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的兩位諸葛亮鐵粉,一手炮製了聞名遐邇的「空城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小河對岸

空城計,為三十六計之一,也是《三國演義》中刻畫諸葛亮智慧超絕的最為代表之作。

但是,此諸葛亮的得意之作卻是件懸疑之事,其最早的出處是裴松之所引「郭沖五事」,而注《三國志》中的其中一則故事。

據《蜀記》記載,西晉初年,扶風王司馬駿(司馬懿第七子)鎮守關中時,與高平人司馬(官職)劉寶、滎陽人長史桓隰等諸官屬士大夫一起談論諸葛亮。

而談論者多譏諷諸葛亮託身非國,又不能度德量力,力小而謀大,徒使蜀地百姓勞苦。

唯有金城人(今甘肅蘭州)郭沖卻不以為然,語出驚人。

郭沖認為諸葛亮的權智英略,超過了管仲、晏嬰(皆為春秋時期的齊國名相),只不過是功業未成罷了。

而參與討論者就更加疑惑了,於是,郭沖便陳述了諸葛亮不為人知的五件事,以證明諸葛亮的權智英略。

劉寶等人便都不能再與郭沖辯駁了,據說司馬駿也讚許了郭沖之言。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說道,雖然大家都很希望聽到對諸葛亮的讚美之言,然而郭沖所言的五件事,卻皆有可疑之處,並對其一一加以辯駁。

而「空城計」就是「郭沖五事」中的第三件。

據「郭沖三事」言道:(諸葛)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

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偪,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

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

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

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

"候邏還白,如亮所言。

宣帝後知,深以為恨。

裴松之的質疑觀點是:其一:時間點對不上。

陽平在漢中,而諸葛亮屯守陽平之時,司馬懿為荊州都督,鎮守宛城,而至曹真死後,才與諸葛亮在關中相抗。

曹魏也的確曾有一次遣司馬懿自宛城出發、經西城而西向攻蜀,卻遇上大雨、道路受阻而班師。

而自此以後,再無陽平交兵之事。

其二,司馬懿既領二十萬大軍,已知諸葛亮兵少力弱,即便疑其有伏兵,又怎會輕易退卻。

其三,諸葛亮為人謹慎,魏延每欲分兵萬餘而與諸葛亮異道會於潼關,諸葛亮都不准許。

諸葛亮既不許魏延分兵萬餘別統,而其自身又豈會輕易脫離大軍,而不作防守。

裴松之認為郭沖對司馬駿所言之事,乃是彰顯司馬懿之短,公然在司馬駿的面前談論其父(司馬駿為司馬懿之子)的短處,乃是理所不容之事,故而說道,司馬駿也讚許郭沖之言,以增加其可信度。

(郭沖五事,見載於晉朝史學家王隱所著的《蜀記》)。

而從三國時期的相關人物傳記來看,諸葛亮的空城計乃是子虛烏有之事。

而從中可以看出,不但郭沖是位諸葛亮鐵粉,記載「郭沖五事」的晉朝史學家王隱更是位諸葛亮鐵粉,此兩人一手炮製了聞名遐邇的「空城計」。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三國中空城計真的存在嗎?

說到空城計到家肯定會想到:蜀將馬謖失守街心亭,魏將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大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說明《三國演義》是有一回的,但是歷史中...

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並不是真的

《蜀記》一書記載了郭沖說的諸葛亮一生五件聞於世的事情,其中就有空城計。話說諸葛亮屯於陽平,派魏延主力東線作戰,自己帶領兵馬守城,結果司馬懿避開了蜀軍主力,帶兵直趨陽平。待消息傳來時,魏軍離城只有...

「空城計」的創始不是諸葛,而是孟德

「空城計」究竟是怎麼弄來的呢,羅貫中編的??其實不然,在魏亡之後,對於諸葛亮的敬重和推崇就開始了,當然這裡面有原因,有道理,這些原因、道理我們以後再說。在晉代有一個叫郭沖的人,這個郭沖大概是諸...

空城計的發明者並非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彈琴退魏兵的「空城計」精彩描寫。這個「空城計」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中有這樣的記載:「亮屯於陽平……亮唯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僵...

三國志的諸葛亮空城計:並非演義上獨有!

三國演義的空城計幾乎婦孺皆知;因為大意街亭,漢軍主力不得不後退,所以諸葛亮作為主帥在西鄉縣城大開四門,魏軍主帥司馬懿遠來奔襲。結果發現諸葛亮異常鎮定,而且在城樓上撫琴,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心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