慢的散了。那麼散夥以後的十八路諸侯在未來...
討伐董卓集結諸侯最多的酸棗,主導者臧洪卻只是幕僚
董卓專權,關東起兵的人包括渤海太守袁紹、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邈弟弟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曹操(身在陳留)、後將軍...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馬騰沒參加,曹操打醬油,袁紹做廣告
西涼高富帥董卓把持朝政,曹孟德廣發檄文,袁盟主一聲令下組織了十八路聯軍共同討伐。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十八路,而且有人還在幫董卓看家。還有一大部分實際是在渾水摸魚打醬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歷史真相,曹操不是發起人,劉備根本沒參加
《三國演義》第五回,講述了曹操在京城刺殺董卓未遂後,星夜逃回陳留,與父親協商,一邊變賣家產,一邊到處拉贊助,開始招兵買馬。沒有幾日,投奔者如雨駢集,這些人中有陽平衛國人樂進,有山陽巨鹿人李典;又...
三國:十八路人馬為何連一個草包都打不贏?
陳班長導讀:東漢末年,董卓篡權,民不聊生,天下紛紛為之討伐。在曹操的號召下,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共同討伐董卓,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但不曾想到的是,這支看似十分強大的隊伍,竟然連個董卓都打不贏,沒...
三國演義與正史不合:三英並未戰呂布,根本沒有參加討董聯盟
【讀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諸葛不是村夫】大家好,我是小諸葛,今天我給大家講講討董聯盟。讀過《三國演義》的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一定不會陌生。公元190年,董卓令李儒毒死弘農王(少帝),卒年1...
關東十八路諸侯為什麼打不敗一個董卓?原因其實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西涼軍閥董卓篡權,廢天子,立新帝,天下紛紛為之討伐,在曹操的號召之下,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於是乎「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在董卓退守長安之...
《輕讀三國》第五回,發詔令招納四方之士,戰呂布三英勝負難分
上回我們說到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專橫跋扈,曹操刺殺其不成,逃到陳留,與父親曹嵩商量起兵之事。其父讓其結交孝廉衛弘,衛弘家裡非常有錢,看到曹操有匡扶社稷的志向,遂願意資助他。有了錢以後,曹操便假傳...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