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誰應當是正統?軍事實力才是王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之中誰應當是正統?軍事實力才是王道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
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節選自毛批《三國演義》第一回
每當讀起這段話,相信很多網友會懷著「滿腔熱血」想騎馬踏平天下。
的確,由於三國那個混亂與動盪的歷史環境,造就了諸多英雄,同時也使得哪些充滿智慧的謀士得以發揮自己的才能。
從陳壽著《三國志》,到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再到現在各種三國題材影視劇層出不群,讓三國成了我們茶餘飯後所談論的一大熱點。
而其中有一個話題,誰應該是正統?有人說支撐劉備光復漢室,也有人說支撐曹操一統天下,當然也有人支撐孫權座山觀虎。
今天,小編將站在理性角度為大家分析究竟哪一方更適合做正統。
一,政權合法性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政權的建立需要有著一定的合法性才能讓人信服得到更多的人支持。
由於東漢末年漢朝政府幾乎已經失去了統治能力,魏蜀吳三國在建國之前的合法性沒有太大區別。
而涉及到建國稱帝,三國均對其合法性進行了一番工作。
魏國:逼迫劉協退位,以接受禪讓的名義建國。
封劉協為山陽公,最後得以善終。
曹丕沒有通過政變的方式結束漢朝可謂是明智之舉,畢竟漢朝頹廢,劉協以無心統治,殺了反而遭到罵名,並且失去了建國的說服力。
同時在定年號的時候,也下了一番心思。
按照中國五行說法漢朝屬「火」德。
火滅而土出,而土又是黃色,故定年號為黃初,寓意魏取代漢是五行的自然規律。
蜀國(漢):據記載劉備得知曹丕稱帝,以為劉協被殺,認為曹丕篡漢。
自己便以漢室宗親的名義稱帝,定國號為「漢」,年號「章武」,政治理想要光復漢室。
吳國:孫權在曹丕和劉備稱帝之後,並未馬上稱帝,而是向魏國稱臣。
年號定為黃武,魏國和蜀國年號各取一字。
從出土的歷史資料來看,此時吳國在外交上使用魏國年號,而在吳地繼續使用劉協「建安」的年號。
七年後,孫權稱帝,年號「黃龍」。
至於合法性上面則是採用找「大師」算命的方法獲得。
從以上三國可以看出,在法理上魏國占有一定優勢,隨然脅迫劉協退位,但在後續工作上做的很好,找不出太多BUG。
蜀漢方面首先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就極具爭議,其次魏國接受禪讓一定會對內外宣傳自己的仁慈,劉備不可能不知道劉協沒有被殺,自己卻為了政治理想把劉協「說死」,到底是為了漢室還是自己?吳國似乎沒有一統天下的理想,在建國稱帝方面實在沒招竟採用「請大師」的方法(笑)。
二,軍事實力
軍事實力屬於對外的硬實力,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往往軍事實力強的一方最有機會一統天下。
魏、蜀、吳三國人口比較:
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魏國有103萬戶,443.28萬人;
從兩點變化得知蜀國每戶大約有3.4口人;吳國每戶大約有4.3口人,魏國每戶大約有4.3口人,三國之中魏國人口最多,吳國其次,蜀國最少。
在三國時期各國的常備兵維持一般都不超過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這也是一個基本的規律,只有蜀國例外,卻也相差無幾。
蜀漢滅亡時只有23萬戶,94萬人,軍隊也只有10萬出頭。
吳國滅亡時約40萬戶,230人,軍隊有20餘萬。
蜀漢在三國後期軍事上比較活躍,但蜀漢發展至後期,人口不足百萬。
由以上數據得知魏國是三國中軍事實力最強的,當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下,魏國也是最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
此外,從諸葛亮五次北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端倪,實際上諸葛亮已經覺得「恢復漢室,還於舊都」不現實了,他只是爭奪隴西擴充人口而已,給蜀國留一條後路。
三國後期,三國的人口總數不到800萬,要知道漢朝全盛時期人口有5000萬之多,戰爭對於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災難,只有儘快統一結束戰亂,百姓才能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人口才能逐漸增長。
三國之中,短期內只有魏國有統一的能力。
並且魏國採用九品中正制,相較於漢代的察舉制是一個進步,所以,從軍事實力上以及歷史發展的角度上考慮,魏國正統當之無愧。
武侯北伐是否真的靠譜?北伐是不是個錯誤?夢三國北伐對錯之爭
魏、蜀、吳三國人口比較表,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魏國有103萬戶,443.28萬人;三從兩點變化得知蜀國每戶大約有3.4口人,;吳國每戶大約有4.3口人...
亭台樓閣、峨冠博帶,軍師聯盟中的魏國真的那麼富裕嗎
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劇中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漢末、三國時期到晉統天下,看劇中的場景,自漢末到三國時期的曹魏,大臣們個個峨冠博帶,幾位女主角更是霓羽華裳,即使是平民的裝束大多也是整齊乾淨,讓人感...
真實的三國是什麼樣的,蜀國有實力北伐嗎?看看實力對比就知道了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
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為啥不討伐實力較弱的東吳?
公元208年,曹操基本平定北方,率軍南下,劉備與孫權的聯軍在赤壁之戰中擊敗南下的曹操大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公元221年,劉備...
曹丕稱帝之後,劉備在成都稱帝,孫權也想稱帝,但有一個短板讓他覺得沒有底氣
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文明的起源在中原地區,起碼華夏文明和華夏民族是以中原為中心而形成的。所以,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能擁有「天子」合法名位者都要據中原立國。原本是東...
曹丕臉皮太薄,導致魏國錯失提前60年一統天下的大好機會!
楊角風發作,喜歡就關注吧,不勝感激!為什麼說曹丕臉皮太薄,才導致的錯失一統天下的機會呢?這事還得從關羽大意失荊州說起。關羽敗走麥城以後,被孫權所殺,並搶回了關羽鎮守的荊州。這下子可把蜀國的劉備氣...
稱帝進行曲之三國篇:蜀吳兩國名為聯盟,暗地卻是互相Diss不嘴軟
文 | 江隱龍諸葛亮稱曹魏為「賊」,而王朗尚能將劉備稱為「將軍」,蜀漢看似正邪分明,其實背後正凸顯了其實力上的羸弱,故而不得不過分強調其天命正統。曹魏與蜀漢對彼此的稱呼雖然不一,但雙方均能在各自...
三國的名字,我們叫錯了一千多年,很多人還沒搞明白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很多關於三國的影視劇或者遊戲,裡面的國家劃分就是魏國、蜀國、吳國。在大家的認知中三國就是這三個國家 ,其實在歷史上這樣的稱呼是不對的,在公元220年的時候,曹操的兒子曹丕讓漢獻帝...
蜀國並不在三國之中,分清楚的人不多,真正的三國應是這三個國家
三國歷史可謂是老少皆知,其中的三國故事更是引人入勝,因此很多人喜歡讀三國演義,去了解更多的三國歷史。但是無論是從電視劇中還是影視劇中,或者遊戲之中,都容易混淆一個問題,認為三國是魏國蜀國和吳國,...
稱帝進行曲之三國篇:三國帝王都是如何論證自己帝位的合法性的?
答 | 江隱龍曹丕稱帝後據「五德終始說」正土德,土尚黃,曹丕即改元「黃初」,這也與王莽相同。又漢正火德,水克火,曹丕遂將國都「雒陽」更名為「洛陽」,以應「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
三國到底是哪三國,叫錯了一千多年,很多人還真沒有搞清楚!
從一些三國題材的影視劇,小說,遊戲等作品看到,一般人都是把三國時期的三國分別叫做蜀國、魏國、吳國。其實這種叫法是錯誤的。歷史上,三國真正的稱呼並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