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三國演義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陳宮正要下手殺曹操,忽地轉念一想:我為國家跟他到了這裡,殺他為不義。
不如棄他而去。
於是插劍回鞘,不等天亮,自己向東郡去了。
曹操覺醒,不見了陳宮,尋思到:這人見我說了兩句,似怪我不仁,拋下我獨自而去?我要趕快離開,不能在這裡久留。
隨即連夜回到陳留,找到父親,把事情陳述一遍了,想把家裡的錢財全用來招收義兵。
父親說:「家中的財物不多,恐怕難以成事。
這地方有個孝廉叫衛弘,疏財仗義,是個巨富之家,若能得到他的相助,事情就有望了。
」
曹操於是置了一桌酒席,拜請衛弘到了家裡,向他說:「今天漢室無主,董卓獨霸專享大權。
欺壓皇上,殘害百姓,天下人都切齒痛恨。
操傾力要護國家江山,恨力不足。
公是一名忠義之士,望能相助。
」衛弘道:「我有此心已很久了,只是遺憾沒遇到英雄而已。
既然孟德有這樣的大志,願將家裡財物相助。
」曹操很高興。
於是借托皇帝名義發詔,飛報於各條路上。
然後招集義兵,打起了一面招兵白旗,上面寫道:「忠義」二字。
不到幾天,應募的人如雨點般紛聚而來。
一天,有個陽平的衛國人,名叫樂進,字文謙,來投靠曹操。
又有一個山陽巨鹿的人,名叫李典,字曼成的也來投靠曹操。
曹操都留為了帳前吏。
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是夏侯嬰的後人。
從小學習槍法棍術,十四時跟著師父學武,有人辱罵師父,夏侯惇就把他殺了,逃到了外面。
聽說曹操起兵,和他的堂弟夏侯淵兩人各帶著一千人來會集。
這兩個人本是曹操的弟兄: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給了曹家,因此是同族。
沒幾天,曹操的曹姓兄弟曹仁、曹洪又各領著一千多名兵來助。
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對騎馬和射箭都很嫻熟,武藝精通。
曹操大喜,就在村中練習調遣兵馬。
衛弘出盡家產,置辦衣甲旗幟。
四方送糧食的多的也無法計數。
這時袁紹得到曹操所發下的詔文,便聚集旗下文武各官,率兵三萬,離開渤海,來和曹操會盟。
曹操作了一篇檄文,送到了各郡。
檄文說:
曹操等謹以此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瞞地,滅國殺君,禍亂宮中禁令,殘害生靈,象狼一樣兇惡不仁,罪惡充積。
今天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要掃清華夏,剿戮群凶。
望各處共興義師,同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檄文到時,可速實行。
曹操檄文發出去後,各鎮的諸侯都紛紛起兵響應,第一鎮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是: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是: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是: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是: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是: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是: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是: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是:濟北相鮑信;第十鎮是: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是: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是: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是: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是: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是: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各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的,有一二萬的,帶著文武官員向洛陽開來。
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著一萬五千名精兵,從德州平原縣經過。
路途中,遠遠看見桑林中閃過一面黃旗,幾個人騎馬跑出來迎接他。
公孫瓚一看,是劉備。
公孫瓚問道:「賢弟怎麼在這裡?」劉備說:「以前蒙兄長使備得為平原縣縣令,,今天聽說大軍路過這裡,特地來這裡等候,就請兄長在城裡住下歇歇馬。
」公孫瓚指著關羽、張飛問道:「他們是誰?」劉備說:「這是關羽、張飛,備的結義兄弟。
」公孫瓚說:「是同破黃巾的人嗎?」劉備說:「都是他二人之力。
」公孫瓚說:「現任什麼職位?」劉備說:「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
」公孫瓚嘆氣道:「這樣可真是埋沒英雄了!現在董卓作亂,天下的諸侯都同去誅他。
賢弟可拋棄這小官,一同去討伐董卓,輔助漢室天下,怎麼樣?」劉備說:「願同去。
」張飛說:「當時若是讓我殺了這賊,就不會有今天的事了。
」關羽說:「事已經到這樣,應該馬上收拾了就去。
」
劉備、關羽、張飛帶著幾個人馬,跟著公孫瓚隨軍而行,曹操把他們接著。
許多諸侯也陸續都到了,各自安營紮寨,連接二百多里。
曹操於是宰牛殺馬,大會各方諸侯,商議如何進兵。
太守王匡說:「今天奉行大義,必定要立盟主,使大家都聽約束號令,然後進兵。
」曹操說:「袁本初四世都有人名列三公,門下很多過去的故官,是漢朝名相的後裔,可作盟主。
」袁紹再三推辭。
眾人都說:「非本初不可。
」袁紹才答應了。
第二天,築了一個高台,有三層,插滿了表示五個方位的旗幟,上面綁著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袁紹登壇。
紹整了整衣,佩著寶劍,昂然而上,燒香拜了幾拜。
宣讀盟約道;
漢室遭遇不幸,皇綱失去統治。
賊臣董卓,尋機縱害,禍加到至尊,流害到百姓。
紹等人畏懼國家江山淪喪,聚合義兵,同赴國難。
凡是與我同盟的,齊心合力,以盡臣節,不許有二心。
有違背此盟的,處死,不許有後代。
皇天后土,祖宗神靈,會照著這一切!」讀完,割出手中血來,以為誓約。
所有的人都因為盟文氣勢慷慨,不禁都泣淚四溢。
誓盟完畢,走下高壇,一行人都扶著袁紹進營帳上坐,兩邊都分爵位、年齡分開坐定。
。
曹操酒巡行了幾遍,說到:「今日既然已立盟主,各自聽從調遣,不要以強弱大小來計較。
」袁紹說:「紹雖無才,既然蒙各位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國家有刑法,軍中有紀律,各自應好好遵守,不要違犯。
」眾人都說到:「願聽從您的命令。
」袁紹說:「我弟袁術總管糧食草料,供應各營,不許有短缺。
更需一名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
餘下各位據險要作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起來說:「堅願為前部。
」袁紹說:「文台英勇,可擔當這個任務。
」孫堅就帶領著本部軍馬,直奔汜水關而來。
《三國演義》里十八路諸侯後來各自的結局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壯觀戰爭場面。其中提到這十八路諸侯各有各的用心,各有各的打算,勾心鬥角,各懷心事。在董卓棄城逃跑後,十八路諸侯也就慢慢的散了。那麼散夥以後的十八路諸侯在未來...
十八路諸侯會盟,征討董卓第一功——溫酒斬華雄
且說,陳宮起殺曹操之意,轉念想,不能不義,自己撇下曹操跑到東郡去了。曹操回家之後(陳留),跟父親說想要起義,想要用自家的財產,招募義兵。幸得衛弘相助,散盡家資,豎白旗,書「忠義」二字,不數日,...
三國演義與正史不合:三英並未戰呂布,根本沒有參加討董聯盟
【讀三國,流眼淚,替古人擔憂——諸葛不是村夫】大家好,我是小諸葛,今天我給大家講講討董聯盟。讀過《三國演義》的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一定不會陌生。公元190年,董卓令李儒毒死弘農王(少帝),卒年1...
《輕讀三國》第五回,發詔令招納四方之士,戰呂布三英勝負難分
上回我們說到董卓廢少帝立陳留王,專橫跋扈,曹操刺殺其不成,逃到陳留,與父親曹嵩商量起兵之事。其父讓其結交孝廉衛弘,衛弘家裡非常有錢,看到曹操有匡扶社稷的志向,遂願意資助他。有了錢以後,曹操便假傳...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馬騰沒參加,曹操打醬油,袁紹做廣告
西涼高富帥董卓把持朝政,曹孟德廣發檄文,袁盟主一聲令下組織了十八路聯軍共同討伐。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十八路,而且有人還在幫董卓看家。還有一大部分實際是在渾水摸魚打醬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曹操最先發檄文討伐董卓,為什麼卻不願意做這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呢
一詩一酒一江湖,解讀三國不為人知的秘密。我是一心,今天為大家說說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的故事,下面請看我一一道來:公元190年,董卓專權,殘暴不仁,擾亂朝綱,終於激起全國攻之,而這一聯盟史稱十八路...
三英戰呂布,曹操下了一手好棋,卻撲了空!又害了孫堅!
話說董卓在洛陽城內,把漢室後宮當做自家後堂,想出就出,想進就進,嬪妃侍女,多半受其凌辱,所部在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天子蒙欺,天下有識之士皆想殺他而後快。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
三國:十八路人馬為何連一個草包都打不贏?
陳班長導讀:東漢末年,董卓篡權,民不聊生,天下紛紛為之討伐。在曹操的號召下,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共同討伐董卓,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但不曾想到的是,這支看似十分強大的隊伍,竟然連個董卓都打不贏,沒...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卻說陳宮正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
十八路諸侯最後只剩三國 原來與此事有關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共伐董卓,為何沒有再走向統一而最終分為三國呢? 我們先來看看都有哪些諸侯:第一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路:冀州刺使韓馥;第三路:豫州刺使孔岫;第四路:兗州刺使劉岱;第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