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誰應當是正統?軍事實力才是王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之中誰應當是正統?軍事實力才是王道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

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節選自毛批《三國演義》第一回

每當讀起這段話,相信很多網友會懷著「滿腔熱血」想騎馬踏平天下。

的確,由於三國那個混亂與動盪的歷史環境,造就了諸多英雄,同時也使得哪些充滿智慧的謀士得以發揮自己的才能。

從陳壽著《三國志》,到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再到現在各種三國題材影視劇層出不群,讓三國成了我們茶餘飯後所談論的一大熱點。

而其中有一個話題,誰應該是正統?有人說支撐劉備光復漢室,也有人說支撐曹操一統天下,當然也有人支撐孫權座山觀虎。

今天,小編將站在理性角度為大家分析究竟哪一方更適合做正統。

一,政權合法性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政權的建立需要有著一定的合法性才能讓人信服得到更多的人支持。

由於東漢末年漢朝政府幾乎已經失去了統治能力,魏蜀吳三國在建國之前的合法性沒有太大區別。

而涉及到建國稱帝,三國均對其合法性進行了一番工作。

魏國:逼迫劉協退位,以接受禪讓的名義建國。

封劉協為山陽公,最後得以善終。

曹丕沒有通過政變的方式結束漢朝可謂是明智之舉,畢竟漢朝頹廢,劉協以無心統治,殺了反而遭到罵名,並且失去了建國的說服力。

同時在定年號的時候,也下了一番心思。

按照中國五行說法漢朝屬「火」德。

火滅而土出,而土又是黃色,故定年號為黃初,寓意魏取代漢是五行的自然規律。

蜀國(漢):據記載劉備得知曹丕稱帝,以為劉協被殺,認為曹丕篡漢。

自己便以漢室宗親的名義稱帝,定國號為「漢」,年號「章武」,政治理想要光復漢室。

吳國:孫權在曹丕和劉備稱帝之後,並未馬上稱帝,而是向魏國稱臣。

年號定為黃武,魏國和蜀國年號各取一字。

從出土的歷史資料來看,此時吳國在外交上使用魏國年號,而在吳地繼續使用劉協「建安」的年號。

七年後,孫權稱帝,年號「黃龍」。

至於合法性上面則是採用找「大師」算命的方法獲得。

從以上三國可以看出,在法理上魏國占有一定優勢,隨然脅迫劉協退位,但在後續工作上做的很好,找不出太多BUG。

蜀漢方面首先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就極具爭議,其次魏國接受禪讓一定會對內外宣傳自己的仁慈,劉備不可能不知道劉協沒有被殺,自己卻為了政治理想把劉協「說死」,到底是為了漢室還是自己?吳國似乎沒有一統天下的理想,在建國稱帝方面實在沒招竟採用「請大師」的方法(笑)。

二,軍事實力

軍事實力屬於對外的硬實力,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往往軍事實力強的一方最有機會一統天下。

魏、蜀、吳三國人口比較:

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魏國有103萬戶,443.28萬人;

從兩點變化得知蜀國每戶大約有3.4口人;吳國每戶大約有4.3口人,魏國每戶大約有4.3口人,三國之中魏國人口最多,吳國其次,蜀國最少。

在三國時期各國的常備兵維持一般都不超過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這也是一個基本的規律,只有蜀國例外,卻也相差無幾。

蜀漢滅亡時只有23萬戶,94萬人,軍隊也只有10萬出頭。

吳國滅亡時約40萬戶,230人,軍隊有20餘萬。

蜀漢在三國後期軍事上比較活躍,但蜀漢發展至後期,人口不足百萬。

由以上數據得知魏國是三國中軍事實力最強的,當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下,魏國也是最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

此外,從諸葛亮五次北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端倪,實際上諸葛亮已經覺得「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不現實了,他只是爭奪隴西擴充人口而已,給蜀國留一條後路。

三國後期,三國的人口總數不到800萬,要知道漢朝全盛時期人口有5000萬之多,戰爭對於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災難,只有儘快統一結束戰亂,百姓才能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人口才能逐漸增長。

三國之中,短期內只有魏國有統一的能力。

並且魏國採用九品中正制,相較於漢代的察舉制是一個進步,所以,從軍事實力上以及歷史發展的角度上考慮,魏國正統當之無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