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北伐是否真的靠譜?北伐是不是個錯誤?夢三國北伐對錯之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蜀、吳三國人口比較表,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魏國有103萬戶,443.28萬人;三從兩點變化得知蜀國每戶大約有3.4口人,;吳國每戶大約有4.3口人,魏國每戶大約有4.3口人,四通過比較三國人口統計,得知三國中魏國人口最多,吳國其次,蜀國最少。
三國的政治經濟歷史,得知魏國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當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下,魏國也是最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
相比魏國吳國,蜀國人少地貧,只能以戰養戰。
諸葛亮為啥要發動戰爭?
其一,團結國家蜀國有內亂什麼的就不多說了,其次那是實現他心中的抱負,其實前者顯然比後者要重要得多,其實諸葛不是一個傻子,其實他知道自己沒將帥之才也許他知道他北伐是不會成功的,但是要給蜀國延命也只能以攻代守了。
戰爭是勞民傷財的,如果不一戰那就是等死的份,在諸葛亮看來是弱國更加要發奮。
姜維的北伐導致國內有所損耗這個是不能避免的,只不過他的權力並不像前輩諸葛亮費禕等人那麼高,和劉禪的關係也不是很好,又被鄧艾打出死傷甚多的記錄,所以和諸葛亮比起來有點遜色
諸葛亮北伐則是做好的準備工作,比如都江堰治理和浦元淬火術,雖然如《亮集》和《太平》里都有寫到諸葛亮本人承認蜀國經濟不好(這個是否諸葛亮親口說暫時不深究),但是最終結果上來看,諸葛亮北伐沒有讓國內百姓怨恨,死後還全國百姓請求立碑,和姜維一對比就分出高下了
從蜀中北伐,路途遙遠,車馬難行。
且以一州之力對抗大魏,自保都難,還連年征伐,註定失敗。
後期的諸葛跟維都算是權臣,尤其是諸葛,大權在握,事必躬親,多是一意孤行,數次北伐,勞民傷財,漸漸掏空蜀漢的國力,人才方面也不及大魏。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劉嬋形象
一般來講,很多專家學者對北伐的評價很低,原因就是過於頻繁的發動戰爭最終導致的是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在農業社會,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過頻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口,直接導致的就是經濟的衰退和國力的削弱,也最終導致蜀漢的滅亡。
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絕對不是哪一方的指揮官夠強悍,而是哪個政權的經濟實力以及綜合國力更雄厚,打仗打的就是錢,當時曹魏比蜀漢的經濟和綜合國力都要更強盛,蜀漢屢屢發動戰爭,削弱曹魏國力的目的沒能達到,反而把自己的國力給削弱了,這才是蜀漢滅亡的真正原因。
三家歸晉背後的故事: 蜀國不想亡國, 吳國想要統一
東漢末年經過長達幾十年的兼并戰爭,魏蜀吳三強鼎立的局面越來越明顯。公元220年,曹丕代漢自立建立魏國;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稱帝...
在三國時期,蜀國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歷史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與當局者的執迷,但不可...
如果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東吳出兵淮南,能否牽制住魏國?
看似可以,其實是不行的。且不說東吳出不出兵,即使出兵,也是兵力不足,豈能到達牽製作用,雖然歷史上東吳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楚過兵,不過東吳會為蜀國做嫁衣嗎?白白損耗自己的國力嗎?
蜀漢滅亡如果沒有這個人的存在,或許還能存活數十年?
在三國歷史上,我們說到蜀漢的滅亡,很多人都是覺得理所當然的,因為蜀國是當時三個國家最弱的一個,優勝劣汰在所難免。根據當時數據統計,蜀國人口94萬人,吳國人口230萬人,魏國443萬人。
蜀國全國只剩下90萬人口,諸葛亮為何一再北伐曹魏,空損國力?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而即便是在關羽尚在,多擁有大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