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魏王朝如此短命,亡於司馬一族,曹丕負有主要責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命也!曹魏前兩位皇帝,丕叡父子短命,不及司馬仲達命,司馬懿死的時候,曹魏的第三代皇帝曹芳還在呢而且,懿活了73歲。

劉備與劉禪父子倆相繼活到蜀漢亡後,然而曹魏的宗親和士族統治權之爭,激發了仲達及其後代為生存而進行的與曹氏宗親的奪權,這使司馬懿雖無篡位之心,但其子嗣則在當時的條件下宜或有代魏之謀,人心向背,黃袍加身,司馬懿輔佐曹丕戰勝了曹操曹植父子當上了魏王。

在曹丕稱帝之後幾次欲廢太子曹叡,曹叡尋求司馬懿的幫助,後來才承繼了曹丕位,開國兩代皇帝都與司馬懿的心計輔佐有關係,及至後來曹芳、曹髦和曹奐都是司馬氏的上扶,本來司馬懿一心忠魏,未有奪權造反之心。

再說曹叡,在掌權前期還是幹了許多正事,諸如平鮮卑、滅公孫淵等,但到了後期就喜大興土木,廣造宮室,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消耗大量人力。

廣選天下美女入宮,耽於享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曹叡崩洛陽嘉福殿,年僅三十六歲,諡號明皇帝,廟號烈祖。

其太子曹芳繼位,遺詔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也正是因為這一錯誤任命,為之後司馬氏篡權埋下伏筆。

麻煩就出在曹叡臨死前的託孤大臣上,曹爽和司馬懿,曹爽固然開端藉助宗族的劣勢壓抑住了司馬懿,但他並沒有雞犬不留

對於司馬懿來說,出來干就干,司馬懿正在遼東作戰,任由曹爽擠兌。

司馬懿是一個心思很深的人。

在司馬懿看來,曹爽奪權對他正是機會。

如果說,曹爽不那麼進逼他,可能他的機會反而少。

老子謂「將欲歙之,必故張之」,要使你的對方消退下去,先要讓他擴張開來。

吹一個氣球,它吹得不夠大的時候,很有彈性,不容易把它弄破。

要把它弄破,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吹,氣球太大了,太太亮了,再吹大,輕輕一捅,「砰」就爆了。

讓對方無限膨脹,無限擴大,最後被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政變勝利,一舉把握了大權,曹魏的山河根本落入司馬氏手中。

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曹魏自身埋下的禍源:當初曹丕為了穩固地位大大削弱宗族,整個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篡位次數最多,九品中正制大大強化士族力量削弱君權使得一旦皇帝能力稍衰就容易導致權力旁落,導致宗室無力反抗。

司馬家族開始權傾朝野。

這段時間內,曹魏雖然朝政動盪,但對外的開疆拓土之路則是一路凱歌,前後兩次大敗高句麗,破東濊、平濊貊、滅韓濊,朝鮮半島的半數之地併入曹魏版圖。

之後,司馬懿及子司馬師、司馬昭陸續壓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毋丘儉(正元二年,公元255年)、諸葛誕(甘露二年,公元257年)的軍事叛亂和其他朝臣的反抗,鞏固了司馬氏的統治。

從此之後,魏國的皇帝年輕化,實際權力掌握在士族階層和司馬氏手裡,蜀漢劉備只對諸葛亮託孤,甚至說劉禪如果不行,你可以取代他,劉備要劉禪把諸葛亮當他的父親一樣,這一點劉禪基本上是默認的,雖然劉禪曾經懷疑過諸葛亮,但並沒有剝奪和責備諸葛亮的權利和地位,而只是問問罷了。

蜀漢宗親自始至終沒有大範圍地出現在蜀漢政治視野中,士族和宗親的尖銳矛盾不突出。

它的武將矛盾和文臣矛盾是服從於中央統治的矛盾。

(歡迎關注看一下我的其他百篇精彩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城府那麼深,為何偏偏懼怕曹叡?

三國時期,除了諸葛亮意外,最令人敬佩的也就是司馬懿了,因為這個人物也是一個比較厲害的角色,不僅有才能,還有實力。可能他的能力跟曹家不相上下,但是不知為何一直沒有實施篡權,那麼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看三國後期曹氏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斷送掉政權的

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時期一代梟雄,一手建立起來的魏國是最有希望結束三足鼎立、完成國家一統的政權,他一生都認為他的敵人只是吳和蜀,其他人都不配稱英雄。但曹操萬萬沒想到,在他死後短短45年,他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