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仙陳摶和趙家王朝的那些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授縱榮爭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看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陳摶《歸隱》

陳摶是宋代初年的一個神秘人物,在後世被稱為神仙,據說他發明了一種睡功,因此被稱為睡仙。

他的家世無考。

《群談采余》說有漁人在河中拾得,「乃從漁人姓陳。

」《宋史》記載陳摶事跡:「始四五歲,戲渦水岸側,有青衣媼乳之,自是聰悟日益。

」陳摶少年時攻讀經史百家之書,才學橫溢。

《青瑣高議》說他「年十五,詩禮書數之書,莫不通究考校。

方藥之書,特餘事耳」。

他於後唐長興年間赴考進士,名落孫山,從此一改往志,不求仕祿,拋棄家業,僅攜一隻石鐺悄然出走,縱情于山水之間,得遇隱士孫君仿、鹿皮處士,經二人指點,到武當山九室岩隱居,在山中接觸到了丹道之學。

《宋史》記載,陳摶「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

大約後周顯德(954~960)年間,陳摶由武當山遷居西嶽華山。

陳摶的師友大都是隱士,見於有關文獻記載的有孫君仿、鹿皮處士、李琪、呂洞賓、女真毛女、麻衣道者、李八百、鍾離子、白麻先生、譚峭等。

當時人傳說陳摶會煉黃金,又傳說他會養生術,能讓人長生不老。

而陳摶的養生之術中,最重要的就是睡。

據說陳摶經常一睡數天甚至數月,《宋史·隱逸傳》說陳摶:「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

」更離奇的說法是他可以不吃不喝睡三年。

後周世宗把陳摶召進宮中,想向他請教養生術,請教天下之事,而陳摶倒頭便睡,一覺睡了一個多月,醒來就要走,臨走還寫了一首《對御歌》:「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鋪地。

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其實正鼾睡。

閒思張良,悶想范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只是爭些閒氣。

怎如臣,向青山頂上,白雲堆里,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管甚玉兔東升,紅輪西墜。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九載:「周世宗召至闕下,令于禁中扃戶以試之,月余始開,摶熟寐如故,甚異之,因問黃白之術,曰:『陛下為天下君,當以蒼生為念,豈宜留意於為金乎?』世宗不悅,放還山。

陳摶將睡當作成仙了道的妙方。

他的睡功,一說是跟龍學的,所以又叫「蟄龍法」。

《太華希夷志》載陳摶:「隱居武當山九岩……有五老人至,龍眉皓髮,容貌古怪……即茲山日月池龍也。

……異日,希夷默坐,五龍忽詣,令先生閉目,凌空駕風,終宵至華山,置坐於石盤上。

開目視之,不見五老人去向。

或雲睡法即龍教也。

龍善睡。

」一說陳摶曾在四川向高道何昌一學鎖鼻術,得其真傳,在鎖鼻術基礎上煉就了「睡功」。

他在一首詩中說:「至人本無夢,其夢乃遊仙。

真人本無睡,睡則浮雲煙。

爐里長存藥,壺中別有天。

欲知睡夢裡,人間第一玄。

」睡可以超越塵世紛擾,致虛守靜,復歸大道。

修道最重要的就是冥心凝神,而冥心凝神最好的方法,一是睡,二是坐。

陳摶認為,至人之睡與世俗之睡不同:「凡人之睡也,先睡目,後睡心;吾之睡也,先睡心,後睡目。

凡人之醒也,先醒心,後醒目;吾之醒也,先醒目,後醒心。

心醒,因見心,乃見世;心睡,不見世,並不見心。

吾盡付之無心也。

睡無心,醒亦無心。

」「凡人於夢處醒,故醒不醒;吾心於醒處夢,故夢不夢。

對境莫任心,對心莫任境。

如是已矣,焉知其他。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收有陳摶的《睡功圖》兩幅,《洗髓經》中收了《陳希夷華山十二睡法總訣》。

和睡關係密切的是呼吸,真人的呼吸不同於世俗之人,真人的呼吸很深沉,是逆呼吸,有如胎兒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樣,故名之為胎息。

如晉代葛洪在《抱朴子·釋滯》中所說:「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噓吸,如人在胞胎之中。

」陳摶認為,「順則人,逆則丹」。

凡人順應自然,就會一天天衰老,而修煉就是要與自然反著來,逆轉自然,就可以逆轉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像常人那樣呼吸,一竅既開,元氣外泄,泄而不止,會勞及性命。

必須如嬰兒在胎、龜鶴入蟄,閉氣胎息,入於靜寢,才能保持元氣。

要用意念控制調節呼吸,逐步減少呼吸的次數,降低其頻率,漸煉漸少,最後置羽毛於鼻孔而不動,即大功告成。

當他進入那種似睡非睡、神氣相抱、一睡多少天的篤靜狀態時,也就進入了人生的某種極至的境界。

陳摶睡時取側臥姿態,入睡以後,可以做到「呼吸出入無息」,「六脈俱無」,能夠長期不動,不飲不食,而又面色紅潤。

至人之睡與常人之睡不同。

世俗之人因為迷失於宦海情場之中,心志神識被名利聲色所沒,即使在睡鄉夢境,也不得片刻安寧。

陳摶會養生,所以很長壽,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謂其活了118歲,卒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

龐覺《希夷先生傳》謂陳摶生於唐德宗年間,享年近200歲。

《宋史》記載:「端拱初,忽謂弟子賈德升曰:『汝可於張超谷鑿石為室,吾將焉。

』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摶手書數百言為表,其略曰:『臣摶大數有終,聖朝難戀,已於今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

』如期而卒,經七日支體猶溫,有五色雲蔽塞洞口,彌月不散。

北宋的宋太宗也曾將陳摶召入宮中,對陳摶很尊敬,陳摶一睡就是一個多月。

宋太宗很驚訝,想向他請教煉丹修仙之道,陳摶就勸他好好治國,別想沒用的事。

宋太宗本想封他官,陳摶委婉地謝絕了,他寫了一首詩說:「九重特降紫泥宣,才拙深居樂靜緣。

山色滿庭供畫障,松聲萬壑即琴弦。

無心事錄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天。

軒冕浮榮絕念慮,三峰只乞睡千年。

」據《宋史》記載,是陳摶主動朝見宋太宗,第一次是在太平興國中,第二次是太平興國九年,宋太宗對宰相宋觀等說:「摶獨善其身,不干勢利,度其本近百歲。

自言經承五代離亂,幸天下太平,故來朝覲。

與之語,甚可聽。

」宋琪等向陳摶請教神仙之術,陳摶說:「摶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行之理,非有方術可傳。

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世?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君臣協心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練,無出於此。

」宋太宗下詔賜陳摶號希夷先生,賜紫衣一襲,修葺雲台觀供陳摶居住,幾個月後,陳摶離開京城回到了華山。

另一種記載是宋太宗兩次徵召陳摶,陳摶都沒有應召。

第一次徵召時,宋太宗賜詩云:「華岳多聞說,知卿是姓陳。

雲間三島客,物外一高人。

丹鼎為活計,青山作近鄰。

朕思親欲往,社稷去無因。

」陳摶回復了一首詩:「九重特降紫泥宣,才拙深居樂靜緣。

山色滿庭供畫障,松聲萬壑即琴弦。

無心事錄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天。

軒冕浮榮絕念慮,三峰只乞睡千年。

」婉拒了宋太宗的徵召。

第二次徵召,陳摶又婉拒了,作回表並詩請張素真呈給宋太宗。

在回表中,陳摶說自己「餐煙霞於洞口,採薇蕨於林間,杖屨徜徉,身心懶散」。

宋太宗第三次下詔,陳摶終於同使者到了汴京。

陳摶離開華山前,寫了一首詩:「鶴氅翩翩即散仙,蒲輪爭忍利名牽。

留連華岳傷心別,回顧雲台望眼穿。

涉世風波真險惡,忘機鷗鳥自悠閒。

三峰才欲和衣倒,又被天書下日邊。

」這首詩說他不趨功利的原因是「涉世風波真險惡」。

陳摶到汴京,宋太宗暇時與他同登東角樓閒觀市肆,見樓下富人日高才起床洗漱,吟詩說:「人人未起朕先起,朝來萬事攢心裡,可羨東京豪富民,睡眠日高猶未起。

」陳摶答詩:「昨夜三更夢裡驚,一聲鐘響萬人行。

多應又是朝金闋,臣自無官睡到明。

」宋太宗誤以為陳摶是乞官,來日早朝便封陳摶為諫議大夫,但陳摶堅辭不受,作了《退官歌》、《辭職嘆世》等詩。

幾個皇帝之所以對陳摶感興趣,對陳摶那麼恭敬,主要就是因為陳摶有看命相預言的本事。

《宋史·陳摶列傳》記載陳摶「能逆知人意,及預占天機」。

《宋史》記載:「齋中有大瓢掛壁上,道士賈休心欲之,摶已知其意,謂休曰:『子來非有他,蓋欲吾瓢爾。

』呼侍者取以與之,休大驚,以為神。

有郭沆者,少居化陰,衣宿雲台觀。

摶中夜呼令趣歸,沆未決,有傾,曰:『可勿歸矣。

』明日,沆還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幾死,食頃而愈。

」《華山搜隱記》中說:「賈休復意欲先生贈一蟠桃酒杯,專往雲台觀謁先生,教請道妙,未敢言及核杯事,恐先生不允。

及拜別,先生謂之曰:『子來意不在道,蓋欲吾一蟠桃核杯也。

』命侍者取一與之。

休復拜伏於地,驚以為神。

」又說:「摶正與施肩吾奕於少華石室,忽命侍者曰:『有客自遠方來,速往迎。

』果道士李守微自蜀來訪。

後唐明宗曾親自寫信送給陳摶,請陳摶到宮中去,陳摶去了,後唐明宗對陳摶非常恭謹,賜號清虛處士,還賜給陳摶幾名美麗的宮女,大概他認為美女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了,但陳摶對女色不感興趣,謝絕了,臨別前還賦詩一首,請宮使轉交唐明宗:「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到來。

處士不生巫峽夢,空煩雲雨下陽台。

」後來,後周世宗也請陳摶,想讓陳摶傳授黃白之術,也就是煉丹術,又想讓陳摶給他預測一下未來能不能統一天下,陳摶大概看出周世宗不像個坐江山的樣子,懶得幫他,於是在宮中大睡一覺,睡醒了拍拍屁股就走了。

接著是宋太宗,宋太宗對陳摶很尊敬,賜號希夷先生,還想封他官。

宋太宗之一個說法是,還在後周的時候,有一次陳摶偶遇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一眼就看出這哥倆是帝王。

《宋人軼事彙編》記載:「初兵紛時,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以籃以避亂。

陳摶遇之,即吟曰:『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

』」據《宋史》太宗本紀載,太祖生於後唐天成二年(927),太宗生於後晉天福四年(939)。

太宗幼時,太祖已經是十多歲的少年,太祖之母顯然不可能挑他們,所以這個故事根本不可信。

《道林雜記》記載:「宋太祖太宗龍潛時,與趙忠憲公游長安市,先生與之俱同入酒肆小飲,趙忠憲公逕坐上席,先生曰:『汝紫微帝垣一小星耳,敢據上位乎?』又周世宗宋太祖太宗同行,先生則云:『城外有三天子氣。

』」《五朝名臣言行錄》記載:「一日方乘驢游華陰市,聞太祖登極,極驚喜,大笑,問其故,又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太祖方龍潛時,摶嘗見天日之表,知太平有日矣。

」另一個說法是,陳摶騎著白騾子去汴州,半路上聽說趙匡胤登極做了皇帝,大笑不止,從騾子上掉了下來,還是笑:「天下於是定矣!」於是不去汴州了,上華山當了道士。

王稱《東都事略》載:「嘗乘白驢欲入汴,中途聞太祖登極,大笑墜驢,曰:『天下於是定矣。

』」《邵氏聞見錄》記載:「常乘白騾,從惡少數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於是定矣。

』遂入華山為道士,葺唐雲台觀居之。

」《東軒筆錄載》云:「一日乘驢游華陰,市人相語曰:『趙點檢作官家』。

摶驚喜,大笑曰:『這回天下定疊也。

』」據說趙匡胤聽說了這類故事,召陳摶進朝,陳摶沒有去。

趙匡胤死了,趙光義繼位,又想到了陳摶,召陳摶進宮,陳摶馬上就去了,宋太宗很高興,覺得自己很有面子,賜詩給陳摶說:「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

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當時朝廷準備攻打河東,問陳摶,陳摶說不能打。

第二次再問,陳摶說可以打,於是打,真的就勝了。

宋太宗要立繼承人,也問陳摶。

《邵氏見聞錄》記載:「帝以其善相人,遣詣南衙見真宗,及門亟還。

問其故?曰『王門廝役,皆將相也,何必見王!』建儲之事遂定。

」宋太宗要陳摶去給當時還是壽王的宋真宗相面,陳摶到了壽王府,還沒有進門就回來了,宋太宗問他咋回事,他回答說:「我看給壽王看大門的廝役都有將相之象,壽王可想而知是帝王之命。

」後來宋真宗繼位,陳摶已經去世了,宋真宗西祀汾陰的時候,還專門到雲台觀祭拜陳摶。

這個故事也是虛構的,宋太宗最喜歡的兩個兒子都死了,太子之位才挨到宋真宗,真宗淳化五年(994)始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封尹,第二年八月為太子,而陳摶已於端拱二年(989)去世,距此時已有五年之久。

陳摶預言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當皇帝,從騾子上掉下來的故事應該是宋太宗編的,神化自己和哥哥趙匡胤,最重要的是神化他自己,趙匡胤召陳摶而陳摶不去,而趙光義召見,陳摶應召了。

《宋朝事實類苑》載:「迄太祖朝,末嘗召。

」《邵氏聞見綠》雲:「藝祖召,不至。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天下終歸是趙光義的子孫的,趙匡胤命中注定只能做十多年皇帝,只能做一代皇帝。

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帝位的做法於情於理都不能讓人信服,宋太宗繼位同樣不能讓人信服,他逼死宋太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及他的弟弟秦王廷美,更沾滿血腥。

宋太宗為自己繼位做出合理的解釋,於是拋出矛盾百出的「金匱之盟」,又藉助於虛無飄渺的天意,有著神秘色彩的陳摶無疑是「天命」的最佳代言人,於是捏造出形形色色的神奇傳說,宣揚太祖、太宗之得天下時天命所歸。

陳傳與太祖、太宗的神奇傳說的捏造,謀主極可能是宋太宗,因為這些傳說不僅斷言宋太祖當為天子,還言及宋太宗,甚至連及宋真宗。

唐末五代是個亂世,政權更替,人人自危,性命朝不保夕,人生恍惚不定,沉浮起落自然會讓人感慨人生如夢,到了北宋初年,很多人還是驚魂未定。

就在那個時候,陳摶以其神奇的占卜預測之術聲名遠揚,人生無常,世事難測,所以才需要預測。

凡是占卜預測命相風水等術流行的時候,就是沒有規則或規則形同虛設的時候。

就像今天,不少官員富商特信命相風水,就是因為其官位財富不是憑自己才幹得來,不是自己勤勞而來,來得蹊蹺,來得突然。

意外得來,就怕意外失去;意外得來,還想意外得到更多。

於是信風水,信命相,希望藉助風水保住官運財運,而且世世代代傳下去。

但世事如轉轂,風水輪流轉,沒有永遠的風水,沒有永遠的富貴,更不要說所謂富貴云云,只是表面華麗而已。

陳摶如果只會睡,就不會在活著時有那麼大的影響,更不會傳名後世。

在後人心目中,陳摶成了出名的道士。

《宋史·陳摶傳》記載陳摶事跡。

陳摶總結了隋唐五代學者研究中國文化的精粹,開拓了嶄新、廣闊的學術領域。

陳摶在學術上取得了多方面成就,最主要的易學思想,直接影響了理學的奠基者周敦頤、邵雍,周敦頤所傳太極圖,實源於希夷所傳的無極圖。

二是內丹學說,促進了宋元道教內丹流派的形成。

《聞見前錄》上記載陳摶「明皇帝王伯之道」,《東軒筆錄》稱他「有經世之才」。

陳摶游四方,有大志。

他聽到趙匡胤作了皇帝,感覺到「天下於是定矣」,最後歸隱於華山,葺雲台觀居之。

陳摶與宋皇室尤其是宋太宗關係十分密切。

《聞見前錄》、《東軒筆錄》、《太華希夷志》等均記載陳摶曾為宋王室的大政方針出奇策。

文獻中所記的許多關於陳摶的奇聞軼事令人難以置信,但陳摶過人學識、高深修為確令後世仰慕。

南宋朱熹在《寄陸子靜書》中說:「熹衰病,幸叨祠祿,遂為希夷直下諸孫,良以自慶。

在唐、宋之際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中,陳摶融合三教,獨創新說,開拓了兩宋學術之淵源。

陳傳尤精易經,有《正易心法注》,創立了先天《易》學。

他繪製了《先天方圓圖》,著名的陰陽魚、太極圖由此而來。

他還繪製了《易龍圖》,描繪天地自然之秩序,揭示造化之秘。

據說陳摶將先天太極圖傳給种放,种放傳給穆修,穆修傳給李之才,李之才傳給了邵雍。

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周敦頤傳給了程顥、程頤。

也就是說,周敦頤的太極圖和邵雍的先天象數之學都出自陳摶。

沒有陳摶,就沒有後世的理學,沒有理學就沒有明代的心學,沒有心學就沒有明代中後期的思想啟蒙,就沒有近代思想的轉折。

沒有陳摶,就沒有後來的道教內丹學,沒有內丹學,道教就會一直用鉛汞煉丹,毒死很多很多人。

總而言之,陳摶對《易》學的發展、理學的興起、內丹的盛行、哲學觀念的演化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元代的趙道一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中說:「先生之道,窈乎其深而不可窮,恍惚其變而不可測,固將乘雲氣,騎日月,以游乎四海之外,豈與眩奇怪、尚詭譎、以欺世取譽者同年而語哉?」

奇怪的是,號稱集中華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卻沒有收錄陳摶的任何著作,有人說陳摶的思想為封建官方所不容,恐怕並非如此。

一是陳摶的思想多是零碎的片段感悟,如禪宗的參悟,極少有系統的長篇大論,不能成書;二是陳摶是個真正的隱士,沒有藏之名山傳之後世的想法,所以也就不想寫什麼著作;更重要的一點是,陳摶在當時盛名廣播的不是那些學問,而是他的相法術數,也就是算命預測,而這些東西很神秘,不能外傳,也無法著書立說。

據說陳摶在出遊訪道時,遇到了麻衣道者,從麻衣道者那裡得到了《正易心法》四十二章,得到了《先天圖》和《河圖》《洛書》之訣,最最重要的是,麻衣道者將相法術數傳給了陳摶,據說陳摶據以撰寫了《人倫風鑒》《心相篇》等,但都沒有流傳,後世流行的《麻衣相法》《神相全編》《神相鐵關刀》《紫微斗數》等命相書署名麻衣道者和陳摶,實際上都是假託。

在五代十國那個亂世,像陳摶這樣的隱士有很多,他們認識到歷史虛妄, 人生短暫,名利不過是枷鎖,於是有超然塵外之思,追求自在與逍遙。

隱士多往來於都市和山林之間,山林深處本很隱秘,再加上有的隱士故弄玄虛,常常被世俗誤以為仙道。

傳說陳摶與麻衣道者、呂洞賓、譚峭等為師友,與神仙毛女唱和,其《詠毛女》詩云:「曾折松枝為寶櫛,又編栗葉作羅襦。

有時問著秦宮事,笑捻仙花望太虛。

」《與毛女游》云:「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顛。

回指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毛女有詩酬和云:「誰知古是與今非,閒躡青霞繞翠微,簫管秦樓應寂寂,彩雲空惹群蘿衣。

」華山有毛女峰,為毛女常居之地,毛女據說為秦朝時人,修煉成仙,《列仙傳》記載:「毛女者,字玉姜,在華陰山中,獵師世世見之,形體生毛,自言秦始皇宮人也。

秦壞,流亡入山避難,遇道士谷春叫食松葉,遂不飢,身輕如飛,百七十餘年。

」與宋初其他隱士相比,陳摶與世俗政權有更多關係,名為高蹈隱逸,實則戀戀紅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中之龍——陳摶

古今中外頻道為您提供人中之龍——陳摶的相關資料記載,更多有關人中之龍——陳摶的歷史事跡,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古今中外專區。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唐末、五代隱士。亳州真源人...