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後期曹氏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斷送掉政權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時期一代梟雄,一手建立起來的魏國是最有希望結束三足鼎立、完成國家一統的政權,他一生都認為他的敵人只是吳和蜀,其他人都不配稱英雄。

但曹操萬萬沒想到,在他死後短短45年,他的謀士之臣司馬懿的司馬家卻謀篡了他的曹氏天下。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司馬氏的篡權始於司馬懿,司馬懿善於隱忍,熬死了三代魏王,一朝發作就確立了司馬氏在曹魏政權中的主導地位,為後來司馬炎稱帝奠定了基礎。

那麼司馬氏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竊取魏國的政權呢?

一、司馬懿的發跡史

說起司馬懿就不得不說司馬懿的家族,司馬懿的家族從其高祖父開始就已經在朝中擔任官職,但是其地位都不是特別的顯赫。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早年司馬防在任時曾經舉薦過曹操,所以一直和曹操保持著較為良好的關係。

司馬防育有八子,司馬懿排行老二,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司馬懿年輕的時候就很有名望了,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之人;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椽(代表地方太守、國相向朝廷申報地方治理情況的官員)。

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與六卿相當,掌水利、營建之事),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做事,便藉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

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也就作罷。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開始用強制手段徵用司馬懿為文學掾(管理學校,教授弟子的官職)。

曹操對使者說「如果不聽徵招,就殺了他」。

司馬懿恐懼,只得就職。

曹操讓他與曹丕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

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小心謹慎,勤勤懇懇,未有大的作為。

當曹操死後,一個無比廣闊的舞台就展示在司馬懿的目前,讓他隨意的發揮。

二、曹操為何不殺司馬懿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曹操早就看出了司馬懿的狼子野心,曹操幾次想殺掉司馬懿,因為一些原因未能如願,最終留下禍根貽害子孫。

我認為曹操是人不是神,既不能知過去,也不能知未來,怎麼能知道後來司馬氏取代曹氏建立了晉朝呢。

後人大多根據結果推導出一些英明的見地,強加給先人以增加其光輝形象,這是極不負責任的。

雖然如此,但是曹操對司馬懿抱有戒備之心倒是真的,準確的說,曹操是對士族不放心,對於士族,既要用,也要防。

士族又稱世族、門閥等,特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

雖然士族勢力強大,但是對於統治階級來說,殺死士族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為什麼連曹操也對士族不放心呢?

首先士族是一個群體,並不是指單一的某一個士族,其次士族也不是權利高,而是規模大勢力強。

殺死一個士族容易,誅盡天下士族難,當然也沒有必要。

無論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政府,作為統治者必須得有支持自己的階層,這就像現在的資本主義國家選舉前都拚命要富人支持一樣。

而士族階層因為教育和官職壟斷的原因,順理成章的成為古代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的一大階層,士族多出能人,是統治階級爭取的主要對象,而平民多文盲,不能依靠。

所謂得到士族的支持,就得到了半個天下一點也不誇張。

早期曹操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個「非士族政權」。

曹操一直對士族把持言論,文化,知識不滿,所以才提出「唯才是舉」一說。

後來他成了魏王更是開始打壓士族,不僅因為自己的理想,也為了恢復統一和取代漢朝。

打壓士族摧毀忠於漢朝的士大夫的精神理念,縱有副作用,但又看似是不得不踏出的一步。

他不信天命,厲行法治,抑制兼并,破格用人,提倡節儉,不慕虛名,簡直就是挖士族的祖墳!曹操雖然表面風光,其實終其一生也未能斗得過士族。

曹操死後曹丕在中原士族的擁戴下當了皇帝,更是提出了所謂的九品中正制。

說穿了,就是由士族壟斷做官權,然後在士族內部按照聲望的高低、門閥的上下、勢力的大小來分配官位官職。

這是曹丕的勝利,也是曹操的失敗。

曹操殺不了司馬,更殺不了士族。

三、曹操子嗣多短命

平心而論曹操的子嗣質量是很高的,曹植、曹丕、曹彰、曹沖都分別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能,但無一例外都是短命鬼。

曹操的接班人曹丕,也就是後來的魏文帝,只做了7年皇帝就死了。

棒子傳到了曹操孫子曹睿手上的時候,曹睿才22歲,本想著年少力壯,多干幾年,沒成想只幹了12年就死去,而且膝下並無子嗣,最後只能把棒子交給8歲的養子曹芳,最後慘遭司馬懿篡權。


縱觀曹魏最後的45年,竟走馬觀花般的換了5位皇帝!曹氏繼承人接班年齡越來越低,存活時間越來越短。

常言道主少多疑,8歲曹芳的繼位打破了司馬懿效忠曹氏政權的最後一絲念想,一個沒有資歷威望的兒皇帝,就相當於一個赤身的美女,就是不為自己考慮,為兒孫計,司馬懿也必須行動了。

四、司馬炎篡位為何曹氏宗親沒有起兵反抗

1、人丁不興旺

自曹操之後,曹氏宗親多早夭,而且人才逐漸凋零。

曹丕長子曹睿當皇帝12年,居然生兒子來一個死一個…一個朝代到第二代皇帝就要過繼子嗣,那還能長的了?曹睿本來有八個兄弟,但是到了曹睿繼位之後,先後有6個兄弟去世,此時只有曹睿和曹霖兩兄弟碩果僅存。

不僅如此,其他6兄弟的子孫也都斷絕,極大的孤立了曹睿的大宗地位。

2、不讓宗親掌兵權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劉協的「禪讓」,登基為帝,建立魏國,史稱曹魏。

曹丕也大封宗室,對於至親全部封王封侯。

大概曹丕對西漢王朝皇族七國之亂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他對各位親王具有嚴格的限制,這時候的親王只是有一個王爵的虛名,寄住在封國采邑之上,沒有實際的軍事力量。

為防止本家兄弟們奪權,曹丕採取強幹弱枝原則,就是嫡系繼承人有權利,其餘分支家族沒有兵權,而嫡系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繼位的皇帝)的權利又被士族(就是司馬懿、陳群等家族勢力)和其他皇帝親信大臣(就是庶族張郃、徐晃等人)共同分有,曹操在位時,使用士族的人出謀劃策,但不給士族兵權,曹操自己占大部分兵權,剩餘一部分兵權給庶族,曹丕把兵權給了士族,這樣庶族失去兵權,曹氏本家分支又沒有兵權,不幸的是,後來的皇帝曹丕、曹睿壽命很短,沒有對朝臣建立足夠的恩情與威望,同時期,夏侯淵早年間被黃忠所殺,隨著夏侯惇病死,夏侯家地位下降(但也沒有兵權),如果說人丁不旺導致曹魏政權衰落,還可以歸咎於天災,不讓宗親掌兵權,就是人禍了。

以至於司馬氏篡權誅殺曹爽(曹爽當時是曹氏嫡系兵權的掌管者)後,曹氏再也沒有翻盤機會。

五、魏國眾臣對於司馬氏篡位的態度

高平陵之變後,託孤大臣只剩下司馬懿一人,權力也大多集中到司馬氏一家。

但這天下還是曹家天下,皇帝還是姓曹,司馬家要想長久掌權,就必須培育自己的勢力,也就是讓那些所謂的魏臣都成為司馬氏之臣。

而曹魏方面儘管遇到了空前的危機,但人家畢竟是一個正宗老店,那些個大大小小的經理夥計還都是老曹家雇用的,你司馬家想這樣輕而易舉的改個名就把這個店變成自己的,總會讓有些人心裡不舒服。

這種看似大臣之間的矛盾,實則是擁護司馬氏和反對司馬氏的一場較量。

而司馬氏則要逼迫大臣們來選邊站隊,順從者繼續當官安享富貴,不從者則安個罪名予以處死。

這件事在廢除曹芳時表現的尤為明顯,司馬師以皇太后的名義召集群臣商量廢除皇帝曹芳,「群臣失色」,但吃驚之後,朝中大臣還是說「我們都聽你的」。

當然,朝中大臣的服從是迫於司馬氏的淫威,總不免有些「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意味,其內心深處是怎麼想的也不能憑一時一事來判斷。

但那些手握兵權的人就不是這樣,當他們感覺危險來臨的時候,知道和司馬氏沒有什麼道理可講,於是就用武力來說話。

在司馬氏蠶食曹氏政權的過程中,支持曹魏的力量曾發起過三次大規模的武裝抵抗,這就是所謂「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均以失敗而告終,曹魏勢力也隨之徹底覆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家族為何最終能擊敗曹氏家族得天下

三國的歷史波雲詭譎,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太多波瀾壯闊的歷史大事。然而最終三國既沒有歸魏,也沒有歸吳,更沒有歸蜀。三國最後歸於晉,被司馬氏得了天下。那麼為什麼一代梟雄曹操建立的功業就被司...

司馬懿與曹魏政權究竟是什麼關係?

「煮酒論英雄,話談三國。「6月22日起,《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將在江蘇衛視、安徽衛視、優酷視頻播出!作為曹魏時期的重臣與晉王朝的締造者,司馬懿是斷代史和各種專門史無法迴避的人物。但關於司馬懿...

曹操時代那麼強大的曹魏,為什麼被司馬篡位了

三國時期,曹操與曹丕父子可謂是強權政治的代表。曹操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政客逐漸在政治賭博中獲取了實力,先「挾天子以令諸侯」,使漢獻帝成為自己手中的玩偶;然後位及丞相,九千歲加「九錫」,他自己...

高平陵政變——士族的勝利?

隨著《虎嘯龍吟》的熱播,三國後期司馬氏篡權的歷史問題再度登上話題榜。有的歷史愛好者對曹魏政權的旁落得出這樣的論斷——跟隨曹操起兵的譙沛庶族軍功集團逐漸沒落,以司馬氏為代表的士族政治集團興起並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