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是如何偷渡陰平滅掉蜀國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偷渡陰平是三國末期,曹魏滅蜀漢的一次決定性的軍事行動。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曹魏大軍分軍三路伐蜀。

鍾會率主力十餘萬取道漢中,進攻陽平關;鄧艾率軍三萬餘進軍甘中;諸葛緒率軍三萬餘進攻武都;衛權為監軍。

姜維自知兵力不如魏軍,於是退回川中,據守劍閣。

劍門關之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門關北有利州,南有綿竹(就是涪城所在地),綿竹是成都以北的重要據點。

無論從劍門金牛道,還是從壟上陰平,要想從北入川,必走綿竹。

「陰平」是從隴上到四川腹地的奇路,實際嚴格上講,三國時這確實不是條路,只是從理論上可以到達成都的「徑」,鄧艾自己也說這是條「邪徑」。

姜維據險而守,鍾會久攻不下,無計可施。

這時候鄧艾大膽的提出了「偷渡陰平,從涪城進攻綿竹」的計策。

鄧艾上書道: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沖其腹心。

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

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於是鄧艾帶人從陰平古道偷渡,鄧艾和士卒們翻山越嶺,就這樣帶著二萬餘人的鄧艾毫髮無傷的通過陰平古道。

鄧艾的進軍路線:陰平--江油--涪縣--綿竹--成都。

事實上鄧艾的路線選擇很正確,最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鄧艾這個計劃有很大冒險成分:1、陰平道「七百餘里無人之地,山高谷深,糧運艱難」。

部隊行此險地,一旦敵人有所察覺,那將是全軍覆沒。

即使敵人沒有察覺,自己能不能從險地中從出來仍然是個問題。

2、既然是「偷渡」,不可能用太多人,最多幾千精銳而已。

這幾千人將面對涪城守軍,綿竹守軍和成都蜀漢的中央部隊,如果蜀軍臨威不亂,固守待援,那麼鄧艾這幾千人後無援軍,內無糧草,能有作為嗎?恐怕很難。

雖然如此,但是鄧艾還是堅持了下來,最終偷渡奇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上天眷顧鄧艾,鄧艾偷渡成功後,攻下涪城,而後攻下綿竹,威逼成都。

後主劉禪投降,存在幾十餘年的蜀漢滅亡。

鄧艾就這樣「涉險」過關,立下了奇功。

鄧艾此次奇謀成功不僅讓蜀漢政權滅亡,還為日後滅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點讚和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鄧艾克蜀,魂歸綿竹大沙包

相傳,三國時綿竹就有一條茶馬古道通往藏羌地區,這是一條繁忙而又熱鬧的商貿通道。東通綿陽,南通德陽、廣漢,直達成都。西通什邡、彭州、都江堰,向北綿竹可通安縣睢水,阿壩茂縣、松潘,並達西藏。在通往...

鄧艾為什麼能以2000餘人滅掉蜀國?

公元263年,魏國司馬昭兵分三路,共十六萬人進攻蜀漢,其中西路鄧艾領兵三萬出狄道,進攻沓中的姜維,中路諸葛緒領兵三萬進攻陰平,以阻截姜維的退路,東路鍾會率領剩下的十萬進攻漢中。結果雖然鍾會順利攻...

蜀漢的最後120天(二)

上文說到姜維在劍閣關堅守月余,鍾會因後勤困難意欲退兵,這場戰爭似乎就要終止。而這時鄧艾劍走偏鋒,出奇策將戰局扭轉。曹魏伐蜀三路齊進,鄧艾擊敗了姜維,鍾會基本拿下了漢中,而中路負責堵截姜維去路的諸...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