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討董卓的十八路諸侯分別是誰 討董結束後結局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董卓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

不久令其弟董旻聯合吳匡殺掉上司何苗,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

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討伐董卓,共計18路諸侯。

這18路諸侯分別是哪18路諸侯?討伐董卓結束,18路諸侯結局如何?

影視劇中董卓

討伐董卓18路諸侯:

1、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為曹操所破,嘔血而死。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紹之弟。

初為虎賁中郎將。

董卓進京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

初平元年(190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

後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餘眾奔九江,割據揚州。

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建號仲氏 ,但未受人承認。

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元氣大傷,後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影視劇中的袁術

2、冀州牧韓馥(被袁紹奪了冀州,疑心自殺。

韓馥,字文節,潁川郡(治今河南省禹縣)人。

東漢末年的諸侯,冀州牧。

韓馥擔任過東漢的御史中丞,之後被董卓派為冀州牧;在各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韓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參與者。

韓馥與袁紹也曾經有意立劉虞為皇帝。

當時冀州民殷人盛,兵糧優足,於是袁紹便用計奪取冀州,韓馥被迫投靠張邈;之後張邈與袁紹的使者見面,韓馥以為是要來殺害自己的,於是在廁所中以刻書用的小刀自殺。

韓馥

3、豫州刺史孔伷(董卓部將所殺。

孔伷(zhòu,古同「胄」),字公緒,東漢末年兗州陳留郡人。

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為豫州刺史,同時也是起兵討董卓的地方勢力之一。

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攻殺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個豫州刺史孫堅。

正史中孔伷的事跡較少,只《英雄記》提到他「清談高論,噓枯吹生」。

孔伷

4、兗州刺史劉岱(青州黃巾軍所殺。

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漢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兗州刺史。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打算派兵迎擊,鮑信勸阻說:「現在敵人眾多,百姓恐懼不安,士兵毫無鬥志,顯然我軍不能馬上和敵人相抗,據我觀察,敵人家屬很多,軍中糧草物資極為缺乏,靠搶掠維持給養。

如今對策,與其貿然出擊,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先採取堅守,敵人無法求戰,強攻又徒增傷亡,等其氣勢低落,我們在派精銳出擊,就能打敗他們了。

」劉岱不採納鮑信的意見,堅持出戰,結果兵敗被殺。

影視劇中劉岱

5、河內郡太守王匡(被曹操所殺。

王匡(生卒年不詳),字公節,中國東漢末年的地方軍閥。

兗州泰山郡(位於當今中國山東省泰安市東北方)人。

官至河內郡太守。

起初,在大將軍何進底下,擔任大將軍府掾。

何進去世後,受拜為河內郡太守。

董卓執政時,與各地群雄,同時起兵來討伐董卓。

最後,因妹夫胡母班的親屬和曹操的聯手攻擊,而離世。

在紀傳體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中,皆有敘述到相關事跡;但是,沒像其他群雄一樣,擁有個人傳記。

王匡

6、陳留太守張邈(被曹操擊敗,被部下所殺。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縣)人。

東漢末年陳留太守,漢末群雄之一,曾參與討伐董卓。

在汴水之戰後歸附曹操。

此前因為與袁紹有隙,又曾與呂布交往,袁紹幾次叫曹操殺張邈,但曹操都未聽從,跟張邈更為親近。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帶兵討伐陶謙時,張邈與陳宮叛曹迎呂布為兗州牧。

後呂布被曹操擊敗,張邈跟隨呂布投奔劉備,全家及弟弟張超都被曹操殺於雍丘。

張邈在向袁術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殺。

張邈

7、東郡太守喬瑁(被劉岱所殺。

橋瑁,東漢末官吏。

字元偉,睢陽(今河南商丘)人。

曾任兗州刺史,後為東郡太守。

初平元年(190),假作京城三公書信,發檄文傳至各鎮諸侯,同袁術等起兵討董卓,推袁紹為盟主。

後因與劉岱不和,為岱所殺。

橋瑁

8、山陽太守袁遺(被袁術所殺。

袁遺字伯業,袁紹從兄,初為長安令,後任山陽太守,昔河間張超嘗薦遺於太尉朱儁,稱遺「有冠世之懿,干時之量。

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縱;若乃包羅載籍,管綜百氏,登高能賦,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儔。

」,記載於三國志張超傳記。

曹操評價:「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

」記載於曹丕著《典論》。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作為一路諸侯參與討伐董卓,屯兵酸棗。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前揚州刺史陳溫死(裴松之以「英雄記」注,陳溫是病卒;三國志記載「袁術引軍入陳留。

太祖與紹合擊,大破術軍。

術以餘眾奔九江,殺揚州刺史陳溫,領其州。

」;資治通鑑同英雄記)。

同時,袁紹使袁遺領揚州,袁術擊破之。

遺走至沛,為兵所殺。

袁遺

9、濟北相鮑信(黃巾軍所殺。

鮑信(151年-192年),字允誠(僅見《三國志通俗演義》,正史無記載),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

東漢末年濟北相,討伐董卓的諸路人馬之一。

鮑信受何進徵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陽時適逢董卓進京,鮑信勸袁紹除掉董卓,袁紹不同意。

後袁紹、曹操等人起兵對抗董卓,鮑信也起兵響應。

後聯盟破裂,鮑信勸戒曹操靜觀其變。

青州黃巾軍進攻兗州,刺史劉岱不聽鮑信所勸貿然出戰,兵敗戰死。

鮑信把曹操迎為兗州牧。

在與黃巾軍交戰期間,鮑信為救曹操不幸戰死,曹操後來追記功績,賜封其子。

鮑信

10、北海太守孔融(曹操所殺。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

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

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

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

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

11、廣陵太守張超(曹操所殺。

張超,表字不詳,據嘉靖版《三國志通俗演義》字孟高(另有說法認為他字景明,事實上張景明並不是張超,而是張導),東平壽張(今山東壽張)人,東漢末年的廣陵太守,張邈之弟。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與兄張邈會同其他諸侯參加討伐董卓同盟。

張超推薦臧洪為諸侯同盟宣誓者。

興平元年(194年)夏,曹操討陶謙,遠征徐州。

張超、張邈和陳宮共謀推戴呂布為兗州牧,攻打曹操的根據地兗州。

興平二年(195年)春,曹操回軍,呂布漸漸處於劣勢。

同年八月,張超在兄長命令下保家族守雍丘籠城,曹操猛攻雍丘。

十二月,雍丘陷落,張超被曹操斬殺。

張邈、張超三族被滅。

張超

12、北平太守公孫瓚(被袁紹擊敗,引火自焚。

公孫瓚,字伯圭(出自《劉寬碑陰》,《三國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孫瓚為劉寬門生,參與了劉寬的葬禮,碑陰為當時人甚至本人簽名,故當從碑),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

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

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

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

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

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影視劇中的公孫瓚

13、上黨太守張楊(被部將投曹操所殺。

張楊(《後漢紀》作張陽),字稚叔,并州雲中(今山西原平縣西南)人,漢末群雄之一,割據河內。

漢末宦官專權,他奉大將軍何進之命回并州募兵,此後一直留在上黨攻打山賊。

曾被匈奴單于擄掠為人質。

漢獻帝因為李傕、郭汜叛亂而流落到河東,張楊帶兵來到安邑,被封為安國將軍、晉陽侯。

建安元年,獻帝返回洛陽,張楊因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決定不留在洛陽,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為大司馬。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圍呂布於下邳。

張楊素與呂布相交,想要出兵相救卻因實力不足而辦不到,於是出兵東市,遙為呼應。

不久,其部將楊丑殺張楊以應曹操、致使曹操盡收其部眾。

張楊

14、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黃祖部將所殺。

孫堅(155年-191年),字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東漢末年將領、軍閥,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

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

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

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

孫權稱帝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

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

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

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

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

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

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

孫堅

15、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敗於曹操,病逝。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

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司空袁逢之子。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

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

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影視劇中的袁紹

16、驍騎校尉曹操(病逝。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影視劇中曹操

17、西涼太守馬騰(曹操所殺。

馬騰,字壽成。

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馬超、馬休、馬鐵之父。

馬騰身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性格賢良忠厚,受眾人尊敬。

漢靈帝末年,被州郡署為軍從事,掌領部眾。

累遷至偏將軍。

涼州刺史耿鄙為叛軍所殺後,馬騰與邊章、韓遂等在涼州共同起事。

初平三年(192年),與韓遂共同率眾前往長安,被任命為征西將軍。

興平元年(194年),馬騰企圖連結種邵等誅殺權臣李傕、郭汜,但為其所敗,只得回到涼州。

不久被赦免,拜安狄將軍。

其後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

建安七年(202年),轉為征南將軍,開府。

後與韓遂不和,互相攻擊。

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徵為前將軍,假節,封槐里侯,屯槐里。

之後,馬騰聽從張既的建議,入朝擔任衛尉。

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馬超起兵抗拒曹操。

次年,馬騰與其二子皆為曹操所殺,夷滅三族。

馬騰

18、徐州刺史陶謙(被曹操所敗,憂勞而逝。

陶謙(132年-194年),字恭祖。

丹陽郡(治今安徽宣城)人。

漢末群雄之一。

最初為諸生,在州郡任職,被舉茂才,歷任舒、盧二縣令、幽州刺史、議郎,性格剛直,有大志。

後隨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對抗北宮伯玉,任揚武校尉,之後又隨張溫征韓遂、邊章。

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黃巾起,陶謙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恢復生產。

爾後聽從王朗、趙昱建議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

晚年因戰事上為曹操大敗,徐州大半幾乎遭兵禍所害,以致過度憂勞而逝,終年六十三歲。

陶謙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

三國演義人物簡明統計16(按出場順序)

113、劉岱(?-192年),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東漢末年兗州刺史,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討伐董卓的漢末群雄之一。 114、王匡(?-190年代),字公節,中國東漢末年...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結局

東漢末年,朝綱腐敗,民不聊生,黃巾起義爆發。漢室威信受挫,權力下放,各地方諸侯自組勢力。河東太守董卓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而且他生性兇...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的18路諸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董卓篡權。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八路諸侯為匡扶漢室,歃血為盟,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同討伐董卓,那這十八路諸侯都有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