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進行曲之三國篇:三國帝王都是如何論證自己帝位的合法性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答 | 江隱龍
曹丕稱帝後據「五德終始說」正土德,土尚黃,曹丕即改元「黃初」,這也與王莽相同。
又漢正火德,水克火,曹丕遂將國都「雒陽」更名為「洛陽」,以應「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之意。
曹丕代漢,受禪位,據中原,得玉璽,是不是足以證明其天命之正統了呢?不是。
在這裡,嬴政所提出的「功業理論」得到了弘揚:天下尚未統一,誰有資格稱帝呢?這一理念在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時得到進一步的明確:
「臣愚誠不足以識前代之正閏,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
雖華夏仁暴,大小強弱,或時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獎一國謂之正統,而其餘皆為僭偽哉。
」
以此而論,只要天下沒有統一,皇帝便有名無實,也便不存在正統。
曹魏沒能統一天下,因為與其並存於世的尚有西南的蜀漢以及東南的孫吳兩大帝國。
在蜀漢君主劉備的眼中,劉協的禪讓是為曹丕所迫,自然是不合法的。
曹丕代漢不是受禪,而是「假禪讓為攘奪」,所以作為漢室宗親,劉備有義務也有權利舉起「興復漢室」的大旗,延續漢朝的天命。
然而劉協身為漢朝天子,畢竟已經對曹丕行使了禪讓禮,這一層如何解釋?劉備選擇了相信「漢帝見害」的傳聞,追諡劉協為漢愍帝,隨後——或許有些迫不及待地——登基稱帝。
與後世北宋的欽徽二宗被虜不同,漢朝的末代君主已經對曹丕行使了禪位大典,所以劉備沒辦法如南宋那般可以名正言順地打著「迎二帝」的旗號北伐。
他只能堅信漢帝已經被曹丕害死,並像模像樣地安排了一場為劉協發喪的戲碼。
劉協此時還沒有死,事實上曹丕對他還算不錯,然而在蜀漢的語境下,他已經成為了「漢愍帝」。
經過這一場發喪大戲,劉備的蜀漢在其法理上成為東漢的延續,其正式國號為「漢」。
因為並不存在改朝換代,所以其德運依然為火德。
但漢朝的衰落畢竟是事實,劉備也需要祥瑞以證明火德的復興。
劉敬叔《異苑》中記載了這樣的一故事:「蜀都臨邛有火井……桓靈之際火勢漸微,諸葛亮一覽而更盛。
」這其中自然隱含了劉備將重振火德之意。
相比於曹丕對禪代的苦心經營,劉備在讖緯、德運上所花的精力不多,這源於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
曹丕異姓易代,政治上先天不足;而劉備卻有道義上的優勢。
這其中不僅僅有「血統即正統」觀念的影響力,兩漢畢竟有著四百年國祚,末代皇帝劉協又非暴君,他身上積累著二十四代先帝籠絡的天下人心。
如果劉備不能利用其血統,部分地繼承這部分人心,以其一州之地也是很難與曹魏、孫吳爭雄的。
從曹丕與劉備對天命的爭奪戰來看,似乎有一絲「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的黑色。
然而除了兩人之外,三國時期還有一個天命的競爭者,那就是孫權。
孫吳的國力在曹魏、蜀漢之間,但從政治資本上來看,他完全沒有稱帝的資本。
曹丕持漢朝天子,可以通過禪位易代;劉備身為漢室宗親,可以不加證明直接繼承漢朝正統。
而孫權兩者皆無——他的稱帝,只能另闢蹊徑。
而他的理論基點,在於「為漢家除殘去穢」。
劉協在時,他討曹操以報漢室;曹丕代漢,那天下就陷入了「漢氏已絕祀於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的境地。
在穩定與劉備的關係之後,孫權於終於在「無主」的前提下稱帝了。
與王莽、張角、袁術、曹丕等代漢或意圖代漢的「先賢」一樣,孫吳當然也主土德,其稱帝前後也分別以「黃武」、「黃龍」為年號。
這樣,三國時期東漢的天命在德運上也實現了兩分:曹魏、孫吳為土德,蜀漢為火德。
而歷史在此似乎又順應了「五德終始說」:先是土德的曹魏滅亡了火德的孫吳,然後司馬氏代魏,建立了正金德的晉國;最後是金德的晉國滅亡了土德的孫吳——火生土,土生金,五德循環,絲毫不差。
與此同時,劉備與孫權的帝業又恰好應證了兩條讖語,一條是東漢末年的「益州分野有天子氣」,一條是秦朝的「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
劉備興帝業於益州,孫權後遷都於金陵,這也算是歷史給人類開的一個神秘的玩笑吧。
自秦以降,逐漸完善的「五德終始說」和讖緯之學在東漢末年迎來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天命理論遂能在三國時期形成高峰。
三國時代在天命理論中的另一個突出「貢獻」是,通過曹操、曹丕父子的制度建設,完善並發展了王莽的禪讓程序,以至於在日後幾百年間的王朝更迭中幾乎看不到湯武革命式的運動,禪讓成了改朝換代的絕對主流。
別看蜀漢最先滅亡,從「五行」相生相剋來看,魏和吳遲早跑不了!
問題來了,假如你是開國皇帝,老百姓們會問,憑啥咱就能替代前面的那個朝代呢?這在古代還真好辦,說「天」定的唄。正好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就開發了「五行」相生相剋的系統,每個屬性還都有對應的方位和顏色...
三國之中誰應當是正統?軍事實力才是王道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節選自毛批《三國演義》第一回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孫權卻等了近十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自劉邦建立漢朝,這個強大的政權,傳承了近四百年,留下了無數的輝煌。然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經歷過宦官把持朝政,和董卓禍亂朝綱之後,這個王朝還是沒有逃脫,分崩離析的結局,彼時群雄並起,諸...
劉備和諸葛亮撒的彌天大謊,欺騙蜀地人民,由此才得以稱帝
劉備這個人仁義待人,寬宏有度,迫切有一番事業,不甘心久居人下。哪怕是淪落到賣草鞋為生,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志向,忘記自己漢室後裔的身份。我們不知道劉備在他東征西討或者顛沛流離的歲月中,他的皇室後裔...
稱帝進行曲之三國篇:蜀吳兩國名為聯盟,暗地卻是互相Diss不嘴軟
文 | 江隱龍諸葛亮稱曹魏為「賊」,而王朗尚能將劉備稱為「將軍」,蜀漢看似正邪分明,其實背後正凸顯了其實力上的羸弱,故而不得不過分強調其天命正統。曹魏與蜀漢對彼此的稱呼雖然不一,但雙方均能在各自...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孫權卻等了近十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自劉邦成立漢朝,這個壯大的政權,傳承了近四百年,留下了很多的光輝。然而全國局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練過閹人哄騙朝政,和董卓禍亂朝綱之後,這個王朝仍舊沒有逃走,四分五裂的結果,彼時群雄並起,諸...
魏蜀吳三國立國精神之不同及影響
我們的三國官方作家 孔門弟子 原創我們一般人說起三國時期的魏蜀吳,潛意識裡都是把三個國家當做一種並列的關係,或說一種平等的關係。尤其是在現代「國與國之間不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的觀念的影響下,對歷...
稱帝進行曲之三國篇:魏蜀兩國在書信都是如何Diss對方皇帝的?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曹魏、孫吳、蜀漢通過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各自對天命的繼受。然而因為三國最終均未能統一天下,所以這種正統自始至終都缺乏著功業上的呼應。三國之中,曹魏為強,孫吳、蜀漢為弱,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