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龍場悟道是怎麼一回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王陽明龍場悟道是怎麼一回事?
王陽明從年輕時代起,就精研理學,尤其對朱熹的格物致知充滿崇拜,以至於格竹七天,產生幻視幻聽,由此對朱熹的格物致知產生懷疑。
後來又精研道家學說,佛家學說,但到三十七歲,似乎仍然沒有悟道。
直至因為反對宦官劉瑾,受劉瑾迫害追殺,最終到達貴州附近的萬山之中的龍場。
他在龍場,艱苦至極,地處萬山包圍,蛇猛出沒,語言不通,甚至還擔心劉瑾的追殺。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之下,一天深夜,他興奮異常,歡呼雀躍,他忽然感到自己領悟了人生至理,領悟了「格物致知」的真諦,終於得道。
他所領悟的格物致知的真諦,就是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聖人的道理並不是要向外索求於事物,而是人本身就具備聖心,無須外求,從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錯誤的。
儒者的責任就是要喚醒人的良知,並讓人將良知貫徹到自己的行動之中。
王陽明這個悟道的過程,就是一個頓悟的過程。
幾十年的追求,一朝頓悟,終成一代大儒。
王陽明何以久沒悟道,到了龍場之後突然悟道?這頓悟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條件是什麼?研究王陽明的悟道似乎也能領悟一些「頓悟」的真諦。
王陽明龍場悟道
三年戊辰①,先生三十七歲,在貴陽。
春,至龍場②。
先生始悟格物致知。
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中,蛇虺魍魎③,蠱毒瘴癘,與居夷人鳺舌難語④,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
舊無居,始教之范土⑤架木以居。
時瑾憾⑥未已,自計得失榮辱皆能超脫,惟生死一念尚覺未化,乃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久之,胸中洒洒。
而從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飼之⑦;又恐其懷抑鬱,則與歌詩;又不悅,復調越曲,雜以詼笑,始能忘其為疾病夷狄患難也。
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⑧,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
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乃以默記《五經》之言證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經臆說》。
居久,夷人亦日來親狎⑨。
以所居湫濕⑩,乃伐木構龍岡書院,及寅賓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以居之。
思州守⑾遣人至驛侮先生,諸夷不平,共毆辱之。
守大怒,言諸當道。
毛憲副科令先生請謝⑿,且諭以禍福。
先生致書復之,守慚服。
水西安宣慰⒀聞先生名,使人饋米肉,給使令,既又重以金帛鞍馬,俱辭不受。
始朝廷議設衛於水西,既置城,已而中止,驛傳尚存。
安惡據其腹心⒁,欲去之,以問先生。
先生遺書析其不可,且申朝廷威信令甲,議遂寢。
已而宋氏酋長有阿賈、阿札者叛宋氏,為地方患,先生復以書詆諷之。
安悚然,率所部平其難,民賴以寧。
(《王陽明全集》下冊,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
【注釋】①三年:指明正德三年,農曆戊辰年,公元1508年,王陽明37歲。
②龍場:地名,在貴陽西北七十里,在今貴州修文縣。
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此地當驛丞。
此處萬山叢薄,苗、僚雜居。
③蛇虺(huǐ)魍魎(wǎngliǎng):指蟲蛇精怪。
④夷人:夷,我國古代對東部少數民族的統稱。
鳺(fū):火斑鳩。
鳺舌難語,指語言無法溝通。
⑤范土:用模板築土牆。
⑥瑾憾:指遭宦官劉瑾迫害追殺之事。
⑦析薪:劈柴。
作糜(mí),煮粥。
飼:餵。
⑧中夜:夜半。
格物致知:王陽明年輕時非常信奉朱熹倡導的格物致知,曾經格竹七天,一無所獲,竟至對格物致知產生懷疑。
至此,他對格物致知有了新的理解。
⑨親狎:親近。
⑩湫濕:低下潮濕。
⑾思州守:思州太守。
思州,明代州府名。
龍場歸思州管轄。
⑿毛憲副:即毛伯溫,時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科令:本指法律條文,此指下正式文書。
⒀水西:貴州州府名。
宣慰,官名,即宣慰使。
安宣慰,安氏宣慰使。
⒁安惡據其腹心:安氏因為朝廷準備在水西設衛置城而感到不安。
王陽明龍場悟道的內在根本原因
明正德三年春,陽明先生經過千辛萬難來到了貴州龍場,任龍場驛。就在這裡,王陽明的「龍場悟道」奠定了陽明心學的基礎,讓宋明理學到他這裡開放出新的別樣的「心花」,從此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更加「百花齊放」...
淺談大明王朝第一猛人、牛人、永垂不朽
儒家將「三不朽」當成畢生奮鬥之目標:立德立功立言。有人說,我國歷史上能夠做到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稱於世,對傳承與發展儒學的貢獻尤為卓著。其學上...
一代聖人王陽明,頗具神秘色彩的龍場悟道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
從廷杖之辱到龍場悟道
從廷杖之辱到龍場悟道史飛翔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因晚年居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有明一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明史《王守仁傳》這樣記載王陽明:守仁天姿異敏。年十七謁上饒婁諒,與論朱子格物大指。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