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進攻劍閣,鄧艾偷渡陰平,劉禪為什麼要拒絕大將霍弋的援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52期 文/無常奉天玉)

公元263年,曹魏大將軍司馬昭,不顧群臣反對,毅然發動了滅蜀之戰。

這一戰中,曹魏名將鄧艾,僅率少數兵馬,偷渡陰平,大破諸葛瞻,直逼成都城下。

蜀漢後主劉禪,在成都城內,手下即無大將,也無兵馬,竟被鄧艾數千疲軍,迫得束手投降。

劉備建立四十二年的蜀漢政權,畫上了句號,令人唏噓不已。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鄧艾大軍到達成都之前,有一個大將,請求率軍回援,但是劉禪選擇了拒絕。

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又為何這樣做呢?

這個請求回援的人,名為霍弋,是蜀漢名將霍峻之子。

滅蜀之戰的時候,霍弋駐守在南中,手下有萬餘兵馬,他得知了魏軍入侵的消息之後,上表請求回軍,劉禪並沒有應允。

《三國志》記載:「弋聞魏軍來,欲赴成都,後主以備敵既定,不聽」。

在蜀漢危急存亡之際,劉禪為什麼不讓霍弋率軍返回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最初戰況並不危急,不需要霍弋回軍

曹魏大軍伐蜀,最初並非為了滅亡蜀漢,司馬昭只不過是想積累戰功罷了。

這一戰最開始的時候,戰局也並非一邊倒:本來奉命糾纏姜維的鄧艾,被姜維甩脫,諸葛緒也沒取得什麼像樣的戰果,反而被鍾會參了一本,被收押回了洛陽,至於主將鍾會,則被姜維阻在了劍閣,並處於敗勢,無奈後退。

《三國志·鍾會傳》記載:「會與緒軍向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拒守。

」這種情況下,劉禪根本不會料到蜀漢的滅亡,也沒有必要,讓霍弋回軍。

二、對諸葛瞻能力的信任

之後鄧艾偷渡陰平,經江由、涪城而入蜀,劉禪派出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前去迎敵,隨之前往的,還有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的兒子黃崇等名將之後,所率的軍隊,也是蜀漢的御林軍。

要知道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並沒有將數萬兵馬全部帶去,畢竟陰平道非常艱險,並不適合大部隊行動,他僅是挑選精銳,帶了一部分人馬,而且翻山越嶺之後,已經疲憊不堪,此消彼長之下,劉禪一定認為諸葛瞻等人必勝。

三、黃皓的干預

劉禪寵信宦官黃皓,而黃皓信巫蠱之術,一直向劉禪傳遞敵軍不會到來的觀點,甚至在之前,就曾勸說劉禪撤掉了陰平的一千守將。

在這個時候,戰況並沒有一邊倒,蜀漢看起來不會有危險,劉禪自然樂得聽黃皓的吉祥話,沒有把入侵的魏軍當回事。

四、有巴西軍回援

眾所周知,南中地方偏遠,算是不毛之地,霍弋就算率軍回援,也需要大量的時間。

劉禪真正意識到自己需要援軍的時候,再想召霍弋根本來不及了,於是他調回了距離較近的巴西軍,領兵的人物則是蜀漢的大將軍閻宇。

如果閻宇順利率軍回援,成都或可無失,可是這位大將軍,在回援的路上,率領著手下的大軍,「失蹤了」——《三國志》明確記載,他僅在巴西留下了兩千兵馬,並讓副將羅憲守城,自己率軍回了成都,可是直到劉禪投降,他也沒有出現,而且史料中,再也沒有任何關於他的記載。

五、避免南中發生動亂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他不讓霍弋援,或許還有害怕南中再度混亂的原因。

眾所周知,南中地區,聚齊著無數的南蠻,這些少數民族的人,沒有忠義的概念,他們只要抓住機會,就會發動叛亂,例如劉備敗於夷陵,託孤白帝,蜀漢內部不穩的時候,他們就立馬叛亂了。

這個時候,有霍弋鎮守,他們或許鬧不出什麼動靜,可是如果霍弋的大軍一開拔,當地會出現什麼狀況,便不好說了,那個時候,蜀漢或許會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劉禪拒絕霍弋回援成都,最終導致了政權的滅亡,令人唏噓,令人遺憾,但是站在當時劉禪的角度來考慮,他拒絕霍弋回歸,卻是較為正確的選擇。

當然,如果霍弋能夠回援成都,說不定蜀漢還不會滅亡。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