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為什麼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關東諸侯大多是董卓任命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十八路諸侯反董卓(實際是十二路,孫堅歸於袁術帳下,另外五路是虛構),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些諸侯中,至少有七路是董卓自己任命的。

董卓為什麼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

189年十一月,董卓聽從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的建議,「矯桓、靈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眾望」。

董卓任命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孔伷為豫州刺史,東平張邈為陳留太守(還有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後被孫堅所殺)。


袁紹因為反對董卓廢立皇帝,公開對抗董卓,當時已經逃出洛陽。

董卓也是聽了周毖、伍瓊的建議,「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桀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關東)非公之有也。

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

」於是,董卓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封伉鄉侯,同時還任命袁術為後將軍、曹操為驍騎校尉。



董卓這麼做,最主要還是為了收攏人心。

董卓進京後,一開始還是有所顧忌的。

比如對於公開頂撞自己,反對廢帝的袁紹,董卓並沒有大開殺戒,而是任其逃亡冀州。

189年九月,董卓第一次封官時,還象徵性地把劉虞放在了自己前面,任命太尉劉虞任大司馬,董卓自己任太尉,領前將軍事。

同月,董卓還為竇武、陳蕃的黨錮之禍平反昭雪,這也是為了獲得政治上的合法性。

宦官集團殺了陳蕃,逼的竇武自殺,董卓就是要標榜自己上台就是為了清君側、誅宦官。


到了189年十一月,董卓覺得自己基本控制了局面(何太后已被鴆殺),就拜自己為相國,享受「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待遇。

坐穩了老大的位置,董卓自然要考慮自己的權力千秋永固的問題。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董卓才大規模起用官僚集團、世家大族,爭取獲得更多、更穩固的權力基礎。


除了任命「各路諸侯」之外,董卓還在中央機關任命了一批世家子弟。

其中荀爽(潁川荀氏,荀彧的叔叔)的升遷之路最為傳奇,從平頭百姓到官拜司空,總共只用了93天。

荀爽被任命為平原相,還沒上任,就被升遷為光祿勛,「視事三日」,又被升遷為司空,位列三公。

其他被提拔任用的還有,陳紀(潁川陳氏,陳寔之子,陳群之父)被任命為五官中郎將,韓融(桓帝時大臣韓韶之子)被任命為大鴻臚等。

《資治通鑑》中,有一句話非常值得尋味,「(董)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

就是董卓並沒有大面積提拔自己的親信擔任重要官職。

這並不是因為董卓大公無私,而是董卓西涼軍中都是行伍出身的粗人,沒有太多的政治頭腦,從董卓死後,他手下(李榷、郭汜、樊稠之流)的驚慌失措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如果不是賈詡出主意,這些西涼軍頭很可能就作鳥獸散了。

這些西涼軍頭其實還給董卓惹了不少麻煩,所謂「(董)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剽虜資物,妻略婦女,不避貴戚」,很可能是董卓也無法約束手下軍頭、士兵。


董卓當然也知道自己手下的虛實,所以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能人志士加入到自己的陣營來。

然而事與願違,沒想到這些董卓自己任命的諸侯,卻成了反對董卓的主要力量。

從這個角度看,董卓在政治上也是不成熟的(不如曹操、司馬氏),縱虎為患。

最後,董卓只能把這口惡氣出在了周毖、伍瓊兩個人身上。

當時,這兩人勸董卓不要遷都長安,董卓新仇舊恨一起算,大怒道,「卓初入朝,二君勸用善士,故卓相從,而諸君到官,舉兵相圖,此二君賣卓,卓何用相負!」最後,董卓把這兩人都殺了。

可惜為時晚矣。

本文由三國摸金探秘記出品。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堅:夾縫中奮發生存的英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起,逐鹿中原。無論是奸詐如董卓袁術,仁德如劉備陶謙,寬宏如袁紹劉表,還是奸雄曹操英傑孫權,那都是盼著裂土分茅,割據一方。而在三國群雄中,有那麼一個另類人物,被後世史家裴...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