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進行曲之三國篇:蜀吳兩國名為聯盟,暗地卻是互相Diss不嘴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江隱龍

諸葛亮稱曹魏為「賊」,而王朗尚能將劉備稱為「將軍」,蜀漢看似正邪分明,其實背後正凸顯了其實力上的羸弱,故而不得不過分強調其天命正統。

曹魏與蜀漢對彼此的稱呼雖然不一,但雙方均能在各自的天命理論中體系內自恰,那孫吳呢?

孫吳的開國君主在曹丕代漢後適時稱藩,自然與天命無緣。

當時孫權與蜀吳之間爆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夷陵之戰,孫權求和不得,也不容其不向曹魏低頭。

劉備死後,蜀漢由諸葛亮執政,迅速與孫權交好並開始籌備北伐事宜,孫權遂下定決心自立為帝。

三足鼎立,兩弱結盟抗強是求存之道,然而孫權稱帝一事,卻讓蜀漢在政治上陷於兩難的境地。

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在於其君主的漢室血統,孫權稱帝意味著叛漢,這時作為漢朝的繼承國,如何能與這樣一個僭國結盟?然而不結盟勢必不能對抗強大的曹魏。

面對孫權稱帝之舉,蜀漢群臣多有主張斷絕盟約者,此時諸葛亮立排眾議,將政治訴求強壓了下去。

他如此說道:

「權有僭逆之心久矣,國家所以略其釁情者,求掎角之援也。

今若加顯絕,讎我必深,更當移兵東戍,與之角力,須並其土,乃議中原。

彼賢才尚多,將相輯穆,未可一朝定也。

頓兵相守,坐而須老,使北賊得計,非算之上者。

這一番言語,完全以軍事壓倒政治,其表述需要極大的勇氣。

從國策層面來看,如此直白的論調,在三國時代甚至是整個中國歷史都是不多見的。

這誠然是諸葛亮的無奈之舉,而且此舉也的確有著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劉備以漢室正統自居,待其死後的執政者卻與叛漢的孫權保持了聯盟關係,這已經危及到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來源。

此後,諸葛亮又遣使與孫吳約定合力北伐,中分天下,在法律層面承認了吳帝與漢帝的平等地位,此時的諸葛亮可以說已經放棄了——至少是從形式上放棄了蜀漢的天命。

真正的天命是絕不可平分的,蜀漢立國,其正統性來源主要依靠其天命理論,而現在諸葛亮居然權宜而棄之,這對蜀漢人心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也正如諸葛亮的使者鄧芝所言:「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並魏之後,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

」既然是天命,終究不能中分,這一點孫權不僅心知肚明,甚至可以與蜀漢的使者直言,也算是一時豪傑了。

諸葛亮因為結盟而削弱的漢朝的天命,然而對於孫權來說,這一次結盟在政治上則有著無以倫比的利好。

相比於曹丕和劉備,孫權太缺乏稱帝的政治資本了,而現在蜀漢——名義上的漢朝繼承國已經正式承認孫吳的天命了,這一政治事件成了孫吳天命理論最強大的基礎。

孫權既不想承認蜀漢的天命,又需要蜀漢的天命為其地位背書,得失進退之間的矛盾,非個中人難以體會。

蜀漢與孫吳既然已為盟國,則彼此獨立且相互尊重對方的一半「天命」,官方稱呼自然也依對方的國號而定。

蜀漢稱孫吳為「吳」,孫吳稱蜀漢為「漢」,這是國與國之間的禮儀。

然而,在私下裡,孫吳的群臣則一向以「蜀」或「西蜀」相稱,比如孫權所說的「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無所負之。

何以致此?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蜀在萬里,何知緩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漢川,此間始嚴,亦未舉動,會聞魏還而止。

蜀寧可復以此有疑邪」,或是鍾離牧所言的「西蜀傾覆,邊境見侵,何以御之」,可見蜀漢的國威,也僅止步於外交禮節了。

當然,兩國為避免這一尷尬,不約而同地在通關文書中採取了另一個淡化政治取向的作法:蜀漢稱孫權為「東尊」、「東家」、「東主」,稱自身為「西朝」。

諸葛亮在與其兄——同時也是孫吳臣——諸葛瑾的書信中,也用「東西」二字:「贊述東西,歡樂和合,有可貴者。

」三國時代的三分天命,就在這樣的小心翼翼中,一直延續到西晉滅吳。

在日後的歲月里,中國還有不少大分裂時代,然而三國時代的天命路線依然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不源於三國本身,而源於後世歷史的陰差陽錯。

如果三國中有任意一國能統一天下,那在日後的史書中將會出現明確的正統與僭閏。

然而,三國最終由代曹魏自立的西晉統一,而西晉速亡,漸變成了偏安於江南的東晉,這一幕又與蜀漢何其相似……三國時代的天命論,就在這一段歲月中成為後來人稱帝時不可不辨明的歷史課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之中誰應當是正統?軍事實力才是王道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節選自毛批《三國演義》第一回

魏蜀吳三國立國精神之不同及影響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孔門弟子 原創我們一般人說起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潛意識裡都是把三個國家當做一種並列的關係,或說一種平等的關係。尤其是在現代「國與國之間不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的觀念的影響下,對歷...

三國中孫權最晚稱帝,卻讓諸葛亮十分為難

蜀漢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占武都、陰平二郡(具體見上一篇文章),多年的北伐終於有了成果,後主劉禪也很高興,頒布詔書熱情洋溢地讚揚這次北伐,並恢復了諸葛亮丞相之職(因第一次北伐戰敗...

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國 三國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