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的18路諸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董卓篡權。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八路諸侯為匡扶漢室,歃血為盟,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同討伐董卓,那這十八路諸侯都有誰呢?

袁紹

第一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袁紹(?-202年),字本初,漢族,汝南汝陽人。

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袁紹初為司隸校尉,於初平元年(190年)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

此後,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

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

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於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第二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人,袁紹異母同父的弟弟。

初為虎賁中郎將。

董卓掌政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

初平元年(190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

後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眾眾奔九江,割據揚州。

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建號仲氏。

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第三路:驍騎校尉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沛國譙縣人,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劉表、張魯、馬騰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

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

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

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第四路: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少時成名(著名的孔融讓梨講的就是他的故事),幾次辭謝了州郡的辟舉,於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開始步入仕途。

中平初(185年),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

後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因頗有政聲,時人又稱他為「孔北海」。

曹操遷獻帝定都許昌後,孔融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

這時曹操專權,他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每多乖忤,終於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殺。

年終55歲。

第五路:西涼太守馬騰

相傳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

馬騰於漢靈帝末參軍,由於身長力大,性格寬和,待人誠懇而因功升至軍司馬。

由於有羌人血統(其祖曾娶羌人為妻),所以世首西涼。

曹操掌權後,將馬騰招入許都做官。

官封衛尉。

最後為曹操所殺。

其子馬超,孔武有力,武藝高強,最後歸順劉備,成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

第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東吳始祖武烈皇帝孫堅(155-191),字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人。

東漢末期地方軍閥,著名將領。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漢末群雄之一,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

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

孫權建國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孫權

第七路:徐州刺史陶謙

最初為諸生,在州郡任職,被舉茂才,歷任舒、盧二縣令、幽州刺史、議郎,性格剛直,有大志。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開始經營徐州,成為一方諸侯。

興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率領大軍南攻徐州,陶謙憂憤而死,死之前將徐州刺史之位交於劉備。

第八路:北平太守公孫瓚

公孫瓚(?—199年),字伯珪。

因騎乘白馬,人稱白馬將軍。

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

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第九路:冀州刺史韓馥(hán fù)

韓馥擔任過東漢的御史中丞,之後被董卓派為冀州牧為刺史。

在各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時,韓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參與者。

當時冀州民殷人盛,兵糧優足,於是袁紹便用計奪取冀州,韓馥被迫投靠張邈。

之後張邈與袁紹的使者見面,韓馥以為是要來殺害自己的,於是在廁所中以刻書用的小刀自殺。

第十路:豫州刺史孔伷(zhòu)

字公緒,陳留人。

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為豫州刺史,同時也是起兵討卓的地方勢力之一,董卓死後,被其部將李傕等人攻殺。

第十一路:兗州刺史劉岱

(?—192)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

東年漢末年兗州刺史,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漢末群雄之一。

後來在討伐兗州黃巾時,不聽鮑信之勸,擅自進兵,被殺。

第十二路:河內郡太守王匡

(?—192),字公節, 東漢末年兗州泰山(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北)人,河內太守,是東漢末期起兵討董卓的地方勢力之一,被董卓擊敗後敗逃鄉里,想與張邈會合,但被其所殺害的胡母班之親屬聯合曹操攻殺致死。

第十三路:陳留太守張邈

字孟卓。

東平壽張(今陽穀)人。

少時,家中富裕,疏財仗義,廣交朋友,甚至曹操、袁紹都與他有交往。

漢靈帝時,初任騎都尉,後升為陳留太守。

昭寧元年(189)董卓篡權,他與曹操、袁紹等起兵討伐。

次年,戰於汴水,被董卓擊敗。

張邈調集全部兵力追隨曹操,袁紹擔任盟主後驕傲、自大,張邈以正義之詞勸言袁紹,紹怒,指使曹操殺掉張邈,曹操拒絕,張邈甚為感激。

興平元年(194年),張邈還是害怕曹操始終有一日會聽取袁紹先言而殺了自己,聽從其弟張超與陳宮的建議,叛曹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脫離曹操聯盟。

呂布占據濮陽,兗州所轄郡縣除鄄城、東阿、范縣外皆歸順。

次年,呂布被曹操擊敗,張邈隨呂布投奔劉備。

其弟張超護送全家去雍丘,全被曹操圍殺。

張邈向袁術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殺。

第十四路:東郡太守喬瑁

字元偉,梁國雎陽人,太尉橋玄族子。

靈帝末,為兗州刺史,遷東郡太守。

董卓霸京師後,袁紹出奔冀州,東郡太守橋瑁假東漢三公名義,要求州郡興兵討伐董卓,關東州郡紛紛響應。

他們分屯要害,推袁紹為盟主,相機進攻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避關東兵鋒,挾持漢獻帝西遷長安。

關東聯軍本是烏合之眾,彼此欺詐并吞,不久就分崩離析了。

初平三年長安兵變,董卓被殺,關中混亂不已。

初平中,為劉岱所殺。

第十五路:山陽太守袁遺

字伯業,袁紹從兄。

為長安令。

曾任山陽太守,並作為一路諸侯參與討伐董卓。

前揚州刺史陳溫病死後,袁紹後用袁遺為揚州刺史,192年為袁術所敗,袁術然後任命自己的親信陳瑀為揚州刺史,而袁遺敗軍之際為士卒所殺。

第十六路:濟北相鮑信

字允誠,後軍校尉鮑信求見袁紹,說董卓有異心,勸袁紹除之,袁紹不同意,鮑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鮑信於是引本部軍兵投泰山。

後以濟北相身份參加討伐董卓的義軍,鮑信因為怕孫堅搶頭功,暗中令其弟鮑忠出戰。

結果鮑忠為華雄所殺。

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後,以獻帝名義命曹操與鮑信鎮壓青州黃巾起義,於是兩人在壽張迎擊黃巾軍,鮑信深入重地,為敵所殺。

第十七路:廣陵太守張超

東平壽張(今山東壽張)人,東漢末年的廣陵太守,張邈之弟。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朝政後,張超隨其兄張邈討伐之,兵敗被殺。

第十八路:黨太守張楊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張楊奉刺史丁原之命帶兵往見上軍校尉宦官蹇碩,後來蹇碩死,他奉大將軍何進之命回并州募兵,得到一千餘人,此後一直留在上黨攻打山賊。

董卓作亂時,他帶兵在壺關攻打上黨太守,攻陷了幾個縣,士兵、數達到幾千人。

後來,漢獻帝因為李傕、郭汜叛亂而流落到河東,張楊帶兵來到安邑,被封為安國將軍、晉陽侯。

當時張楊想把獻帝迎接到洛陽,然而諸將不從,因此張楊回到野王。

建安元年(196),獻帝在返回洛陽的途中,張楊給獻帝供應糧草,來到洛陽,因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決定不留在洛陽,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為大司馬。

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圍攻時,他曾出兵響應呂布,但卻被部將楊丑所殺。

而楊丑又很快被張楊的部將眭固殺死,當時眭固想要同袁紹聯合。

曹操派部將史渙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殺之,盡收其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人物簡明統計16(按出場順序)

113、劉岱(?-192年),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東漢末年兗州刺史,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討伐董卓的漢末群雄之一。 114、王匡(?-190年代),字公節,中國東漢末年...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

十八路討董諸侯最後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朝綱崩壞,曹操矯詔與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領兵奔洛陽而去。可惜,各路諸侯,心懷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盤,討賊聯盟不久便分崩離析。從此,東漢進入群雄爭霸...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下)

接上回,先重溫十八鎮都有誰?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

聊侃三國——十八路諸侯結局如何?(上)

先看《三國演義》第五回: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結局

東漢末年,朝綱腐敗,民不聊生,黃巾起義爆發。漢室威信受挫,權力下放,各地方諸侯自組勢力。河東太守董卓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而且他生性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